倍可親

D12 聖彼得堡:夏宮 海軍部 彼得小屋 阿芙洛爾號 / 穿越西伯利亞從北京到塔林 10

作者:BANGZI  於 2017-7-19 23: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4評論

線路/進度:北京 -> 烏蘭巴托 ->> 依爾庫茨克 ->>> 葉卡捷琳堡 ->>>> 莫斯科 ->>>>> 聖彼得堡 ->>>>>> 赫爾辛基 - 塔林

D12  2017六月15號(四) 

行程已近尾聲,本來是打算從聖彼得堡就打道回府的,後來一看機票貌似聖彼得堡飛上海價格不便宜。然後就把赫爾辛基加上了,結果查票的時候發現赫爾辛基飛上海要550$ ,而坐個兩小時的輪渡去對岸的塔林再飛上海票價就變成了350$,還多玩兒了一個城市,何樂而不為呢?唯一的缺點就是時間拉長了兩天,俺比較受累:6/18從塔林經赫爾辛基飛浦東,6/19早7點到浦東然後俺接著12點就飛舊金山。她倆無所謂,因為她倆還在國內呆仨星期去青海玩兒一趟。

出來玩兒一定得有好體力,還不能生病,俺們這個團結戰鬥的小分隊一直比較紮實,幾乎從未掉過鏈子,希望繼續保持下去!不過這次時間拖得有些長,小組一把手表示今早要多睡會兒,所以俺就帶著二把手先去看看蘇維埃大廈(HOUSE OF SOVIETS)順便檢查一下聖彼得堡的地鐵。結論是聖彼得堡的地鐵比起莫斯科的高大上顯得小巧精緻。有時間可以看一下,沒時間就別費那個勁了。這個蘇維埃大廈在看過莫斯科的牛差差大樓后也是平淡無奇。去不去無所謂的。

回來后一把手已經整裝待發,俺們把包包存在了旅店,打了個烏脖兒就去海軍部廣場河邊的氣墊船售票處去城郊的夏宮。夏宮坐公交車也可以到,但是費點事兒,好處是便宜。氣墊船票價是單程800盧布,往返1500盧布。售票處的大姐讓俺會想起了從前的國營商店嘴臉,一付愛買不買的樣子。而且回程的時間要定好,俺們定了3點半的回程船。到了夏宮之後第一眼印象就是俺們用不了辣么多時間,所以趕緊到售票處去改簽2點半的船,結果這邊的大姐很好說話,馬上就給改了。夏宮場面比較大,但是除了那個噴泉花園完全木有啥園藝的概念,樹木草地看著貌似野園子。夏宮的宮殿俺們本來就沒打算進去,看了個東宮就夠夠地了!

回到市內后,俺們在海軍部廣場附近轉了轉,伊薩克大教堂在維修,頂上包著創可貼。雖然教堂據說很有地位但是從外觀上看也就是很普通的一個教堂。然後俺們去看了一下馬林斯基劇院。領導表示那個埋了很多名人的墓地也不打算去了,今兒這天兒也的確有些熱。烏脖兒回了旅店取上東西就又烏脖兒去了彼得小屋,從那裡溜達著看了阿芙樂爾巡洋艦,然後溜達著去了列寧廣場芬蘭火車站,走的挺累的。

四小時的火車順利到達赫爾辛基,大半夜的還天藍藍,旅店也是離火車站幾百米,很順利地就找到了。這是俺們第一次入住無人旅店,從預定到入住到離店沒見著一個工作人員,入住前8小時門鎖和房間的密碼簡訊郵件通知,憑密碼暢通無阻,很新穎。缺點是第二天沒地方存包包。

聖彼得堡地鐵和莫斯科地鐵運作差不多,市內四通八達,如果時間不經張的話是個很好市內交通工具,另外聖彼得堡的有軌電車也很方便,覆蓋面廣,四通八達,車票還便宜。

 

 

 


去火車站去蘇維埃大廈要轉一次,1號線轉2號線

 


這邊都是蘇聯時期的建築了

 


蘇維埃大廈,門口是列寧銅像

 


不知是指點江山還是痛斥白匪

 

 


站牌

 

這邊有些站台時全封閉式的

 

在技術學院站轉車

 

 

 


去夏宮的船票,俺這小手手曬得有些黑


 

