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俄羅斯)已陷入美國的戰略陷阱
顧曉軍按:原題為〈十大誤判,讓俄羅斯陷入美國的戰略陷阱〉,有刪節。
《孫子兵法》:兵貴勝,不貴久,久則鈍兵挫銳、屈力殫貨。
俄羅斯正在犯兵家大忌。一方面戰事不順,俄軍深陷烏克蘭的泥潭之中;另一方面,西方的制裁還在不斷加碼,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戰爭支持能力。
這次美國逼反俄羅斯,自己獲益最大,這是毫無疑問的。
別的不說,戰事一開,北溪2號黃了,美國液化天然氣在歐洲的銷量已經有史以來頭一遭超過俄羅斯管道天然氣。
而俄羅斯則陷入了美國的戰略陷阱,眼下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而一切,源於俄羅斯的十大誤判。
1.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國力
俄羅斯充其量只是一個地區大國,其GDP僅與西班牙或韓國相當,甚至不如一個廣東省,但許多俄羅斯人還沉浸在世界性大國的幻覺中,總想重現昔日的帝國榮光。
可惜,國力日漸衰退的俄羅斯,已經支撐不了大國夢想,強擼必然灰飛煙滅。
這正如論語所云:「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俄羅斯高估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和威脅
實際上,連澤倫斯基自己都清楚,烏克蘭不會成為北約成員。3月15日,他公開表示:「多年來,我們聽到的一直是'敞開大門';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我們無法加入,這就是事實,必須承認。」
其實,劇本一直沒變,只是人太天真。
3.低估了烏克蘭的實力和抵抗意志
俄羅斯原以為能速戰速決,輕鬆打垮烏克蘭,然後簽個城下之盟,甚至還會受到烏克蘭民眾的夾道歡迎,卻沒想到烏克蘭軍民的抵抗如此頑強。
誤判的根源,在於2014年吃下克里米亞過於順利,給了俄羅斯一種錯覺。
4.高估了北約內部的矛盾
俄羅斯誤認為,北約各國由於利益的分化,制裁只會停留在嘴炮上,尤其是德法兩國更傾向於規避風險,採取對俄綏靖政策。
但事與願違,在美英的脅迫和煽動下,西方各國不得不選邊站隊,對俄羅斯進行高強度的制裁。
5.俄羅斯自認為能扛過制裁這一關
吃下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經受住了制裁的考驗,並為即將到來的俄烏衝突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積累了大量的資源:
一是增加外匯儲備。開戰之前,俄羅斯外匯儲備超過6,2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排在中、日、瑞、印之後,居世界第五。
二是降低負債水平。在各國不斷印錢、借錢、花錢,且手筆越來越大的時候,俄羅斯則反其道而行之,儘可能地降低債務水平,2020年,其家庭負債率為11.7%,當局負債率為17.6%,這已經低到有點不太正常。
投資大亨羅傑斯說:「如果戰爭今天爆發,最後倒下的,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而是俄羅斯。」
但,論起打經濟戰、金融戰,俄羅斯和美英相比,只能算是業餘水平。
這次西方的制裁是無底線的,收割是無極限的。
開戰僅一周,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黃金和外匯儲備就被西方凍結,這顯然出乎俄羅斯意外,是一大失算。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股票被歐美強制拋售,雖資產高達30多萬億,卻被賣成市值只剩15億,市值縮水了99.8%。然後華爾街出手,用相當於戰前0.2%的金額,拿下40%股權。
倫敦金屬交易所一夜之間修改規則,把俄羅斯生產的所有金屬,列為不準交割的貨物。
讓俄羅斯的黃金、鎳變賣無門。
在經濟、金融領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俄羅斯並非製造業大國,如果戰事長期僵持,其裝備和後勤物資可能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用一天少一天。
6.低估了國內的反戰聲浪
俄羅斯沒有預料到,網際網路將這場衝突帶入普通人的家中,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上展開,引發強烈的反戰情緒。
按俄羅斯官方的說法,不少國內民眾實際上成為了精神西方人,站在西方立場上……
7.選擇了錯誤的進攻時機
2月底3月初,天氣變暖,冰雪融化,烏克蘭的地面變得一片泥濘,不適合大規模裝甲部隊的進攻。
開戰前夕,俄羅斯軍事專家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聲稱,即使出現地面解凍,俄羅斯的主戰坦克也比西方的裝甲車輕得多,不會陷入困境。
「我們的坦克更適合在泥濘的地形上推進,沒有什麼可擔心的,」西夫科夫說。「解凍只能阻止西方的坦克。」
事與願違,俄軍目前都在公路上擺出一字長蛇陣,一下成了活靶子,損失更是驚人。因為除硬化道路以外的地方,車輛陷入泥濘的幾率太高。
8.俄羅斯對軍隊的現代化水平過於自信
俄軍迷信「空炮突襲、大規模坦克突襲、縱深空降」這三板斧,戰術守舊過時,忽視AI、信息、大數據、無人機等高科技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加上兵力不足、戰線長、後勤補給困難等,導致戰事陷入僵持。
反觀烏克蘭,戰術十分聰明,主力部隊化整為零,和上百萬領土防衛隊員一起,依託數以千計的城鎮和農村,三五成群,利用先進的攜帶型單兵武器,進行巷戰、夜戰、游擊戰,大量消耗俄軍的有生力量和裝備。
9.俄軍對短板認識不足
設備維修保養能力差、後勤補給不足,是俄羅斯軍隊的老毛病,這一次又掉鏈子。
10.一向靈光的俄羅斯情報機構,這次也意外栽了跟頭
法國情報機構的消息人士說:「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報喜不報憂,沒有向克里姆林宮報告真實情況。」
情報不足,分析出了偏差,也是俄軍行動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在,北極熊被「捕熊夾」給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