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的個性被自我壓抑 ?

作者:謝盛友  於 2017-7-8 02: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5評論

中國人的個性被自我壓抑 ?

古代的中國人和後來的中國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性格歷程如同直跌下來的瀑布其落差之大令人驚訝。源頭的中國人,品格清澈。唐宋時的中國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國人的品質卻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無創造力。

就皇權時代而言,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可以稱得上偉大--創造著,體驗著,發現著,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生機勃勃,生趣盎然。宋代以後的中國人,不但失去了創造力,也失去了感受力。整個民族只剩下軀殼,沒了靈魂。社會如同一潭死水,散發出腐爛的氣味,從上到下,人們既狡猾又愚昧,既貪婪又懦弱。因此,宋以前的中國人和宋以後的中國人,其實是兩個物種。中國人的性格歷史如同黃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見底;漢唐是中游,雖泥沙俱下,畢竟有波濤洶湧之雄大氣象。明清是下游,已乾涸萎縮、奄奄一息了。

今天的中國人也許仍有盛讚明清社會之穩定者,但西方人的語言里,對這種僵化狀態只有赤裸裸的厭惡。赫爾德把中國比喻成一具殭屍:「這個帝國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塗有防腐香料,描畫有象形文字,並且以絲綢包裹起來;它體內血液循環已經停止,猶如冬眠的動物一般。」比萬博士說:「為了避免中國的命運,歐洲付出了一千年野蠻生活的代價。」這個代價在他們看來是值得的。

為什麼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和宋代以後的中國人差別這麼大?變化是什麼時候開始、如何造成的?其實,最早的改變要從秦朝說起。在當時的七國,秦國處於荒涼的西北高原,物產稀少,靠游牧和狩獵為生,秦國自立國之初,就沒有經歷過充分中原化過程,長期與戎狄雜處,因此染上濃烈的蠻夷氣質。草原文化中沒有民主觀念,沒有權利意識,以絕對服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上下一心,都很團結。所以後來秦孝公變法,商鞅主政,迅速統一思想,提出了靠戰爭立國的發展思路。

夏商周以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時期,各諸侯分封天下,爵位世襲,形成了一個貴族世代統治的體制,進入春秋末期,平民階層崛起,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已經形成,但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崛起,打破了平衡,也改變了中國人。中原文化經過長期發展,此時已經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有寬容度,崇尚優雅和尊嚴。但是秦國不同。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文化是最野蠻、最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西北少族民族的生產關係比較簡單、原始、純樸,所以他們直接以追求生存、積累財富為目的,很少加以掩飾。因此秦人比楚人更醉心武力,崇拜強權。

商鞅從軍爵制度開始,取消貴族世襲制度,收回特權,只有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有軍功戰績,才能夠重配爵序,列籍貴族。商鞅還企圖統一國民思想,採取「愚民政策」,把文人、商人、工匠視為「國害」。他在渭河邊論法,一次性就屠殺了700多反對他執政路線的文人。秦國這樣的發展模式,當時的其他國家稱之為「虎狼之國」。但打來打去,最後野蠻戰勝了文明,秦國擊敗六國,統一了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大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不迷信權威,也沒有思想禁區,以君王的師友自居,將自己的「道」凌駕於君王的「權」之上,合則留,不合則去。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的知識分子只能生活在一個皇帝之下,沒有了選擇的機會,也沒有逃亡的自由,只能為這一個政權服務。秦始皇確立了君憲制度,給專制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後面的歷朝歷代,繼續在專制的基礎上添磚加瓦。

皇帝制度的發明,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災難性後果。皇帝支配一切、主宰一切,所有的權力,都為皇帝一個人壟斷,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為皇帝一個人所牢牢控制。它通過空前嚴密而有效的專制體制抑制了社會活力,束縛了人民的創造力。在此後的兩千年間,中國社會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再沒有出現一個可與先秦諸子比肩的大思想家,社會制度也沒有出現一次大的創新和變革。中國人一直在「做穩了奴隸」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了無新意的一治一亂中掙扎,「奴隸性格」和「專制性格」日益發展成民族性格中相輔相成的兩個突出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民性劣化的第一個推手是秦始皇。

從唐到宋,中國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唐人粗豪,宋人細膩;唐人熱烈,宋人內斂;唐詩熱烈,宋詩沉思。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唐宋兩代的面貌如此迥然不同?這一切,源

到了明清,儒生出身的大臣們已被馴化得「百鍊鋼成繞指柔」。在皇帝明察之下,他們老老實實,賣命效力,以圖飛黃騰達。皇帝一旦放鬆警惕,他們就會大肆貪污,盡一切可能盜竊皇帝的家產。他們選擇了動物式的生存。所謂操守、尊嚴和人格,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著邊際的空話。

在傳統心理學研究看來在西方個體主義的價值系統中自我是一個恆定不變的實體是以真我為核心以追求一致性和統合性為最高原則調人與社會的分離甚至對立強調人個性的自我內涵突顯個人的獨特及與眾不同。而在中國傳統哲學理念中自我是具有彈性的、可變的是一種精神發展的動態歷程同時也強調個人的道德修為視之為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因此由於這種自我總是鑲嵌在社會關係的網路中所以中國人的外顯行為總是顯得富有彈性並且在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網路中個體的獨特性往往被自我所壓抑其重點在於強調個性的相似性強調要不斷追求自我的擴張以包容並融合於其他個體甚至天地萬物正所謂齊治平而後天人合一

從中國人的角度看,秦始皇以後,中國的皇朝歷史也是不斷演進發展變化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集權專制和統治技術,發展越來越精微,越來越牢不可破。它已經滲透、融化在國民性當中--也正因此,轟轟烈烈的國民性改造運動,鮮有成效者。從梁啟超到魯迅甚至毛澤東的「文革」,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改造中國人,改造每個中國人的思想。但改造了一百年,我們整個民族的素質好像變化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方面還有退步。

但是,人們對信息往往只是作一種選擇,沒有綜合能力,也無需綜合,人們只是認同一種符合自己的一個符號、一個理念、一種思想、一個想象的社群、組織等等。經過符合自我的信息過濾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微觀越來越缺少大局面。這就是互聯網空間思想自我激進化的邏輯。激進的思維導致激進的個體行為不僅表現在互聯網空間更是發生在實際社會領域。在互聯網時代激進的個體行為已經成為社會新常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7-7-8 02:50
中國人,華人和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同一個物種,好比劉少奇、林彪和毛澤東相比那樣,既不同種也不同類。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7-7-8 06:53
拉不出屎賴茅房不對,拉不出屎賴肺活量不夠也不對。
回復 徐福男兒 2017-7-8 08:37
從梁啟超到魯迅,所希望的改造中國人,同毛澤東所實踐的改造中國人,其目的與方向皆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蘇俄控共、日本侵華、共黨坐大,再加上毛澤東的雄才大略,這四個偶然因素湊到一起,使得中國的走向陡然改變。如若不然,中國是可以走上一個正常國家的道路的,中國人的改造也可以是另一種絕然不同的結果的。命也如此,夫復何言!
回復 bigjack 2017-7-8 09:41
崖山之後無中華
回復 總裁判 2017-7-8 23:25
徐福男兒: 從梁啟超到魯迅,所希望的改造中國人,同毛澤東所實踐的改造中國人,其目的與方向皆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蘇俄控共、日本侵華、共黨坐大,再加上毛澤東的雄才大
只有現實無假如,現實慘不忍睹,誰能官商結合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其他只有資格做阿Q.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22: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