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基督教史。 第一課:基督教早期入華史(635-1807年)

作者:Servant  於 2010-2-27 14: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基督教信仰問答|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關鍵詞:

中國基督教史。   第一課:基督教早期入華史(635-1807年) 

經文:「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1.古代傳疑:(傳說,沒有文字證據及考古證據)

-使徒多馬(12門徒之一)-當使徒保羅啟程將福音帶給西方,作「外邦人的使徒」的時候,使徒多馬則向東方進發,將福音帶到中國,印度等地,後於歸途中,在東印度殉道。
-巴多羅買(12門徒之一)-一同來東方傳福音的有多馬和巴多羅買二人,多馬去了印度,而巴多羅買則來到中國。;
-基督徒在尼祿皇帝的時候,逃難到了中國--公元65年,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70年耶路撒冷被毀,四散逃難的基督徒中,有部分來到東方,僑居中國;
以上三種傳說,都指同一時期,即公元65-70年,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的事。這是的基督徒多為猶太人,福音主要靠口傳。

-敘利亞的傳教士,在東漢時,有敘利亞教士二人,藉學習養蠶冶絲,來到中國傳教;

-三國時代鐵十架的傳說—明朝洪武年間, 在江西廬陵掘得大鐵十字架,上鑄赤烏年月(即三國孫吳時代,公元238-250年)。鐵十架上的對聯可解作對基督的頌讚:「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假如十字架真的是基督教的遺物,那麽可以想像,基督教在第三世紀的中國的土地上,曾一度開放美麗的花朵。

2.唐朝景教(635-845年)

-捏斯多流派-----五世紀的一個異端,認為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分開的。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被定為異端,被逐出境。 後傳到波斯這一帶的地方。
-公元635年的時候,波斯的傳教士(僧)叫阿羅本,帶著經卷,傳入中國,經卷是波斯文。 唐(太宗)朝是昌盛時期,接納各種宗教。當時,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去迎接他們,協助他們翻譯聖經,准他們建景教寺,准他們在各個地方傳教。先被叫做「波斯經教」,禮拜堂被稱做「波斯寺」,傳教人也叫「波斯僧」。天寶四年(745A.D.)玄宗批准易名為「大秦教」(大秦==羅馬)。後來改名為景教。「真道無常,妙而難掩,功用昭彰,強稱景教。」
-景教自唐太宗貞觀九年進入中國開始,歷十四朝皇帝,至武宗,前後在華傳播達210年,期間,除曾在武則天掌管的半個世紀內遭到迫害外,大抵上皆受到朝廷禮遇;特別在太宗,高宗,玄宗等朝。但是,景教主要在朝廷,在貴族中傳,也傳到其他地方。表面看來也非常興盛。「法流十道,寺滿百城」(以上是據碑文記載)盛極一時,但僅在官員中,而且中國籍的的教會領袖不多。

-景教碑—記載景教傳入的過程;黃巢之亂時,埋入地下,直到明朝1625年,才被挖出來;現在中國西安碑林(南門);高2。36米,寬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被額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九個大字,碑文共有1780個字,由景教傳教士景海撰。里被年份是公元781年,建碑人是寧恕。
-景教碑文內容分《序文》和《頌詞》兩大部分,碑的兩側刻有70位景教傳教士的名字。在《序文》中,僅用四百多字刻有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三一妙身,無元真主」指出基督教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匠成萬物,然立初人」說明山地創造了萬物,然後又造了人;「神天宣慶,室女誕生與大秦」是指天使向人民報喜,童貞女瑪利亞在猶太生下聖嬰耶穌,他是救世主,在地上完成救贖后升天,凡信耶穌的可獲永生。《序文》提到「均貴賤於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還主張不宜蓄婢養奴,不應積聚財富,要常常幫助窮人,天天祈禱,第七天禮拜等。
-在敦煌,也發現了有關景教的經卷。二十世紀發現的景教文獻計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尊經》,《大秦景教宣元本經》,《志玄安樂經》,《序聽迷詩所經》,《一神論》,《大秦景教大聖通真歸法贊》
-唐武宗時期,公元845年的時候,道教教士趙歸真,上書皇帝,要求禁止外來的宗教(佛教,景教)。武宗皇帝禁教僅一年,佛教恢復,景教從此就沒落了。

3.為什麽一個流傳中國的景教,在一年之內,就沒落了呢?

