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母照顧兒女是天性,兒女照顧父母是人性

作者:新鮮人  於 2017-8-8 02: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家庭新聞|已有10評論


王大爺的身材魁梧的兒子,在後面抱著王大爺的腰滿頭大汗,王大爺還在死命的掙扎著。嘴裡叨叨著,要出去。王大爺的兒子有些不耐煩了,費勁的將王大爺拖回家去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向慈祥的王大爺,變得有些任性,記憶力也越來越差,經常出去找不回來。兒子要工作還要操心王大爺,因為他不聽話,別人沒力氣照顧不了他。

漸漸地,王大爺病症加重,就連有沒有吃過飯都記不得。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兒子。

兒子照顧起來越來越吃力,經常聽見兒子訓斥老人的聲音,老人像不懂事的孩子不知所措。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天性是一種本能。所以父母愛孩子是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的愛。孩子愛父母是人性,而人性是一種道德修養,所以說孩子愛父母是一種被約束的愛。也就是說愛孩子,是每一個為人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而愛父母,特別是年邁的父母,並不是每一個做子女都能做到的。

不管你走多遠,飛多高,父母永遠牽掛著子女。再老的兒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父母能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臥床子女,而多個子有的卻不能好好照料年邁體弱的老人。

母愛是細膩,溫柔的;父愛是深沉、厚重的。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無微不至地付出著。生活的中心就是兒女。希望兒女吃得好,穿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兒女長大了,父母卻白了頭。經常聽見年輕人抱怨時間過得太慢,希望自己快些長大。可是父母卻希望時間再慢些,這樣孩子就能多陪伴他們一些時日。

可是總有一天,父母會老去,孩子要長大,有自己的家。父母的家依然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孝順的人,會微笑順從父母,會盡贍養之責;而不孝的人,會怒目相向,甚至惡語相加。

其實誰能不養兒,誰又能不老去?將心比心,當你老去的那一天,你的兒女如果忘恩負義,不忠不孝,你是否覺得悲催?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令人尊重的行為。遠足的兒女要常回家看看,也許你會說我給父母寄錢。可是父母需要的是親情,是團圓。是兒女在身邊的那份安心、安穩。年邁的他們怕有一天,真的老的不認識自己的寶貝。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

善待老就是善待自己,好的家風代代傳;對待老人要細心,更要耐心。孝順老人要做到語言上是小人,行動上是巨人。年輕的兒女們,多為父母付出些,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過個幸福的晚年。他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用行動教會你的兒女將來一樣孝順你吧。

讓我們多創造一些團聚的機會,多給老人一些親情和撫慰吧,常回家看看。

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的明天,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父母照顧兒女天性,兒女照顧父母是人性
王大爺的身材魁梧的兒子,在後面抱著王大爺的腰滿頭大汗,王大爺還在死命的掙扎著。嘴裡叨叨著,要出去。王大爺的兒子有些不耐煩了,費勁的將王大爺拖回家去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向慈祥的王大爺,變得有些任性,記憶力也越來越差,經常出去找不回來。兒子要工作還要操心王大爺,因為他不聽話,別人沒力氣照顧不了他。

漸漸地,王大爺病症加重,就連有沒有吃過飯都記不得。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兒子。

兒子照顧起來越來越吃力,經常聽見兒子訓斥老人的聲音,老人像不懂事的孩子不知所措。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天性是一種本能。所以父母愛孩子是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的愛。孩子愛父母是人性,而人性是一種道德修養,所以說孩子愛父母是一種被約束的愛。也就是說愛孩子,是每一個為人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而愛父母,特別是年邁的父母,並不是每一個做子女都能做到的。

不管你走多遠,飛多高,父母永遠牽掛著子女。再老的兒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父母能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臥床子女,而多個子有的卻不能好好照料年邁體弱的老人。

母愛是細膩,溫柔的;父愛是深沉、厚重的。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無微不至地付出著。生活的中心就是兒女。希望兒女吃得好,穿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兒女長大了,父母卻白了頭。經常聽見年輕人抱怨時間過得太慢,希望自己快些長大。可是父母卻希望時間再慢些,這樣孩子就能多陪伴他們一些時日。

