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開放式領養的複雜算術

作者:陸荃  於 2016-11-10 07: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家園|通用分類:家庭新聞|已有4評論

兒子4歲時一次突然爬進我懷裡撒嬌道:「愛咪,假裝我是妳的寶貝孩子,好嗎?」

我強忍熱淚一時手足無措,兒子的「真正」母親霍莉就在半掩房門外的沙發讀報。

我抱起他躲到房間最遠的陰暗角落,確定外面看不見也聽不見后,我親吻他,在他耳邊悄聲說道:「你就是我的寶貝兒子呀,你知道我永遠永遠都會愛著你的。」

我內心感到無比狂喜與極端愧疚。

 

※※※※※※※※※※※※

 

有人比喻:「生育子女就好比讓妳的心離開身體到處亂跑一樣。」

20出頭意外懷孕時,我還是個大學生,我的計畫是研究所而非結婚,更沒當母親的打算。因為不願墮胎,領養是唯一選擇。

那時我沒聽過上面關於生育子女的比喻,領養只是紙上談兵的簡單算術:「我懷孕了但無法養育子女」與「有人渴望子女卻無法懷孕」是皆大歡喜的相互平衡。

我和男友在輔導下精心挑選孩子未來的父母候選,並一起擬定包含111個私密問題的問卷調查。

然而誕生的神奇改變一切,我不再只是一個仍想繼續學業的大學生,更是一個要將離開自己身體的心送人、從此永不再見的母親。

一個原以為簡單的領養簽字,現在突然無比艱難。我簽了名,卻無法開口說出願意放棄孩子的話;在場所有人離開讓我獨自思決,然而數小時后我仍舊只能流淚,無論如何說不出口。

如此反覆多次,每次最後仍帶著孩子回家。

在送養輔導中,一個準備練習是:想象當妳簽字送走孩子后,妳將如何渡過剩餘的那天?

然而一個20出頭的新媽媽如何能憑空想象那未知的傷痛?只有經過歲月,那不斷累積的未知數才慢慢浮現。

我讓霍莉帶走孩子一晚,看我能否應付,第二天她從鄰市來電:「妳要我現在帶他回去嗎?」

「要、要,求妳現在就帶他回來!」我淚流大叫,然而我強迫自己沒接起電話。

那時我就已預知這將是我一生最艱巨的克服與無法預知的悔痛。

 

※※※※※※※※※※※※

 

霍莉開玩笑說:開放式領養至少妳知道孩子的親生母正在學校努力拚功課,而非躲在暗處千方百計地想要奪回兒子。

傳統的封閉式領養,親生母往往變成一個激發想象、充滿誘惑的謎。

我珍惜與兒子相處的機會,但每次拜訪又往往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害怕對他顯露太多或太少的關懷──我從不知如何為人母,如今卻要在別人的家庭扮演一個曖昧不明的母親角色。

一個放棄孩子又定期回來陪他玩的母親,應該有著什麼樣的舉止與態度?

當兒子還小時,有時隔一段長時再來,我總是訝異他還記得我,一次玩電玩他告訴我,他電玩的密碼是「辛辛那提」,因為那是我的城市,也是他的出生地。後來我才知道,霍莉常告訴他一些關於我的事,並鼓勵他跟我建立感情關係。

我很感佩霍莉的慷慨勇敢,但有時候我又不免沮畏艱難,覺得還是封閉式領養的「一了百了、長痛不如短痛」容易些──我不必一再回來面對自己的愧疚傷痛;不必在抱緊他時渴望全心全意愛他,但又不敢;不必擔心總有一天他會突然問我為什麼能夠放棄他,「因為妳愛我不夠深嗎?」

然而我已經放棄過他一次了,又怎麼能再次放棄?

 

那次在房間偷偷說我愛你之事霍莉想必知道了,後來不久拜訪時她開始建議我獨自帶兒子出去玩,讓我們能單獨自由地去探索及建立彼此關係。

於是我帶他去公園盪鞦韆、溜滑梯,帶他去樹林散步探險,慢慢試著在開放領養的複雜算術及錯綜矛盾情感中,學習如何能依舊真心勇敢地去愛!

 

(註:素材來自紐約時報Modern Love專欄文,Open Adoption: Not So Simple Math By AMY SEEK



高興
2

感動
2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對牛彈琴 2016-11-10 11:28
不知道這種領養對年幼的孩子心理發育和成熟是否會有上海。比如,明明那位是我的親身母親,為什麼這位母親跟我一起生活?。。。小孩子會感到 confused.
回復 劉小雨 2016-11-11 01:44
看了感慨萬千!作為母親,當孩子從自己身體里出來的那一刻,就感覺心被劃了一塊出來,那一刻才會真正明白,什麼叫牽腸掛肚的愛!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6-12-17 00:40
沒有完美的方案。
對兩位母親而言,雖然不能獨自擁有,卻能夠分享,總比沒有的好。
對娃而言,有二份的愛,只要不競爭,總比謎一樣的生世缺失好些。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6-12-17 00:49
感佩霍莉的慷慨勇敢!她是智慧的婦人,與人分享,勝過生活在失去的恐懼中~
真的是很新奇的關係嘗試。

中國多妻制度時,往往無子女的大妻子會領養小妾的孩子,歸正妻的名下。
中國大家庭里,伯叔之間,如果長房無子,小弟也要把兒子過繼給大哥為後。
這些過去都是常見的社會現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3: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