-依附到佛教中;為了使福音本土化,大量借用了佛教的名詞,從而失去了獨特性,讓人認為是另外一支佛教,道教。
  刻碑的波斯人叫景凈(非常佛教化的名字),當時,翻譯了三十多本新,舊約單卷,這算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在翻譯中,大量使用了佛教名詞。如:
上帝—天尊;得救—蒙度;詩篇--天寶藏經;使徒行傳—傳化經;
-富教於政—依附政治權勢來傳教--取得皇帝,貴族大臣的許可,在他們的幫助下,傳教:
好處--快,迅速;
壞處—政權的改變,政局的改變,都會使傳教的力量,傳教的資源,傳教的後盾,消失。
唐武宗才禁教一年,只有一年,(但是,非常激烈,全部的傳教士都驅逐出境;教堂停止活動與聚會;所有的宗教,除了道教以外,都不能傳教;)就可以是使個上百年的信仰,沒落。(只有邊疆的少數地方,還在信。)

-在傳教的過程中,如果將福音本土化的同時,又保留福音的獨特性?
景教是一個失敗的例子;(用佛教的名詞,但是,沒有賦予新的意思,內涵)
成功的例子,就是使徒時期,向希臘文化傳福音。(用希臘人的詩;徒:17;但是,賦予新的意義)。舊詞新釋。

4.元朝的傳教工作(1271-1368年)--也利可溫教。
--景教,自公元九世紀被逐出中原后,仍舊在北亞和中亞一帶有景教寺和教徒。其中,在蒙古一帶,有四個部落信奉景教,他們是,克雷,奈曼,茂基和雍古部落。當蒙古族建立元代時,大批蒙古部隊進入中原,其中就有景教徒,來到中國。
-蒙語叫做也利可溫教(信奉福音的人)。主要在蒙古人,色日人中傳,漢人信的少;
--沒有在中國建立領導者 ;
--另外一個失策,與佛教,道教爭領導地位,(蒙古人信也利可溫教,引起漢人的不滿)影響很小。
--承襲景教,領導中心在波斯--離中國太遠,不容易,不方便「遙控」,沒有培養本地的人才。

5.天主教(1245-1838年)
--教廷派往蒙古的大使,聖法蘭西教士,在十字軍東征時,來過中國,代表教皇來向中國表示友好之意。但時間短暫。
--比較重要的,有孟德高維諾(1293年來中國傳教,元朝,適逢元世祖忽必烈駕崩,但仍受到宮廷的接待, 並批准他可在京城設寺)他翻譯聖經,做兒童的工作,勸權貴來信主。他在北京居住撩4年,招收來哦大約1000多名教徒,多數是歲蒙古軍隊入京的西域人。他與328年在北京去世。羅馬教廷1333年才接到這個消息,教皇決定派方濟各會神父法國人尼古拉絲赴中國接任,但他沒有作成。他去世后,很少人再來。中斷了一段時間。
--明太祖(1368年)推翻元朝,實行排外政策,對基督教進行迫害,是元代本來基礎不穩的景教和羅馬天主教,也就在中國煙消雲散了。 這段時間,宣教士來中國,其阻力非常大。另外,中國的文化,經過兩千年,也發展的非常好。
--西方的改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歐洲人的鼓舞;
  1517年,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建立基督教,帶起了天主教的改革。
  1534-1538年,重要的天主教的差會(耶穌會)興起,往中國,非洲,南美洲派宣教士。在中國的天主教中,耶穌會是最重要的一支。(後來,有道明會,聖法蘭西斯會)
  耶穌會宣教士的選拔標準:獨身,有很高的學問—幾乎可以成為學者。
                    宣教原則:借著科學技術,與中國人交朋友。
準備一出去就不回來---有一種殉道士的精神。幾乎所有的宣教士都死在中國。

--葡萄牙人沙勿略 (耶穌會的六個核心人物之一)---1542年到印度,--馬來西亞,1552年8月,到廣東的上川島,試圖進入中國內地,沒有實現。雖然他沒有進入中國,但是,他是第一個超越了教會的差派,因為他準備長時間在中國宣教。他病死在中國。
他的名言:放棄你的小野心,準備為神做大事。

--葡萄牙人范禮安。--1578年到澳門,辦了宣教中心,舉辦了宣教預科班,先遣班,學中文。宣教士多為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人,少數人是英國人和法國人。他為使不同的國籍的宣教士之間的同心,做了許多努力。在十個月的努力,沒有什麽成效的時候,他發出了有名的感嘆:「中國這個磐石啊,你哪天能夠被打開呢?」

