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得不承認的結論:志願軍殲敵數超過自身損失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3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19-5-18 0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得不承認的結論:志願軍殲敵數超過自身損失



(一點說明:此處用的傷亡數字都是各方自己的官方數字。本人並不認為這些數字一定就是真實的,但至少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比較法。因為各方的傷亡各方自己是最清楚的,雖然可能會少報。而敵方的傷亡從來都只能猜測,猜多猜少都有可能。所以相比而言還是自己的傷亡數字靠譜一點。只有美韓以外的聯合國軍傷亡數字找不到各方官方數字,所以只好採用了美國的說法。)

志願軍共陣亡11.6萬人,戰傷22萬餘人,失蹤被俘2.9萬餘人,因此自身作戰減員共36.6萬餘人,非作戰死亡2.5萬餘人。

資料來源: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461頁

共計約39萬。

「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傷亡情況是:54246人死亡(其中33629人死於戰鬥中,另一些人死於受傷、事故或者其他原因),103284人受傷。」

資料來源:[美]莫里斯•艾澤曼 著:《戰爭中的美國從書•朝鮮戰爭》,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2月版,129頁。

共計約15萬。

韓國軍隊的傷亡數字如下:

「國軍」陣亡22.78萬人,失蹤43500人,負傷了71.71萬人

資料來源:韓國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韓國戰爭史》,固城 等 譯編,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版,節譯本,第五卷,24頁

共計約98萬。

「其他聯合國軍成員共損失14103人,其中2597名屬於死亡,9581名負傷,1925名失蹤。」

資料來源:[美]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第63章「最後的危機」

共計約1.4萬

(簡評:也就是說,按照聯軍各方的官方數字相加,聯軍這邊總共損失約114萬。就算聯軍這些損失只有一半是志願軍造成的,那麼志願軍消滅敵人也有57萬——雖然志願軍作為實際上的主力,消滅敵人比例肯定不止一半。而志願軍的官方損失數字是36萬。這樣說來,結論只能是志願軍殲敵數超過自身損失。)

•為什麼大部分志願軍戰俘「自願」選擇去台灣而不是回大陸?
「在韓國的中國共產黨戰俘被美國遣送到台灣,加入國民黨的軍隊。這些戰俘被打散到不同的營隊。他們身上都有刺青,寫著「反共抗俄」,這些刺青是美國人抓到他們時刺的,這樣他們就只能加入台灣的國民黨軍隊。」

——[台灣]聖嚴法師:《聖嚴法師自傳:雪中足跡》陝西師範大學2009年版,95頁

「南邊的韓國軍隊抓獲的共產黨人被美國列上反共主義的標籤,這些標誌被認為是對朝鮮和中國的背叛,這就排除了他們回歸的可能性。海軍上將特納•喬伊領導美國參加休戰談判,他表示那些想遣返的共產主義囚犯,要麼是被打傷要麼是被殺害。」

——[美]艾特伍德:《美國戰爭史》新華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180頁

「根據英國國防大臣的話,『聯合國的囚犯在中國人手裡,即使是不同強度的再教育,也遠遠好於美國人對待囚犯的態度……』」

——[美]艾特伍德:《美國戰爭史》新華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181頁

「怪的是,(戰俘營的)管理員對戰俘間這樣的行為(想去台灣的戰俘毆打虐待像回大陸的戰俘)常睜隻眼閉隻眼,直到有一次他們把一個戰俘打成半殘,管理員才口頭警告了一下。放任到後來,每回集合點名,總會少那麼幾個人,管理員也沒多問,都知道怎麼一回事,心照不宣。」

——[台]廖信忠:《台灣這些年知道的祖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第50頁

「『有一萬五千名「反共義士」選擇來到自由的堡壘台灣,證明了『共匪』不得人心,只要我們合力,上下一條心,在『蔣總統』英明的領導下,反攻大陸必勝必成!』縣長趁機來一段激昂的演講,鼓舞在場鄉親。

只是林水源最清楚,這些「反共義士」身上的刺青是怎麼一回事,在戰俘營里大多數戰俘身上都被刻烙上類似的刺青,現在竟被當局拿來當作「唾棄共產政權」的證據。

在大陸那麼多年,他也聽了很多歷史典故和奇聞逸事,聽說古代有種刑罰叫「墨刑」,罪犯的臉上被刺青,讓大家都知道他是罪犯。中國人最好面子,這不僅是戰俘營對戰俘的一種刑罰,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摧毀了戰俘最後一點尊嚴。

在戰俘營時,有好多人被強壓在地上刺上這些反共字樣」

——[台]廖信忠:《台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第53頁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