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掛坡

作者:天涯故鄉人  於 2015-12-21 08: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懷念|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2評論

掛坡,這個60年代末曾經家喻戶曉的勞務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逐漸銷聲匿跡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特殊的「行業」。

那時,人力架子車是主要的運輸工具之一。通常在一些較長、較陡的馬路坡下,有一些年輕人腰纏一條帶有掛鉤的麻繩等在那裡,每當有送貨的架子車要上坡時,這些掛坡客便搖動手中的鐵鉤不斷地吆喝「掛坡咧,掛坡咧!,他們期待架子車車夫的雇傭,然後二者協力拉架子車上坡。

掛坡的酬勞依據坡道的長短、坡度以及貨物的輕重而定,從三、五分錢到八分、一角不等。機會多時,一天能賺到兩、三角錢。

 

呼健,是我兒時的夥伴,我們之間的友誼與「掛坡」有著緊密的關係。

呼健的父親曾是政府機關的中層領導,母親是護士,家境很不錯,在市中心住一個獨立的小院。我們的課外學習小組就設在他家。

突然有一天,呼健沒有來上課。放學后我和其他幾個同學按常規來到他家參加課外學習小組活動,剛拐進他家的那個街口,就被整條街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和大標語驚呆了:呼健的父親因某些政治問題被「揪」出來了!而且被「雙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我們當時不是很明白具體的細節,但是有一條很清楚:呼健的父親在一夜之間,變成「階級敵人」了!

這個變化對呼健家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家立刻被抄了,所有貴重的東西都被封存。父親隨時會被揪出去批鬥,沒有任何收入;母親因「包庇」的罪名受到牽連,工資降級。全家不僅在政治上抬不起頭來,生活上也立刻陷入窘境!

其他幾個同學因呼健家瞬間變成了「階級敵人」的「老窩」,不再來他家課外學習了。而我因父親是右派,和呼健屬於「同類」,繼續留在「老窩」里,與呼健結成了「難兄難弟」。

有一次,我看到呼健的母親準備晚飯,只有紅薯和榆樹葉煮的菜湯。呼健的妹妹撅起了小嘴說:「同學家都有白面的饅頭」,呼健的母親聽罷轉身進了裡屋,我看到她坐在裡屋的床邊悄悄地抹眼淚。

但我從來沒有見過呼健流淚,只是變得沉默寡言了。

有一天做完作業,呼健小聲對我說,他要去做「男人」的事情。他從床下拿出一根麻繩,麻繩的一頭有個掛鉤。他把麻繩系在腰間,掛鉤掉在側旁,看到這典型的「行頭」,我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

我們步行十幾里路,來到北門外的龍首坡,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等待掛坡的人。呼健當時只有12歲,但個頭挺高,加上他主動招呼、要價低,生意還不錯。記得碰到一個比較重的車輛,我在後面幫他推車,這屬於「雙掛」,得到了比較高的報酬。回來的路上,我看到他全身是汗,那原本稚嫩的肩膀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血痕。

第二天上課時他告訴我,他全身酸痛。但是,他會堅持下去。

從此,他幾乎每天做完作業都來這裡掛坡。肩膀上多了一條襯墊用的毛巾,白皙的皮膚逐漸變成了古銅色。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更加領會了這句話中的含義。

他們家裡的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了,餐桌上偶爾也會出現白面饅頭。我看到他的妹妹笑了,笑得那麼甜!

快過年了,呼健的母親用呼健掛坡掙來的錢,為他們兄妹倆各做了一套新衣服,用的是當時最時髦的布料——條絨!

我們那時沒有相機,沒有拍下他們的新衣。但在我的腦海里,這兩身新衣的印象始終清晰,它們是我至今所見到的最漂亮的時裝!

現在的龍首坡,車流如梭,已經看不到當年的架子車和掛坡客,掛坡這個行當已經淡出社會了。我也和呼健失去了聯繫,不知他現在在哪裡,不知他是否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他始終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漢。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優秀男人的品質——責任和擔當!


高興
3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5-12-21 08:48
久遠了,虧你還記得!
回復 洛游郵樂 2015-12-21 12:05
當年上小學時,「爭當好人爭做好事」之一就是幫拉車的工人農民叔叔推車上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22: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