可是總有一天,父母會老去,孩子要長大,有自己的家。父母的家依然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孝順的人,會微笑順從父母,會盡贍養之責;而不孝的人,會怒目相向,甚至惡語相加。

其實誰能不養兒,誰又能不老去?將心比心,當你老去的那一天,你的兒女如果忘恩負義,不忠不孝,你是否覺得悲催?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令人尊重的行為。遠足的兒女要常回家看看,也許你會說我給父母寄錢。可是父母需要的是親情,是團圓。是兒女在身邊的那份安心、安穩。年邁的他們怕有一天,真的老的不認識自己的寶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17-8-8 02:38
應該堅持中國傳統
回復 小辣辣 2017-8-8 02:53
中國人一貫重視孝道。當然美國不同,但不要求撫養父母不等於子女可以不盡孝道!這是兩碼事!
回復 8288 2017-8-8 05:24
貼子部份重複了
回復 8288 2017-8-8 05:27
人是動物界的一部份.任何生物都是為繁殖下一代而盡責
回復 布信易 2017-8-8 06:33
在當今社會,還應完善社會養老保障機制,幫助兒女解脫出來
回復 新鮮人 2017-8-8 13:02
布信易: 在當今社會,還應完善社會養老保障機制,幫助兒女解脫出來
美國有很完善的養老系統,已經把養老社會化,但不應該影響子女對父母的愛。這是對人性的考驗。
回復 新鮮人 2017-8-8 13:07
8288: 貼子部份重複了
謝謝,重複處已刪掉!
回復 紅遍大地 2017-8-8 21:53
現在在美國,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學了美國文化的皮毛。真心實意的孝子似乎不多了。但父母的天性變不了。悲哀!
回復 zjd713 2017-8-9 03:35
」孝「,甲骨文里就有這個字,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一部分,下半部分是」子「,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兒孫攙扶老人。造字本義:兒孫攙扶老人,服從和奉養父母、長輩。西周開始宣傳」孝道「,慢慢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孝「文化。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礎導致了集體本位和個體本位的差別。因為中國比較早就結束了穴居生活,在史前1萬年左右就開始了部落形式的農耕,形成中國的重農文化。農業的生產需要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家庭就是分工、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載體,自然而然家庭成員就形成了以集體主義為重的群體本位的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個人價值的實現依賴於社會和他人,個體對社會、對他人擔有責任,人與人之間會相互關心和相互愛護。而此後形成的大一統更將這種」個人-家-國「理念加以升華,幾千年來對親子關係的關注,也就造就了中國豐富的孝文化。

西方文化發源於古希臘地區(更早時期的埃及農耕文明後來消亡了),地中海特殊的地理環境讓他們遠離了農業生產,很早就從事對合作要求不高的手工業和商業活動,而且經常地遷徙和流動,很難以形成一種固定的人際交往的環境,人與人間的不信任感造就了所謂的」契約精神「,而淡化人與人的情感維繫,在這樣一種「陌生人」的社會裡,很少會考慮到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個體本位由此產生,當然現代西方社會也會通過一定的制度去迫使一些人對社會盡責(「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契約「的實現),但不是從根本上,人的內心裡自發的,本質上還是利益驅動的。在這樣的社會中個體利益高於一切,即使在家庭關係中也是以個體利益為中心。所以哪怕現在西方的孩子很小就被教育」你的身體只屬於你個人「,由此引發出個體自由的那套理論

現代社會中,西方人延續其文化體系,注重社會養老的制度,把老人撫養子女看成是一種動物界共有的義務、責任,而養老僅僅看成是自然界中」反哺「的一種形式。而中國傳統上把孝順老人看成倫理社會的一部分,由此演化出豐富的」孝文化「,養老,敬老,所謂「善事父母」中的「善」不僅是「態度恭敬」,還應該理解為「於侍奉父母---善」,不僅態度好,而且行動和結果都好,才可以稱之為「善」,這個「善於」二字的容量更大、更合適。
回復 彩貝一一 2017-8-17 19:37
中華美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