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特朗普還有戲嗎?

作者:寶月隔海天_176  於 2020-8-20 17: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離11月3日投票日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美國總統選戰也進入到最關鍵的階段。


共和黨方面,特朗普選情告急,紅燈頻閃。6月中旬以來,幾乎所有民調均顯示他的支持率大幅落後於民主黨的拜登。不僅如此,對選舉結果至關重要的搖擺州的選情走勢對他也日趨不利。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在一些被視為共和黨票倉的所謂「紅州」也出了狀況,例如喬治亞州1992年以來一直支持共和黨候選人,但最近一次民調居然顯示拜登和特朗普在該州的支持比例已經平分秋色。


在最受關注的三個問題——對付疫情、處理種族關係和管理經濟上,過去多數選民在前兩個問題上更認同拜登,在經濟管理問題上則認為特朗普略勝一籌。然而在最近的幾次民調中,即便在第三個問題上,特朗普也失去了優勢。媒體嘲諷道:對特朗普團隊而言,最好的消息就是「今天不是選舉日」;否則,他輸定了。


不過,現在就斷言特朗普「沒戲了」也還為時過早。畢竟民調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民調足夠準確,那麼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的就不會是特朗普,在使用民調預測選舉結果時,我們還是要格外小心。


特朗普執政三年多來,歷經「通俄門」、國會彈劾等磨礪,均能逢凶化吉,有「不粘鍋」總統之謂。目前儘管民調支持率下跌,但他在黨內的支持率依舊穩固可觀。此外,他也「不差錢」,而錢對總統選戰來說可太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敗選,麻煩就會找上門來,幾樁進行中的刑事案件調查可能讓他身敗名裂,甚至鋃鐺入獄。在此斷尾求生的情境下,他險棋怪招接連不斷,以圖亂中取勝:


他不惜激化美國社會矛盾,將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爆的社會衝突定調為「保衛美國傳統之戰」,自詡「法律和秩序」的衛士,調派大量聯邦人員到民主黨控制的地區暴力彈壓「BLM」運動,以引起一些社會階層尤其是白人對社會變革的恐懼。此其一。


他一反共和黨長期以來的保守主義經濟主張,用行政命令繞過國會推出延長失業額外補助,暫緩徵收聯邦所得稅等措施收買人心,以影響「動搖人群」的最後投票選擇,此其二。


對早已有之的「郵寄投票」,他大加撻伐,宣稱大量郵寄投票會導致選舉不公正。這樣一來,不但干擾了傳統民主黨選民投票的意願和方式,也為他一旦敗選挑戰選舉結果提供了合法性來源。此其三。


在治疫問題上,特朗普基本放棄了聯邦的主導作用和責任,轉而把賭注壓在選舉前推出疫苗或特效藥,以求一舉「翻盤」。此其四。


此外就是大打「中國牌」。美國兩黨候選人在選舉年打「中國牌」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像特朗普這樣不斷突破紅線和底線的卻也不多。通過不斷對華髮難,他既是在塑造自身「硬漢」的形象,也是在營造一種「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氛圍,以凝聚選民支持。


上述選舉套路單個使用也許作用有限,但作為一套組合拳,配合使用,加上特朗普超乎常人的指鹿為馬、蠱惑人心的能力,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選舉套路「夠用」嗎?在接下來不到80天的時間裡,特朗普能夠扭轉頹勢,再現2016年險中取勝的一幕嗎?我們的看法是,政治是藝術,民意如流水,不到投票的那一天,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不過,歷史不會簡單重複,2020年不是2016年。今年有幾個重要因素和2016年非常不同,使得特朗普很難複製四年前的勝利——除非拜登及其團體犯下「自殺式」的大錯。


最大的不同在於,2016年特朗普是挑戰者,而2020年他是執政者。作為執政者,做得好是你的功勞,做得不好就是你的過錯。特朗普當政以來,危機不斷,但似乎都能化險為夷,詎料在最關鍵的選舉年,在處理新冠危機時,卻走了麥城,以致疫情失控,民望暴跌。


