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生日隨想

作者:曉晨-Panda  於 2016-10-14 22: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想|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生日

在生日

 

 

的童年:世沌童向朝陽

 

辛勤的少年:時艱少勤擎榜

 

發奮的青年:事

 

成就的中年:境祥壯就無悲

 

 

的童年:世沌童向朝陽

 

生在困難時期,長在紅旗下。歲月如同一個高選擇性的濾波器,一百分貝地抑制了艱辛與不愉快。比如,依稀記的一件事,作為少先隊大隊長,一想到過大隊日就又興奮又沮喪。因為,不是沒有白襯衣,就是缺了藍褲子。接著,級聯的是放大器,將每件小小的愉快開心放大十倍地留在腦海中!

·       和一群小朋友打彈子,甩炸藥包,結果我贏了!

·       終於又借到了小人畫書《三國演義》,晚上躲在被窩裡趕緊看,這可是我用二張大中華牌香煙紙換來的啊!

·       晚上,在院子里的樹下尋尋覓覓大半夜,終算是挖到幾個知了蛹。

·       今天又是六一兒童節,上午在學校的大會受了表揚,下午學校包場看了場特別好玩的電影《小兵張嘎》,開心一天!

·       下課後,直奔學校航模隊,去參加製作航模飛機,就是那種柴油發動機的遙控無人機。

·       學校又要組織去玄武湖雨花台或紫金山春遊了!揣上二塊三條巷口小店的大燒餅,出發!

·       過年了,一到新年零點,四下燃放的鞭炮,特別是那種叫「小地雷」的,驚天動地,過癮!

·       梧桐樹葉又鋪滿了街道,冬天到了。排隊買罷了冬儲的大白菜,再腌雪裡蕻。

·       更高興的是,大院又分膠東蘋果了,脆脆的國光啊!

·       ……

哎呀,有好多好多啊!

 

現在只記得,那時好像天天變著花樣玩啊玩。對讀書的情景幾乎沒有任何印象了。使勁地想想,只是對在美術課上畫了自己的左手和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堡有點印象;對音樂課上的氣質老師和體育課上的滑腔花調的老師還有些許印象。還有在學校里學雷鋒,學習潘冬子,爭做黨的好孩子。

 

哈哈!瘋玩著,一不小心在小學讀了地五年半,小學畢業了!然而,因為當時的中學里沒有足夠的教室接納我們這批自然災害后瘋狂出生的六零世代,只能留在小學「戴帽子」,繼續小學生玩的節奏。

 

現在想想,雖然那時玩幾乎成了我的童年的主旋律,但長大后好像也沒覺得缺啥啊。

 

誰能說我們的童年很悲慘?!我怎麼沒有任何記憶啊?

 

看看現在的孩子們,我真的不知道「窮,但快樂著」的童年值得記憶,還是「富,但連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的童年更值得回味。孰是孰非,個人體會吧!

 

後記:

原不打算公開這段紀事。很粗糙的。

 

昨日再讀這段時,又恰巧讀到一個帖子,關於五十年代初教育孩子的海報。海報通篇就是指導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基本的社會公德和一份善良和同情心。感慨啊,那才是實實在在地為孩子為家庭為社會為人類的明天著想。

 

想當初,我們小時候,雖然,也已經開始有了許多空洞的高調,但也不乏一些基本社會公德的教育,小到拾金不昧,樂於助人,大到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特別是,我們學校里仍有一些資深的老師,如逸小的沈老師,李老師和梁老師,不僅對我們的學業仍然堅守一份要求,甚至不自覺地就對我們的品行進行一些約束。我仍記得,一次,班上幾個女孩子嘰嘰喳喳地大聲說話,李老師就一臉不悅地阻止她們,嚴肅地教訓道:女孩子家的,要文靜些。大喊大叫的成何體統。在當時的氣候下,說這種話是要承擔風險的哦。好在,李老師對我們平時的管教一向比較嚴格,大家都習慣了,也沒有什麼人爭做張帥王帥的去學校告發她。深深地感慨,在人之初的啟蒙教育,應該以培養一個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為第一目標啊!而這個烙印是會跟著一個人一輩子的,不奢望什麼貢獻社會,至少與家庭於社會無害!

 

毛先祖曾經倡導過「德智體(加個美)全面發展」。善良與同情心這就是「德」。而「智」就是要加強語言的訓練,讓孩子們儘早地學會更加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早日滿懷自信地融入社會。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也是必須在啟蒙階段完成的。我們在培養孩子時,就是經常通過用撲克牌作加減法,甚至算二十四,讓他們對數字感興趣,至少不畏懼不厭惡。以致現在一個孩子自己轉系去大學數學系讀書。

 

我以為,體育和美育對孩子的啟蒙及素質培養絕對不亞於「智育」。孩子就是要在玩中完成身體發育,如肌體的成長,平衡協調感的養成和堅韌性格的形成;同時,也要 完成人格的啟蒙,用他們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課堂的說教和課本讀物的二手描述,認識了世界。特別是美育,讓孩子有機會去親近大自然和人,學會觀察欣賞大自然和人類自身。懂一點藝術的孩子是會比他人多一雙眼睛的,一雙超越物質的自然與社會自身的眼睛!

 

一個小故事。

 

我小時候,無意中心血來潮喜歡畫畫了。儘管家境困難,但父母還是竭盡全力幫助我。他們所能做的其實是十分有限的。最大的一個幫助就是,也愛畫畫的哥哥和我一起有機會拜師一位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在暑假中,我們有幾次登門請教的機會。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我本身並不具備藝術天分,只是喜歡罷了。

後來因為其他原因,我加入了市體校。天天忙著上學和訓練,畫畫就成了三天打魚二天曬網了。儘管,我沒能學畫成藝,可是,這份喜歡讓我對各種藝術有了相當的親近感,以致對我的職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十多年前,我整日琢磨著天線。一次如同往常那樣,我周六去辦公室加班。臨行前,孩子們也想去並說道:爸爸,我們也要和你一起去辦公室畫天線!哈,一句童言驚醒夢中人,我驀然發現,「畫天線」這不就是我小時候愛乾的事嗎?自此,在他人眼裡一片片冷冰的Boring的銅皮頓時融入藝術細胞,成了我的全部興趣所在。以致,我心無旁騖地選擇了天線研究作為自己工作方向或吃飯的手藝。因為我的「美育」浸濡,讓我有這雙天眼能視天線與藝術之相通!

 

拉拉雜雜地還是回到了問題的本質:我們的教育初心何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