外面海軍部旁邊的森那茨卡婭廣場上的彼得大帝騎馬像,基座上寫著彼得第一,卡瑟琳第二,是彼得的二媳婦兒凱瑟琳為了紀念彼得同學修建的。突出的主題是她的繼承人地位,因為她是個外來戶,身世不清,據說是個原波蘭立陶宛國的農家女,後邊身為瑞典貴族將領的夫人,在俄瑞戰爭中被俄羅斯將領拿下,再然後就被彼得同學繼承了,也是大大地神奇人物,曾在俄國和奧斯曼的戰爭中救過彼得小同學的命。彼得過世后並沒有遺囑讓誰繼位,也沒有誰是明確的繼承人,彼得的大兒子被他處死了,因為那小子到處吵吵說等他當了沙皇就要把彼得的改革開放完全反轉,並且屢教不改,還叛國投敵。最後是彼得手下的幾員得力幹將輔佐凱瑟琳當上了女王,實際權力據說還是在某個元帥手裡。


百度百科:塑像簡介

塑像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馬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銅像的底座是40噸重的一整塊花崗石,是在聖彼得堡芬蘭灣處找到的,用了5個月的時間運到這裡,在花崗石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於1782年8月」。現在大家看到的彼得大帝所騎的馬代表俄羅斯,它雙腳騰空,好像要衝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馬掌下有一個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衝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聖彼得堡,並建都於此,把落後、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


 

船票售票處

 


開船了,路過克里雅茲-弗拉基米爾斯基教堂,白色的圓頂很別緻

 

 

郵輪碼頭,因為簽證的原因很多人都是坐遊船來聖彼得堡一游。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對聖彼得堡好評如潮,因為大部分人根本就沒去過俄羅斯別的地方,沒有比較。


 

這就是往返於夏宮和市內的氣墊船

 


40分鐘後到了夏宮碼頭,夏宮分兩部分:宮殿和花園,分別售票,花園700盧布。


 

照片上看著很歐式的花園,但是園藝上的細節比凡爾賽差的不止是一點點。小夥伴們喜歡把夏宮稱作俄羅斯的凡爾賽。

 

花園的中心物件兒就是這個帶運河直通海里的噴泉了。來之前看了很多的照片和描述,看見了實物不免有些失望,沒有想象的那樣壯觀和美麗,整體花園修飾的非常粗糙

 

 


夏宮這邊的船票售票處


 

夏宮裡面所有的吃的喝的相比起市內都賊貴

 


噴泉倒是建的金碧輝煌,但是不夠壯觀

 

 

 


噴泉後面就是宮殿

 


百度百科:彼得大帝夏宮

彼得大帝夏宮(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稱「俄羅斯夏宮」、「彼德宮」。它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它距聖彼得堡市約30公里,佔地近千公頃。

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設計,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也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希特勒在其佔領Astoria Hotel的計劃失敗后,打算在這裡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此舉激怒了蘇聯當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間,斯大林下令炸毀這座宮殿,以阻止德國人的慶祝活動。二戰後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建築背景

夏宮(Петергоф)位於聖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它面向芬蘭灣,由美麗的噴泉、公園、宮殿組成,是很著名的聖彼得堡旅遊景點。大北方戰爭的取勝,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極大滿足,為了彰顯俄羅斯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國」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與之相適應的宮殿——這就是夏宮,后經歷代沙皇對它進一步雕琢、潤飾,使得它更加美麗、迷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后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1]  夏園免費開放;夏園中的夏宮(其實就是一棟兩層建築)一直在維修,近幾年不會開放。語音導遊器有俄、英、德、法四國語言,租賃價格300盧布。5月至9月10:00-22:00,10月至次年5月10:00-20:00;周二不開放,4月1日-5月1日不開放。

歷史沿革

1704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夏宮。

18世紀初,舉行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18世紀中,為紀念俄國在北方戰爭中的勝利,在宮殿的前面建造了一個由64個噴泉和250多尊金銅像組成的梯級大瀑布。

1934年後,夏宮闢為民俗史博物館。

現今,成為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供遊客參觀。

建造這座宮殿,集中了當時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全世界優秀建築師、工匠。彼得大帝也親自積極地參加到工程籌劃之中,並做了一些指示。今天保留下來的由他親自設計的規劃圖紙等達十幾幅之多。宮殿、公園竣工儀式於1723年舉行,是在彼得大帝去世前兩年。[1] 

彼得大帝夏宮建造結構

彼得大帝夏宮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大宮殿在上花園。 內外裝飾極其華麗,兩翼均有鍍金穹頂,宮內有慶典廳堂。 禮宴廳堂和皇家宮室。 大宮殿前是被稱作大瀑布的噴泉群。 這裡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2座梯形瀑布。 在噴泉群一個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聳立著大力士參孫和獅子搏鬥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噴泉。 塑像高3米,重5噸。


 

 

 

 

 

 

 

 

 

 


看了一會兒就走人

 

 


 

貌似這地方是本地人周末郊遊的好場所,外國遊人貌似不是特別多。可能都在宮殿里聽導遊解說那些複製的文物呢!