和「通俄門」和烏克蘭「電話門」等相對單純的政治危機不同,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公共衛生危機,涉及整個美國社會,影響到各個地區、各種人群,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強、處理難度大的特點。由於疫情的發展不受政治邏輯或考慮的支配,其應對也不能是政治性的,必須依靠科學分析、理性防控,同時有賴於各級政府協調和社會動員力。


美國擁有先進的醫學科研醫藥研發能力,有全球首個全國性的疫情處理機構(CDC,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加上以前對付埃博拉疫情和H1N1疫情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照理說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即使不走在其他國家前頭,也不應該落下很多。


然而,數字不懂政治——美國以世界人口的4%卻佔據了全球新冠確診人數的24%,死亡人數的22%;並且疫情迄今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截稿當天,美國新增病例40,022 人,新增死亡542人。不管以任何標準評判,美國的治疫對策都是一場災難,與其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格格不入。對此,總統特朗普當然難辭其咎,多數美國人認為正是特朗普的政治理念、執政風格和行為方式,使得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時一錯再錯,以致失控。


基本上,特朗普是把疫情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來處理的。一切以對他個人形象及重新當選是否有利作為終極考慮,不論是一開始淡化新冠疫情的嚴重性,還是後來不顧醫學顧問的意見強行推動全面重啟經濟,都是如此。雖然白宮早在今年2月便成立了新冠疫情處理小組,但特朗普似乎更關心的是如何讓自己永遠處在媒體聚光燈下。他很少參加疫情處理小組的會議,但從新聞發布會到各種媒體見面場合,卻極少缺席甚至單槍匹馬舌戰媒體,竭力營造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形象。


應該說,特朗普這一套在過去很管用。在美國政治不斷「極化」的情況下,特朗普通過將治理難題政治化,實際上迫使共和黨黨人必須在他和民主黨對手之間做一選擇,進而幫助他渡過一個又一個的政治難關。然而用這種辦法去處理新冠危機,卻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5月中旬美國疫情稍有好轉,特朗普便急於重啟經濟,甚至號召支持者去「解放」拒絕這麼做的州。結果從6月中旬開始,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急劇飆升,範圍擴大到幾乎每個州。用白宮新冠疫情處理小組協調人伯克醫生的話來說,新冠疫情在美國已進入一個新階段,病毒「急劇擴散」,不僅大城市,郊區和農村亦如此,以至每個人一出行,就得假設你有可能被感染。


疫情惡化直接導致公眾對特朗普治疫的負面看法,5月初已有54%的民眾認為政府疫情應對不當,6月底疫情再次惡化后,這個數字上升到65%。對政府疫情處理的不滿,很快投射到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上,可以說如果11月特朗普敗選,大半是拜新冠疫情所賜。


瘟疫時期的大選,從選戰的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2020年與2016年的另一個不同。


傳統上,美國大選的重頭戲是兩黨候選人之間的短兵相接、直接較量。而謀求連任的總統擁有強大的 「執政者優勢」(the benefit of incumbency),既能以總統身份引導媒體注意焦點和報道節奏,還能通過簽署法令、頒布行政命令、宣布人事變動來精準製造話題,彰顯政績,打擊對手,鞏固票源,而特朗普比以往任何一位總統都更精於此道。至於群眾性競選集會和造勢活動,特朗普也玩的得心應手,足以不斷激發與會者的支持熱度。一般認為,較之民主黨的拜登,特朗普在競選資源、能量和策略上都佔有明顯優勢。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新冠疫情讓各種造勢活動大為縮水,甚至兩黨全國提名大會也一個改成網路視頻會議(民主黨),一個大幅度縮減規模(共和黨)。本來特朗普打算6月恢復造勢活動,沒想到民眾熱情不高,還被批導致病毒擴散,不得不就此剎車。雖說特朗普仍有比拜登多得多的出鏡機會,但畢竟無法像在造勢大會上那樣天馬行空,恣意揮灑,並且他只有在很粉絲互動時,才會感覺良好。


