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西方營養學對比

作者:kylelong  於 2018-1-5 22: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養生保健|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4評論

關鍵詞:營養學, 食品

 

中西方營養學對比

 

 

    營養學nutriology),聽起來是西方的學科。有些人比較陌生,也有些人將之與食品學(bromatology)混為一談。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營養學。

 

1細胞營養學

 

    我們的身體是由無數微小的活細胞所組成的,這些細胞不斷生長、壞死及再生,人體需要良好的營養以維持其重要的新陳代謝作用-成長、修補、及重生。 研究這個課題的學科就叫做細胞營養學。細胞營養學的理論是:營養一個細胞,預防一個疾病。這個學說的理論起源於2400年前的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他也被稱做「西方醫學之父」。

 

2現代臨床營養學

 

這是一門基於營養和臨床醫學的,重點在營養相關疾病防治的現代營養學。包括營養學基礎與疾病的營養防治兩部分,具體分為植物化學物、營養與基因表達、營養與免疫功能、營養與自由基損傷,以及與營養緊密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 

 

3西方營養學

 

    主要內容包括:醫學基礎理論、臨床醫學概論、食品加工與工藝、食療保健和預防醫學。不僅是針對臨床營養科,也針對保健食品開發研究、食品衛生檢驗。其中的食療,是以西方飲食結構和食材的營養為主。

 

4中國傳統營養學

 

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傳統營養學發展,中國傳統營養學的特點,體質的分類與判定,補益類食物,理氣、理血類食物,溫里、清熱、解表類食物,化痰止咳平喘類食物,常用食療中藥材等。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實際上可以大致分為中西方營養學兩大類,因為西方的營養學是基於現代科技和現代醫學,而中國傳統營養學,是基於幾千年的中醫養生理念。

 

那麼,中西方營養學到底有哪些異同呢?

 

1,中西方地理與氣候因素、種族體質差異、飲食結構差異,導致了中西方營養學在早期食材的種植、選用、加工、配伍、烹飪(處理)以及服用方式上的差異;

 

2中國傳統營養學,重點在營養與調理,關注的主要是整體,比如葯膳;西方的營養學,重點在補充與預防,比如營養補充劑。但二者其實都是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在藥物基礎上,輔助治療;

 

3中國傳統營養學,以食療為主,植物藥材為輔,成分多而複雜;西方的營養學,以植物提取物為主,食療、心理、運動為輔,營養素分類齊全,成分清楚;

 

4中國傳統營養學,更多依賴的是食用后的效果反饋,屬於典型的經驗累積,是反覆食用後效果的歸納、總結與調整;西方的營養學,詳於機理分析作用過程,又有別於藥物,比如好轉反應,讓很多人迷惑;

 

5中國傳統營養學,可稱作「常觀營養學」,注重「常量」營養素。停留在介乎「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常觀」層次,注重常觀的飲食療法、食物調整,而這些營養物可視作為「常量」營養素西方營養學,著眼於微觀機理,汲汲於微觀研究,其營養補充手段也特彆強調「微量」營養素,從微量的維生素到極微量的礦物質。因此,可稱作「微觀營養學」

 

6中國傳統營養學,不認為存在著標準的飲食結構和營養學要求,而主張辨質、辨證施食,強調每個個體有著諸多的生理差異,須藉助「因人制宜」的針對性方法加以解決;西方營養學,雖然也講求「因人而異」的配方,但營養素的生產與加工必須是標準化的,十分嚴格比如規定了每個人每日不同營養素的標準攝入量,並以此為準繩,廣泛推行

 

7中國傳統營養學,源自飲食實踐,根於百姓日常生活,且反哺於百姓日常生活。僅就食療、葯膳而言,就有數不盡的類型:如湯、粥、羹、糕、煲等等,營養過程每與烹飪美味結合在一起西方營養學,類似的食療則是輔助,大多以帶有藥劑的形式,餐前、餐后,或睡前服用,攝入每日理論中該攝入的微量營養素量

 

8中國傳統營養學,並不認為有通用的最佳飲食建議,而是認為個人飲食應依據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環境、氣候與季節來規劃,選擇適當的食物來達到身體內部的平衡與和諧西方營養學,比較關注某些特殊營養素的缺乏而進行補充,比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並且依據科學實驗與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提出飲食建議

 

9中國傳統營養學作為輔助治療,大多數療效較慢,而且幾乎是患者自己配置、熬制;西方營養學,雖然也是輔助治療,大多數的療效要比中國傳統營養學快,而且是標準化、劑量化的配方。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食物的成分會直接對細胞產生作用而改變生理功能,且與個人基因差異有關,因而發展出兩個新的營養學研究領域:(1)營養基因體學(Nutrigenomics)研究營養成分如何透過代謝途徑與恆定控制來影響生理功能,其目標是找到最佳飲食(optimal diet),以及(2)基因營養學(Nutrigenetics)研究基因差異如何影響個體對於食物的反應,其目標是個人化營養(personalized nutrition)亦即找出個人專屬的理想飲食。這些研究更加強調個人的重要性,重視個體的差異,並且認為飲食應依據每個人的需求個別化,以達到健康。

 

    雖然中西方營養學都認為營養不均衡會導致健康,但雙方對於均衡飲食的定義大不同。中國傳統營養學認為均衡是指食物與個人體內外的陰陽和諧,在規劃飲食時重視個人體質的寒熱與食物屬性的寒熱,以達到平衡。西方營養學將食物視為成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與數值(熱量、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等),著重於卡路里攝取量與身體所需能量達到平衡,以及食物的營養價值能提供身體的恆定、生長與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素與大分子。

 

當然,中西方營養學也有殊途同歸之處

 

舉例來說,西方營養學認為自由基與抗氧化物之不平衡所導致的氧化壓力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中國傳統營養學則認為火氣是體內器官失調、心理壓力、熱性食物所致。雖然雙方的發炎理論不同,在飲食方面的建議卻相重疊,皆建議減少或避免食用會造成發炎的食物,例如高度加工食品、油炸、高糖、高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而建議的抗發炎食物都包括了全穀類、低脂的蛋白質來源、蔬菜、水果、堅果類等。

 

    雖然現代醫學中的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中,處處滲透著西方營養學的理論與實踐,但中國傳統營養學卻在上述三者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直在發揮著作用。即使是現代西方營養學,也吸納了大量的中國傳統營養的理論與經驗。這本身就表明:現代營養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與完善的。

 

    作為有志於研究、應用與實踐現代醫學與營養學,並衷心服務與眾多患者的醫者或營養師,應當懷有一種開放的理念,吸納不同流派、不同方法,為我所用,整合西方營養學的優點,很可能可以發展出更完整、系統化的營養學來改善人類健康,服務於大眾

 

(編輯整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hank1 2014-12-4 05:46
正在興起的行業
回復 kylelong 2014-12-4 06:00
hank1: 正在興起的行業
   嗯,支持
回復 Lawler 2014-12-4 09:24
真正有用的學問,有太多的爭議。
回復 kylelong 2014-12-4 09:37
Lawler: 真正有用的學問,有太多的爭議。
有爭議,才會有進步與發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2: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