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認同一句話,就是: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根據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對他人人生的觀察和思索,我堅定地相信:擁有健康、獨立的性格是一個人成功、幸福的關鍵。它遠比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重要得多。在社會大學里,性格與心智的成熟程度,最終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
「性格不僅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婚姻家庭,也影響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職業升遷、商務活動、事業發展、經營理財等,性格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優良性格讓人不管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能坦然積極地面對,並且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不良性格會讓人走盡彎路,受盡挫折,甚至在關鍵時刻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造成悲劇性的結局。」 (《性格決定工作》,作者劉毅,2011年1月1日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
心理學將性格定義為,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徵。它受制於先天遺傳因素,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卻又因為後天環境影響的刺激,而呈現出複雜性和動態性。性格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它得以不斷進化和改變。
儘管性格的塑造,可以在成年時期,通過個體的自我意識、覺察和提醒而修正。但是,性格的基礎卻已經在人生早期就奠定成型。孩童時期的性格形成,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卻是影響終身的。
既然孩童時期對性格的塑造有如此深刻長遠的影響,那我們做父母的,就是要當仁不讓,儘可能地為幫助孩子打好這個基礎。
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自己要心智成熟,人格獨立。很難想象一個情緒不穩、缺乏自律的父母,會教育出開朗自信、樂觀向上的孩子。而一個高情商的父母,才有資格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其次,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地強化孩子天性中「積極」的一面,弱化或轉化孩子天性中「不足」的一面,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強行塑造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個體,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也是不同一般、自有特點的。因此,從來都沒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寶典。
而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絕不可能是白璧無瑕、完美無缺的,都是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父母需要從本質上認知孩子的天性,全盤接納孩子的全部,以此為藍本調整教養方式和方法,引導孩子的言行,強化、突出天性中「積極」的一面,弱化或轉化天性中」不足「的一面。這不僅可以提高父母的教育效果,也有助於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拿我家的三千金來說,真是應了古話: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我家三千金,個性鮮明,各不相同。老大婭婭健康、單純、外向、陽光、喜歡並樂於與人交往,不怯場、好說愛笑,有領導天賦。但是她注意力分散,缺乏吃苦精神,做事虎頭蛇尾,有時候又固執己見,不聽勸告。
老二娜娜的專註力、自制力、記憶力、和創造力都很驚人,富有藝術天賦,追求完美。但是她喜歡沉迷於個人的小世界中,對外界的變化置若罔聞。自理能力差,時常丟三落四,沒記性。
老三嫣嫣害羞溫順、體貼細心,安靜和善的性格中卻藏著堅毅不拔、吃苦耐勞的鋼鐵意志。但是她缺乏自信和主見,還有點小心眼、小家子氣。
對孩子們性格上的優點,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儘可能地在時間、精力、投資上支持她們。對於孩子們性格上的缺陷,我也儘可能地尋找合適的機會來修正。比如說,我知道婭婭喜歡合群。我就鼓勵婭婭報名去游泳隊,希望她在團隊這個讓她開心和自信的環境中,能磨礪毅力、鍛煉意志,並享受這個過程。
還比如,我發現婭婭有時候會欺負妹妹,而嫣嫣有時候也會欺負娜娜。兩者看似情況類同,實質卻大相徑庭。婭婭欺負妹妹,是仗著自己長得高,力氣大,這是年紀稍長的孩子常犯的錯誤,反覆的批評教育就可以逐漸解決問題。
而嫣嫣欺負娜娜,則是個隱形的心理問題。因為嫣嫣從小就能吃能睡、健康省心,得到的關注沒有體弱多病的娜娜多,所以總時不時把自己和娜娜比較,在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上表現出敏感和介意。要治癒嫣嫣的心理陰影,就只能靠長期的關愛,讓時間來慢慢沖淡。同時,我也會安排嫣嫣參加芭蕾和體操這些既能發揮她特長,又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以免她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和娜娜的攀比上。
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性格塑造是兒童培養中最重要的一環,任重而道遠,絕非一蹴即就。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獨立性格的歷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和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