多數情況下,特朗普只能採取記者會的方式。記者會不是脫口秀,而特朗普與主流媒體的關係又是出了名的差,面對記者們的嚴厲詰問,他往往答非所問,謊話連篇,原本能說會道的「強項」反而成了不知所云的「軟肋」,不僅無法傳遞他想要公眾接受的信息,反而常常授人以柄,備受攻擊和嘲弄。多數選民表示,他們不相信特朗普在新冠疫情等問題上提供的信息。


反觀拜登團隊,則採取了「收縮」的策略。一般來說,候選人尤其是挑戰者,為擴大影響,彌補公共場合曝光率不足的弱點,通常會極力抓住並創造出鏡機會,儘可能多地與媒體和選民直接接觸。然而,順應今年大選的不同特點,拜登認真執行「社交疏離」,鮮少出席公開活動,主要通過視頻的方式向選民闡述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政策主張。他雖然因此被嘲諷為「地下室總統候選人」,但依然安之若素,其低調沉穩與特朗普的高調暴躁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看來,拜登這一「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策略是成功的 。一方面,拜登知名度高,少一些出鏡場合對他損失不大;另一方面,拜登年邁嘴拙, 口誤是出了名的,少說少錯,讓特朗普多說多錯,成為媒體的靶子,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四年前,特朗普團隊通過「Let Trump be Trump」(讓特朗普成為特朗普自己 )的策略,塑造了一個敢說敢作敢當的政治素人形象,幫助特朗普入主白宮的話,那麼四年後,拜登團隊採用的則是「Let Trump beat Trump」 (讓特朗普自己打敗自己)的策略,而疫情之下的特朗普,在很多時候,的確已經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美國有句政治格言,「當你的對手開槍打自己腳的時候,不要把他的槍奪走」,拜登的「無為而治」恰恰是這個道理。


此外,2020年的拜登與2016年的希拉里,就選舉態勢而言,也大為不同。較之當年的希拉里,現在拜登支持盤的面更廣,幅度更大。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最近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58%擁有大學學位的白人選民支持民主黨候選人,這個數字在四年前是51%;50%的65歲以上選民支持拜登,而希拉里在這個群體里的支持率只有41%。也就是說,拜登不僅在城市,而且在對選舉結果至關重要的郊區和投票率高的退休一族中都取得了優勢。拜登挑選黑人女性哈里斯作為競選搭檔,則將進一步提升他在女性和少數族裔選民中的支持度。


同2016年相比,美國社會政治對立進一步加劇,尤其表現在支持或反對特朗普的人群嚴重固化。民調顯示,87%有投票意願的選民已基本決定把票投給誰,只有13%還在觀望。而這13%就是拜登和特朗普在接下來兩個多月里要重點爭取的對象——他們中大部分是所謂的「獨立選民」,既不是民主黨人也不是共和黨人,他們最終會把票投給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和經濟的走向。因此除非這兩個因素在選前都根本性好轉,否則即使他們中有一半最終投了特朗普的票,也很難改變選舉結果。


與此相關的是,2016年約有18%的選民既憎惡希拉里也討厭特朗普,然而在最後投票時,他們中的47%投了特朗普,只有30%投給希拉里。一般認為,這是希拉里在中西部幾個關鍵搖擺州意外敗給特朗普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的情況完全倒了過來。民調顯示,在同樣人群中,可能把票投給拜登的佔了60%, 而只有10%表示會投特朗普。


最後,對特朗普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時間不夠了。儘管美國經濟較先前有了一些起色,比如失業率從4月15%的最高點下降到目前的10.2%,新冠疫苗和特效藥的研發也有所進展,但要達成足以扭轉頹勢的「重大突破」,特朗普還需要時間,而76天恐怕是不夠了。這也是為什麼他最近會流露出想要推遲選舉的念頭,因為對他而言,時間就是選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8: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