--義大利人羅明堅--1578年來到澳門,先學中文,然後接著一年一度的貿易機會,來到廣州。(當時,西洋人是不能進入內地的,廣州有外國人居住的地方)。他以商人的身份,居留在廣州,是天主教能夠進入中國的第一人。1582年,到廣東的肇慶,開始建天主教的教堂。(當時叫遷花寺,寺是道教的;廟是佛教的)。1607年去世。

--義大利人利瑪竇—1580年到澳門,后在廣東省,與羅明堅一起住,一起傳教,一起讀書。他用了20年的時間,精研中國的古籍,是第一個這樣做到的傳教士。他精通中國文化,同時,也借著傳授天文,地理,後來得到中國人的好感。(當時的宣教策略)。
1601年,開始在北京講學,後來一直住在北京,開始結交士大夫,進入中國的權力中心和學術中心,帶領許多中國士大夫信主,如李光藻,楊廷筠,徐光啟(其中有一個,因為有多個姨太太,沒有被同意受洗,直到把姨太太都辭去,才同意受洗)。這些士大夫所寫的書,對中國的知識界,有相當大的影響。直到今天,他們的書,也有參考價值。這是中國傳教史的一個轉折點。利瑪竇成功的培養了當地的有知識的人,一起來傳教,給後人做了一個榜樣。
他自己也寫了20多本書。另外,他用「道成肉身」的原則,來說明一個「入境隨俗」的精神。他認為,如果要被中國接受,衣食,住行,服飾,都要與中國人完全一樣---他自己也穿士大夫的衣服。1610年在北京去世。

--1605年,只有200多天主教徒;1635年,在明朝還沒有滅亡之前,有神父24個,修女5個,12個省有17個傳教站。50年後(1651-1664),有10萬4千天主教徒。(從1807年更正教來華,到1949年,130年間,只發展到80-90萬基督教徒)

6.南京教案衝突(1616年)和欽天監教案(1659-1665年)
--南京教案—明朝萬曆年間,南京禮部的沈(璀)上書要滅天主教。理由1)天主教圖謀不軌;2)教士修曆法,破壞了中國的道德;3)教士叫人不要拜祖宗,破壞了中國的倫常。當時,許多傳教士被捕,被趕出去。
--欽天監教案—1659年,基於同樣的理由,許多教士被捕。
--從這以後,開始出現了對天主教的反抗。其理由,都是一樣的。
--如何回應呢?

7)天主教的回應傳教策略。

--介紹西方的科學--曆法,氣象,地圖,水利,數學,藝術。以這些作為傳教的切入點;
--著書立說--駁斥拜偶像;說明教理;註解聖經;建立一個教義,讓中國人可以明白,可以了解。
--任職宮廷--因為科技的發達,可以走上層路線。與景教類似。不過,也傳到平民。
--精研中國文化,力求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具體的三個步驟:合儒,補儒,超儒,三個重要的原則。這三個原則,今天還有用。
--「迎合」中國習俗---只要不妨礙「根本信仰」,其他的都可以接受。--比如,他們認為,教徒可以祭祖,敬孔,但是,信徒可以免去一些儀式。

8)最後的禁教。
--起因是「祭祖和敬孔」
--基於以上的原因,耶穌會允許教徒「祭祖和敬孔」。但是,道明會(dominicans)反對,上訴於教皇;
--教皇派大使,問康熙皇帝,到底「祭祖與敬孔」是否有宗教性質?康熙皇帝的回答是:「文化習俗,不是宗教信仰」。教皇同意耶穌會。
--道明會不服,再次上告教皇。教皇再次派大使到中國。后禁止中國教徒參與「祭祖和敬孔」的儀式。
--康熙皇帝本來對天主教是相當歡迎的;但是,由於教皇的禁止規定,康熙皇帝禁止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只剩下在宮廷任職的天主教徒。
--雍正皇帝也禁止過一次;
--乾隆皇帝也禁止過一次。
--在禁教的開始的時候,中國與西方式差不多的。但是,禁教100多年後(1840年),就差得更多了。




思考題:

1)為什麽一個流傳了兩百年的景教,在禁教一年之後,就一蹶不振?

2)在當今把福音傳回中國的時候,如何避免混合主義的出現?

3)合儒,補儒,超儒,是早期天主教傳教士所用的原則之一。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傳福音,仍然有指導意義。如何用中國文化的知識,來介紹聖經的概念,如:罪;信;得救;恩典,等基督教的基本概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10-3-3 11:31
送個花給你,我搬去天堂了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2: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