 

 


回到市內之前看到了這個教堂,不知是薩東西,雕花洋蔥頭

 

 


這個船很奇怪,回來的時候把俺們放在了東宮這邊

 

海軍部門口的獅子

 


很有格調的酒吧,你說帶孩子多討厭!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

位於聖彼得堡市中心的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薩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建築可同時容納1.2萬人。教堂於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用工44萬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的山牆。每根石柱就重120噸。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牆,再豎起上層的細石柱,最後覆蓋上圓頂,整個建築蔚為壯觀。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現設有一博物館,遊人參觀完博物館后,還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頂遠眺聖彼得堡市的全景。[28] 

 


彼得第一凱瑟琳第二雕像

 


廣場旁邊的原參議院大樓

 


聖伊薩克教堂頭上包著創可貼在維修。教堂俺們已經看煩了,不進去了。據說內飾也很漂釀。

 

海軍部的大門不對著廣場,還得繞過去才能看見,這個是園子里的雕像

維基百科: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普熱瓦利斯基(俄語: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儒略曆1839年4月12日(格里曆3月31日)生,儒略曆1888年11月1日(格里曆10月20日)逝世),俄國探險家。

普熱瓦利斯基出身於白俄羅斯一個貴族家庭,曾在波蘭華沙軍事學院教授地理。普熱瓦利斯基自從青年時代便立志要前往西藏拉薩探險,故自1867年起,普熱瓦利斯基已多次前往西伯利亞進行探險工作,曾一度到達西藏和中國的天山。他於1888年在探險途中逝世。

雖然他在探險生涯中從未實現前往西藏首府拉薩這一目標,但是他在中亞的探險活動大大豐富了歐洲人對該地區的了解。他在中亞發現的野生雙峰駱駝(學名:Camelus bactrianus)和普爾熱瓦爾斯基氏野馬(學名:Equus ferus przewalskii)都是生物學歷史上重要的發現。

 

 


百度百科:海軍部大樓

海軍部大樓(Адмиралтейство)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部路1號,建於1704年。整個建築結合了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和俄國建築藝術的特點,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塊壁畫,裝飾著整座大樓。大樓正門兩側擺放著兩組名為海神的龐大雕像群,採用切列賓涅夫及謝德林設計方案雕塑而成。大樓塔樓正面寬400多米。塔樓的基座部分是一個設計類似總參謀部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飾著以海洋和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雕像及半浮雕。

海軍部大樓最早的名字是海軍造船廠,顧名思義用途主要是造船,1706年-1725年間,這裡共製造了40多艘艦艇。大樓在初建成的時候,並沒有太多華麗漂亮的裝飾,後來在彼得大帝的授意下方裝飾改造,形成今日的模樣。現在的海軍部大樓,是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1] 

海軍部大樓位於聖彼得堡海軍部路,涅瓦大街西端,鍍金的尖塔頂部上是金色船形風向標,是聖彼得堡市最顯眼的地標之一。尖塔是老聖彼得堡的三條主要街道:涅瓦大街、戈羅霍娃街和沃茲涅先斯基大街的焦點。聖彼得堡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曾在1933年寫過一部短篇小說《海軍部尖塔》專門描述海軍部大樓的尖塔。

挺不起眼的個樓,不過人家有歷史意義

 

 

 

周圍的園子里雜草叢生,比俺們市裡的公園都差著行市呢。

 


這兒也是市民們遛彎兒的好去處

 


聖伊薩克教堂


 

這個廁所的標誌很藝術,還帶著水波紋

 


一個烏脖兒來到了馬林斯基劇院,外面看著真的不起眼,可惜這次木有緣分進去了

 

左邊的建築就是劇院

 

遠處的教堂


 

街邊上看見的滄桑的門牌

 


雅緻的餐廳街窗,漂釀


 

維基百科: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俄語: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譯葛令卡,第一個獲得廣泛聲譽的俄國作曲家,對後來的俄羅斯音樂創作特別是對俄國浪漫樂派強力集團有重要影響,被譽為俄國交響樂的奠基人。曾經的俄羅斯國歌《愛國歌》即是格林卡的作品。

