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詩不可譯

作者:徐福男兒  於 2016-6-24 07: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字遊戲|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91評論

最近劉小曼女史與十路老師在村裡切磋詩詞的英譯,而且有很用心的習作。我的英文遠不到可以翻譯中國詩詞的地步,自然不敢獻醜。不過即便今後我的英語水平有了長進,也不會試著用英文去翻譯中國的詩詞,尤其是舊體詩詞。因為我覺得,詩不可譯。

我這種想法,得之於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現代美學的開山鼻祖朱光潛先生。朱先生在他的著作《詩論》中說:

凡詩都不可譯為散文,也不可譯為外國文,因為詩中音義俱重,義可譯而音不可譯。成功的譯品都是創造而不是翻譯。英人斐茲吉越爾德所譯的奧馬康顏的《勸酒行》差不多是譯詩中唯一的成功,但是這部譯詩實在是創作,和波斯原文出入甚多。。。。。。

記得郭沫若先生曾選《詩經》若干首譯為白話文,成《卷耳集》,手頭現無此書可考,想來一定是一場大失敗,詩不但不能譯為外國文,而且不能譯為本國文中的另一體裁或是另一時代的語言,因為語言的音和義是隨時變遷的,現代文的音節不能代替古代文所需的音節,現代文的字義的聯想不能代替古文的字義的聯想。比如《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四句詩看來是極容易譯為白話文的。如果把它譯為:「從前我去時,楊柳還在春風中搖曵;現在我回來,已是雨雪天氣了。」 總算可以勉強合於「做詩如說話」的標準,卻不能算是詩。一般人或許說譯文和原文的實質略同,所不同者只在形式。其實它們的實質也並不同。譯文把原文纏綿悱惻,感慨不盡的神情失去了,因為它把原文低徊往複的音節失去了。專就義說,「依依」兩字就無法可譯,譯文中「在春風中搖曵」只是不經濟不正確的拉長,「搖曵」只是呆板的物理,而「依依」卻帶有濃厚的人情。

我們且用朱先生的理論來分析小曼女史和十路老師所翻譯的同一首詞《望江南·梳洗罷》

小曼引許淵沖先生譯《望江南》

梳洗罷,                  My toilet made,                                  

獨倚望江樓。         Alone I go upstairs and lean

               On balustrade

               To view the river scene.              

過盡千帆皆不是, A thousand sails pass by,

         But not the one for which wait I.    

斜暉脈脈水悠悠,The slanting sun sheds sympathetic ray,

        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away.    

腸斷白蘋洲。      My heart breaks at the sight

        Of the islet with duckweed white.    


十路老師譯的《望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After combing and washing

I stood alone on the River-viewing Tower

To watch a thousand boats sailing by

But you were not in my sight

Water mourned in twilight

At Bai-Pin Island my heart cried

單就「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看,許先生譯為「The slanting sun sheds sympathetic ray, 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away.」 十路老師譯為「Water mourned in twilight」。是不是都把原詞那種」纏綿悱惻、感慨不盡的神情失去了」?尤其是中國文字中那種描情摹物的雙聲疊韻詞,用現代白話文尚且無法傳神地翻譯,更何況是用外國語!

儘管詩不可譯,但是仍然有很多翻譯家在從事這個工作,說明有這種需求,即面對大眾的普及和介紹。看不懂《詩經》,翻成白話文,就容易懂一點。想了解普希金有哪些作品而又不懂俄文,看看戈寶權先生翻譯的《普希金詩集》,也算聊勝於無。知道西班牙詩人胡安·希梅內斯的《春天》,那就找一本趙振江先生的譯本惡補一下。但這些都只能限於了解,增進一點知識,泡妞的時候裝裝博學深奧,真正喜歡的話,唯一的深入享受的路徑是去看原文。反過來,將中國詩歌譯成外國文推介出去,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也曾經翻譯出版過英語的小說和傳記,但從來不敢碰英文的詩歌,一來自知英語沒有到這個水平,二來一直服膺朱先生的觀點:詩不可譯。不過我絕對不是反對小曼和十路老師英譯中國詩詞的努力,我只是對自己設了一條線。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4

支持
2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1 個評論)

回復 嘻哈:) 2016-6-24 07:26
很有道理!詩詞即便各人吟賞感悟都不一樣的呢
回復 嘻哈:) 2016-6-24 07:27
俺坐上沙發,不易,連板凳一塊兒佔了哈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自幼讀到老,還是稀飯!
回復 fanlaifuqu 2016-6-24 07:31
不可能充分體現原著的意境!當然試試有益提高!
回復 tea2011 2016-6-24 07:40
嘻哈:): 很有道理!詩詞即便各人吟賞感悟都不一樣的呢
,即使同一人,不同環境心情領悟也不一樣~~
回復 十路 2016-6-24 07:42
完全贊同,詩歌比較抽象,譯文加入了很多譯者的解讀還不說,而且還無法找到對應的詞句,如同談出自己對此詩的感想,理解,而不能完全代表詩人的原意和意境。「   

