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說趙華軍偷瓶子應該是誣陷

作者:qwxqwsean  於 2013-4-5 09: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9評論

趙華軍和導師關係搞僵了,導師人品又下流, 誣陷他偷瓶子是很容易發生的,這類似於誣陷趙華軍偷走導師的舊避孕套, 是導師為了抹黑他胡捏的。  

當然,也可能對導師來說趙華軍"偷"瓶子是真的, 因為趙華軍已經不幹了, 正在收攤捲鋪蓋走人, 肯定要銷毀很多他認為沒用了的資料草稿, 以及一些瓶子里的自己合成或配製的液體,這和收拾桌上的殘羹剩飯是一樣的, 但不是偷瓶子, 而是倒入下水道。  

當然, 誣陷他偷瓶子后, 就可以報警搜他的家, 然後在他家的個人電腦上發現啥啥資料, 這也是正常的。 你參與過的研究項目, 不用去你家搜查, 就知道你肯定掌握它的幾乎所有資料。

參與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們通常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比導師多很多。 我在中科院做本科畢業論文時, 我做的那個小項目的所有資料我都有, 因為那個項目是我做的, 導師反而只知皮毛。 導師在最早向我介紹那個項目, 指出大方向, 告訴我從哪裡領儀器用品, 到那裡去測數據之後, 那個項目就全盤交給我了, 我只向到師報告大致的進展情況和最後的結果, 我才是那個項目的真正的專家, 導師只是從我這裡道聽途說而已。 

高興

感動
2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qwxqwsean 2013-4-5 09:10
博導碩導們真的不知道研究的具體情況,最早立項和申請經費可能是導師的功勞, 交給研究生去做之後, 具體情況只有研究生最清楚, 尤其是當只有一個研究生在做這個項目時。

如果有多個研究生同時做一個項目, 並且各人有分工,那麼研究生之間會有技術封鎖, 一個研究生故意不把自己知道的秘密告訴導師或另一個研究生。

如果一個項目是好幾個人一起做的, 你作為參與者, 一般只知道自己分工的那一塊的事, 別的研究生一般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你在開會時聽同事介紹自己的工作進展, 你只是道聽途說。
回復 翰山 2013-4-5 09:32
qwxqwsean: 博導碩導們真的不知道研究的具體情況,最早立項和申請經費可能是導師的功勞, 交給研究生去做之後, 具體情況只有研究生最清楚, 尤其是當只有一個研究生在做這 ...
正確。
回復 老也不成熟 2013-4-5 17:24
道聽途說的事,用可能而不是應該好些。我信不過今天中國年青人的人品。急功近利,無道德底線是他們的通病,是中國今天這個社會造成的。
回復 威聯 2013-4-5 21:29
qwxqwsean: 博導碩導們真的不知道研究的具體情況,最早立項和申請經費可能是導師的功勞, 交給研究生去做之後, 具體情況只有研究生最清楚, 尤其是當只有一個研究生在做這 ...
極其贊成!
回復 寂禪 2013-4-6 02:46
這種指控往往是借題發揮。如果是一種合成的藥物,知道其合成路線就可以重複出來,有這個必要帶合成品回去?美國這個制度實際上也是個非常不公平的制度。很多工作都是第一線幹活的人乾的,甚至整個思路都是這些人的,但最大的得利者是老闆,這就造成了實際幹活的人心裡不平衡。如果是非常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這些人就會出帶走的念頭。但如果要這樣做,你就得遵守「遊戲規則」,別把自己置於可能犯法的境地。
回復 老也不成熟 2013-4-6 03:55
翰山: 正確。
我在美國醫學實驗室干過4年,弟弟是美國博士,教授。實話實說,現在在美國的中國研究生普遍道德水準差。有時,我們這老一輩的都認為他們丟中國人的臉。
回復 qwxqwsean 2013-4-6 07:15
這論壇里研究生多著呢,估計沒幾個人同意他們的導師真的了解這些研究生做的項目。 研究生嚮導師彙報的進展啥的,和研究生自己掌握的細節情況和理解是不同的。

好比一個研究項目是去調查上海,導師在美國,從來沒去過上海,給一萬美元經費派一個研究生去上海調研一個月,研究生做個PPT,一個月後回到美國,嚮導師和同事花一個小時用PPT演講他在上海一個月經歷。 聽了一個小時,由導師和同事盡情提問,研究生也都誠實回答。 但從來沒去過上海的導師和其他人,通過聽這個PPT,能對上海了解多少?
回復 qwxqwsean 2013-4-6 07:26
導師除非自己動手去做,否則導師了解的東西,和學生了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東西,互相不可取代。

一個項目如果分成兩部分,由兩個不同的研究生分工完成,類似於一個學生去調研上海,另一個學生去調研北京,這兩個學生各自對上海和北京的了解,也是相互不可取代的。

事實上,由兩個不同的人去做相同的一件事,兩人得出的結論並不相同,類似於讓某甲考察上海一個月,同時也派某乙調查上海一個月, 兩人同時在相同情況下考察同一件事物,兩人的觀察所得經常很不相同,相互不可取代。導師聽到兩個學生考察上海一個月得出的結論不同,於是自己也親自去上海考察一個月,然後發現導師的發現和兩個研究生的又不同,而且導師的觀察和思考也不見得比學生的更高明。

比如說兩個學生都發現上海人做飯時整瓶地猛放醬油,但兩人都沒在報告里報告這個細節,所以導師看兩個學生的PPT報告也不知道,而導師親自去上海考察了一個月,並沒注意到上海人做飯整瓶地往鍋里倒醬油, 這樣,三個人都在上海考察了一個月,只有導師不知道上海人喜歡把整瓶醬油當飲料喝。
回復 qwxqwsean 2013-4-6 09:23
這論壇里有成千上萬人在上海呆過一個月以上,但我估計沒幾個人知道上海本地人喜歡把整瓶醬油當可樂喝。 1000個博導碩導專家教授到上海考察一個月,估計能發現上海人有整瓶喝醬油習俗的,只有一個人。 這說明搞科研,不同的人在相同條件下做相同的項目,結果會很不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4: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