 

馬林斯基正門

 


遠處的尼古拉教堂,俄羅斯的尼古拉教堂好像都是保佑海事的,再遠一點就是造船廠,俺家一把手不願意動換了。


 

維基百科: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1844年3月18日-1908年6月21日),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在季赫溫出生。他和鮑羅丁穆索爾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並稱為「強力集團」。

1856年在聖彼得堡入海軍軍官候補生隊,同時業餘時間學習鋼琴演奏、觀賞歌劇及聽音樂會,與巴拉基列夫等人交往,交流音樂創作感受。1862-65年出海航行。1865年完成他的第一部交響樂。1869年續成達爾戈梅日斯基(Dargomyzhsky)的歌劇《石客》(The Stone Guest)。

1871年他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樂器和作曲教授。1874年到1881年他是免費音樂學校的領導,並以指揮家教育家姿態亮相。他的學生有亞歷山大·格拉祖諾夫奧托里諾·雷斯皮基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寫有15部歌劇,多部管弦樂,特別是標題音樂合唱曲室內樂鋼琴作品,歌曲和改編曲。

1882年後的大部分時間用在行政、指揮方面並抽空為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的《霍萬興那》(Khovanshchina)及其他作品進行修訂及配器。1887年鮑羅廷(Borodin)逝世,其遺作《伊戈爾王子》(Prince Igor)又由他和他的學生格拉祖諾夫(Glazunov)來擔負完成和配器的任務。但利用此項作的間隙創作出他自己最富於色彩的兩首樂曲:《西班牙隨想曲》(Spanish Caprice)及《舍赫拉查達》(Scheherazade)。

 

芭蕾舞學校的廣告,俺們在聖彼得堡的這兩天馬林斯基只有一個牛差差芭蕾學校的畢業表演

 

百度百科: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83年,從帝國劇院,到1860年根據皇后馬利亞·亞力山羅夫娜命名的馬林斯基劇院,再到前蘇聯時期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直至1991年恢復「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的名字,舞團經歷了兩個世紀漫長而燦爛的歲月,孕育了一大批在世界芭蕾史上如雷貫耳的偉大明星:馬蒂爾德·卡莎茗卡,安娜·巴普洛娃,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加琳娜·烏蘭諾娃,魯道夫·努里耶夫,米哈伊爾·巴瑞什尼科夫,這還是著名編導喬治·巴蘭欽走上藝術道路的起點。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擁有兩百多年的輝煌歷史,有俄羅斯「芭蕾航母」之稱,是當今全球最頂尖的古典芭蕾舞團。《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觀眾耳熟能詳的芭蕾名劇也正是在這裡首演。如今。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芭蕾舞團之一,馬林斯基擁有超過200名現役芭蕾舞演員,並為世界各大劇院培養和輸送了大量人才


 

街這邊在施工,亂糟糟地

 


俺家兩位領導的耐心貌似到頭了,其他的幾個地方主動要求放棄。回旅店拿東西,烏脖兒司機過來加油,92號油36.95盧布一升,合2.42$一加侖。

 


 


百度百科:彼得大帝小屋博物館

彼得大帝小屋博物館位於聖彼得堡彼得沿岸街6號,是彼得大帝為指揮聖彼得堡彼得堡羅要塞建設而建造的圓木小屋。據說從1703年5月24日開始,僅用三天即完成修建。現在這裡已經在外部加蓋保護建築,同時被作為博物館而保存起來。館內有彼得大帝自己的作品,其中渡過涅瓦河所使用的小型帆船也在此展示[

建築布局

如今這裡已經被帶屋頂的建築物所掩蓋,並被保存起來。

小屋分為人口大廳、寢宮、餐廳、書齋四部分。最大部分是彼得大帝書齋,據說在桌子旁邊放置的一把帶扶手的椅子是彼得大帝親手製作的。另外,書架上鑲嵌的玻璃也是當時遺留下來的。

建造當時,小屋外壁被繪上磚瓦圖案,看起來像是使用磚瓦建造的一樣。

旅店裡拿了存包又一個烏脖兒來到了涅瓦河北岸的彼得小屋。外面看了看,沒進去。 

 

小屋外面的花園

 


 

不遠處就是阿芙洛爾巡洋艦,溜達著過去了

 

 


 