從另一方面,也對讀者提出了要求,當讀到詩歌譯文時,首先不要將此作為原著的原文來讀, 或者權威解釋來讀,即使是用同一種語言來白話意譯古體詩,而多少加入了譯者的再創作(哪怕是朗誦作品也包含的誦者的情感和解讀), 讀詩如同讀一副抽象畫。 而國人不少比較崇拜所謂的權威之作,有時會將詩歌譯文按照對錯去劃分,這種精確度實際上對應於科學領域的測不準原理,即使作者精通雙語也會感覺不同語言無法一一對應, 而另一個極端是從崇拜權威走向文人相輕,兩種極端都不可取。倒是可以從不同的譯文中試試去了解理解這首詩在該譯者的眼裡被看成了什麼,與作者之間,與自己閱讀原文之間有哪些不同點。

徐老師,我是您的學生,積極發言。所以我現在寫自己的詩,譯自己的詩,有東西玩就行。
回復 嘻哈:) 2016-6-24 07:51
tea2011: 對 ,即使同一人,不同環境心情領悟也不一樣~~
謝茶妹!是的呀,剛才又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再吟,淚盈盈。。。
回復 tea2011 2016-6-24 08:01
嘻哈:): 謝茶妹!是的呀,剛才又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再吟,淚盈盈。。。
嘻哈是性情中人〜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08:15
嘻哈:): 很有道理!詩詞即便各人吟賞感悟都不一樣的呢
嘻哈妹妹請上座,奉茶! 你說得絕對正確,同一首詩,各人吟誦的感受都不同,更何況另一種語言呢。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08:16
嘻哈:): 俺坐上沙發,不易,連板凳一塊兒佔了哈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自幼讀到老,還是稀飯!
你離開老還遠著呢,還有幾十年可以稀飯。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08:16
fanlaifuqu: 不可能充分體現原著的意境!當然試試有益提高!
翻老說的對,試試有好處,有益提高。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08:18
十路: 完全贊同,詩歌比較抽象,譯文加入了很多譯者的解讀還不說,而且還無法找到對應的詞句,如同談出自己對此詩的感想,理解,而不能完全代表詩人的原意和意境。「  
十路老師言重了,我哪裡配做你的老師! 我只是自己不敢touch詩詞的翻譯。
回復 十路 2016-6-24 08:20
徐福男兒: 十路老師言重了,我哪裡配做你的老師! 我只是自己不敢touch詩詞的翻譯。
二人之行,必有我師。 十路非禮,將孔聖人的話稍改
回復 tea2011 2016-6-24 09:24
十路: 完全贊同,詩歌比較抽象,譯文加入了很多譯者的解讀還不說,而且還無法找到對應的詞句,如同談出自己對此詩的感想,理解,而不能完全代表詩人的原意和意境。「  
能譯詩說明英文很好耶
回復 法道濟 2016-6-24 09:39
徐福兄道很深,翻譯也行!佩服。不過劉女士有這個愛好,試試也無妨
回復 蘭黛 2016-6-24 09:53
徐福大哥說的有道理。反正我覺得詩挺「玄」的,詩本身難於定義,古體詩、近體詩、朦朧詩、抽象詩……就是作者、讀者用一樣的文字,讀者好多都不能完全理解,有些恐怕只有作者自己才能完全明白在表達什麼?翻譯后可能有些會失去某些「味道」。我在想我們讀莎士比亞原著,英國人來讀李白、杜甫,不知互相讀出來的感覺是否一樣?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10:10
法道濟: 徐福兄道很深,翻譯也行!佩服。不過劉女士有這個愛好,試試也無妨
道濟兄好!我就是因為英文不夠好,不敢翻譯詩詞。翻過一本小說,被原作者批評為「不是我要想表達的意思。」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10:14
蘭黛: 徐福大哥說的有道理。反正我覺得詩挺「玄」的,詩本身難於定義,古體詩、近體詩、朦朧詩、抽象詩……就是作者、讀者用一樣的文字,讀者好多都不能完全理解,有些
蘭妹妹好!英美人讀李白、杜甫,與我們一定是不同感受的。忘記是哪一位外國人了,他讀杜甫的《夢李白》「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居然懷疑李杜二人是同性戀。
回復 蘭黛 2016-6-24 10:19
徐福男兒: 蘭妹妹好!英美人讀李白、杜甫,與我們一定是不同感受的。忘記是哪一位外國人了,他讀杜甫的《夢李白》「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居然懷疑李杜二人是同性戀。
這就是差異了,一定是不一樣的。語文是長時間的積累沉澱,與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發展等密不可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6-24 10:27
蘭黛: 這就是差異了,一定是不一樣的。語文是長時間的積累沉澱,與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發展等密不可分。
尤其是詩詞戲劇等作品,一定是包含著情感的。文化不同,情感自然各異。據說我們中國人看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從中體悟出孝道來,英國人聞之也十分驚訝。
回復 蘭黛 2016-6-24 10:41
福大哥講的很對。好的文學、文藝作品都含有很深的情感在裡面。繪畫來說,現在用軟體也可以製作出漂亮的畫,與人畫出來的有沒有區別?還是有區別的,前者有一部分是機器的產物,而後者包含了作畫者的情感在裡面,梵高就是用生命在創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03: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