百度百科:「阿芙樂爾」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輕型巡洋艦(Aphrora Cruiser)建成於1903年,是俄羅斯聯邦文化遺產,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象徵。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原屬俄羅斯帝國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裝甲巡洋艦。這艘傳奇的巡洋艦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因參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而聞名於世。

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現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歷10月24日),接受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佔領尼古拉耶夫橋。7日晚9時45分,奉命開炮,發出進攻冬宮的信號。從此「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成為十月革命的象徵。

該艦目前仍在俄羅斯海軍編製之列,艦上的博物館則隸屬於國防部文化局。

裝備數據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00年在聖彼得堡的海軍船廠下水,於1902年建成服役。艦長124米,艦寬17米,排水量6730噸,航速20節,裝備152毫米炮14門,75毫米炮24門,37毫米炮8門,魚雷發射管2具,艦員578名。「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在古羅馬神話中是指司晨的女神。[1] 

服役歷史

1900年,「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俄羅斯「新海軍上將」船廠下水時,俄國還在沙皇統治之下。

新生的「阿芙樂爾」號長124米、寬18米、排水量6731噸,修長的艦體被漆成黑色,只有3根巨大的煙囪是鮮亮的黃色。涇渭分明的顏色對比使「阿芙樂爾」號顯得格外醒目,艦上的水兵也因它的雄壯漂亮而驕傲異常。

然而,5年之後,水兵們引以為豪的「阿芙樂爾」號卻敗走麥城,經歷了它最鬱悶的時刻。

1905年5月,「阿芙樂爾」號跟隨羅熱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的俄羅斯聯合分艦隊進入對馬群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在此埋伏多時的日本艦隊突然殺出。

雙方於5月7日下午2時交上了火。12艘分別塗成黑色和灰藍色的巨大戰列艦兇惡地把持著主戰場,互相撕咬著、衝撞著,把巡洋艦們擠到了偏南一隅。在那裡,「阿芙樂爾」號全力發動艦上大大小小的40門火炮,率領同伴與日本的16艘巡洋艦打得不可開交。雖然在數量上處於下風,但「阿芙樂爾」號還勉強支撐得住,因為洶湧的波濤降低了日本巡洋艦炮彈的命中率。

入夜,遭到重創的俄國艦隊開始撤退。日本艦隊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命令魚雷艇追擊。一直無處插手的小艇終於等到了機會,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在漆黑的海面上尋找著獵物。

「阿芙樂爾」號夥同其他兩艘軍艦總算突出了重圍,最後來到了馬尼拉,不料,卻被菲律賓人解除了武裝,扣留了整整一年,直到第二年才被允許返回遠在俄羅斯的母港喀琅施塔德。

大敗之後的「阿芙樂爾」號開始了長達10餘年的蟄伏。


俄文原名是ABPOPA,阿夫羅拉,咋就阿芙樂爾了呢?

 

全景

 

接著溜達去芬蘭火車站

 


從對岸看阿夫羅拉巡洋艦

 

當時只知道阿夫羅拉後面的那座樓好像也有來頭,只是沒興趣研究了。 維基百科:納基莫夫海軍學院,專門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烈士子女建立的學院。

 

 


韓國產品貌似在這兒挺吃香

 


涅瓦河

 

 


芬蘭火車站

 


站前就是列寧廣場


 

俺們去赫爾辛基是國際線,還跟國內不是一個候車廳

 

 


 

找個地方吃點晚飯,喝點啤酒格瓦斯

 


赫爾辛基火車站,大半夜的還是天藍藍

 

順利的找到了旅店,憑密碼一路暢通地進了房間。可是屋子裡沒吃沒喝,害得俺又得出來給小夥伴兒們買水,果汁和明天的早飯。火車站小賣店裡滿身紋身的小夥子很友善地跟俺提醒道對面就有個24小時超市有大瓶水和其他俺要買的東西,還便宜。有時人真的不能貌相。雖然英語在芬蘭很流行但是超市裡的東西標的都是芬蘭文,又得到了很多本地人的幫助,感覺赫爾辛基人很友好!俺婆娘的第一印象是芬蘭的邊檢人員都是笑嘻嘻地和俺們啦呱,感覺放鬆了許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當前只顯示與您操作相關的單個評論,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評論
回復 BANGZI 2017-7-26 01:57
劉小雨: 您這裡的遊記永遠是信息量最大的,最隨心隨性,人文的恰到好處!!
呵呵,俺自己的定位是旅行日記,事無巨細,比較啰嗦。這樣以後看起來能實景重現。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