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時代是個火紅的年代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3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19-5-14 0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時代是個火紅的年代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毛澤東時期。毛澤東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光輝的時期。有的人把這個時期叫做「火紅的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概括都很精闢、形象。

為什麼說毛澤東時期是我國幾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時期呢?因為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裡,不僅生產力得到飛躍式發展:由原始的手工工具到初步實現機械化,再發展到爆炸原子彈的現代化;實現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會主義的跨越,由消滅官僚資產主義、封建主義,到消滅資產主義經濟關係,再發展到開始消滅當權派與群眾之間的區別;進一步開闢了通向共產主義的前進道路,從打倒官僚資產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從運用馬列主義,到發展馬克思主義,創建了社會主義階段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成為國際上反對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旗手,站立在世界各民族之巔。所以,無論從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社會意識和國家地位等各個方面看,我們都可以自豪地說:毛澤東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期,在當時世界各國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

下面說說這幾個方面的偉大成就:

一,生產力的飛躍發展

我國的生產力得到飛躍式發展:由原始的手工工具到初步實現機械化,再發展到爆炸原子彈的現代化階段。

新中國繼承的是舊中國「一窮二白」的經濟基礎:主要是古老的農業經濟,一家一戶是一個經濟單位,使用的是鐵杴、鋤頭等手工工具,主要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這種「靠天吃飯」的小農經濟已經停滯了千年以上;那時基本上沒有現代工業,火柴叫「洋火」,釘子叫「洋釘」,幾乎沒有機器生產的產品,「窮得叮噹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毛澤東時期,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不僅解決了九億多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且把我國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第六大工業國,不僅爆炸了原子彈、氫彈,還放了人造衛星,接近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幾百年的水平,是生產力的飛躍發展。這些都是在原有基礎差,外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取得的,應該說在我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也是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1,農業生產面貌的根本改變

建國前夕毛主席就指出,我國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個體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還停留在古代,使用的是鋤頭、鐵杴等手工工具和個體勞動,只能「靠天吃飯」,等待大自然的「恩賜」,根本不可能改變河山面貌。

集體化以後,河山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八萬多座水庫拔地而起,灌溉面積翻了一番還多,比幾千年積累的灌溉面積還多;治理了各大河流,讓水患變水利,比歷史上治水的總成就還要大;土地進行了平整、深翻,由人拉犁、毛驢耕地,到部分地區的機械化耕種;由家庭照明用植物油燈,到農業生產也採用機電灌溉;由使用「老牆土」、漚綠肥,到使用化肥,氮、磷、鉀配合使用;不僅採用良種,而且開始推廣雜交品種;發展了社隊企業等等,總之,水、土、肥、種等農業生產的要素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始向農業的現代化進軍,極大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生產力的大發展。美國的前國務卿艾奇遜曾經說過:「人民的吃飯問題,是每一個中國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一直到現在沒有一個政府使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新中國建立后不到三十年,不僅解決了九億多人的吃飯、穿衣的問題,而且依靠農民、農業為工業化提供了食物等農產品和資金了積累,為實現國家工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些人用現在的生產力水平看當時情況,認為解決吃飯問題根本不算什麼事,可是,用歷史的眼光,結合當時的經濟基礎和外部條件來客觀評價,這確實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成就。

2,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

舊中國的現代工業基本上是空白,連火柴、釘子也叫洋火、洋釘。1952年全國僅生產自行車8萬輛,還不能生產手錶。(《中國統計年鑒》1983.    242、243頁)短短的二十幾年,發展成為輕重工業並重,能夠用現代機械武裝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雙手,用鋼鐵支撐起共和國的脊樑,把我國由一個消費「洋」貨的國家,發展到能夠自己生產鋼鐵、原油、生產機械設備,自行建設和裝備攀枝花鋼鐵企業、第二汽車製造廠,建設成昆鐵路、襄樊鐵路,建設西昌、酒泉火箭發射場,能夠製造運10型大飛機、人造衛星、原子彈、氫彈的工業大國,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佈向中西部轉移,最重要的是發展了高新技術產業,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為不斷擴大再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始向工業的現代化發展。

綜上所述,毛澤東時期的我國經濟,已經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工農業國,逐步實現了工業化、機械化,在向現代化邁進,生產力的這種飛躍發展,不僅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二,生產關係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公有制的跨越

毛澤東時期實現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會主義的跨越,由消滅官僚資產主義、封建主義,到消滅全部資產主義經濟關係,再發展到開始限制商品經濟的階段。

毛澤東時期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和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在向共產主義的經濟制度前進,開闢了我國歷史的一個新紀元。這種新的生產關係,不僅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展,而且使我國的政治、文化及其他社會關係都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舊中國農村主要是封建的租佃關係。據我們在天津郊縣的調查,解放前農民交租的方法和數量叫「三大堆」。農民收了高粱以後(因為地下水位高,大部分只適宜種植高粱),把莊稼分成三大堆,由地主家挑選一堆,剩下的歸佃戶所有。南方農田產量一般比北方高,是按照約定地租數量交租,普遍高於總收成的三分之一。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情況下,再加上這種封建租佃關係重壓,農民連溫飽都不能解決,哪裡還有能力擴大再生產;城市則有少量的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關係。

建國以後,我們消滅了官僚資本和封建租佃關係,以後,又採用贖買的政策,消滅了殘存的雇傭勞動制度,建立了公有制經濟,包括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正如毛澤東所說:「總而言之,中國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第413頁)

「所有制變更了」的表現,就是勞動者沒有失業的現象和被解僱的威脅,表明了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主人,能夠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雖然工人勞動以後還領取一定量的工資,但是,這個工資與雇傭勞動制度的工資不同,不是勞動力商品的價格:因為,從質的方面看:雇傭勞動制度下的工人,有時就找不到工作,勞動力商品賣不出去,得不到工資;而我國的工人沒有「賣不出」的問題;從量上看,工資不會隨勞動力數量的增減而波動,這些現象表明,毛澤東時期的工資,是工人與其他工人交換勞動的部分,不是勞動力商品的價格。

毛澤東還說:「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林彪一類如上台,搞資本主義很容易。」

可見,毛澤東時期的勞動者,一方面是生產資料的主人,沒有失業的問題,沒有被解僱的威脅,社會上也沒有佔有利潤的資本家;但是,勞動者還要領取一定量的工資,「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等價交換,要拿錢買米、買煤、買油、買菜。」(《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第486頁)

總之,勞動者一方面是社會財富的主人,另一方面又是部分勞動的私有者,具有社會主人與部分勞動的私有者雙重身份。

毛澤東說的,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是從經濟的細胞形態看生產關係。當我國消滅了封建地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以後,只存在產品與簡單商品兩種經濟關係。產品經濟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係,而簡單商品經濟則是私有制的經濟關係。

農業集體化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以後,社會上佔主導地位的是「同志式互助合作」的產品關係,也還存在著勞動者交換勞動的商品貨幣關係,基本上擺脫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就是說既存在著生產著的共產主義關係,也殘存著私有制的經濟關係,詳細分析兩種生產關係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這裡就不涉及。

毛澤東時期是產品經濟不僅迅速發展,而且在整個社會的經濟關係中比重也不斷加大;商品經濟總量雖然增加很快,但是,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卻不斷下降。

農業還沒有實現集體化時,黨和政府就採取一些行政措施,限制了商品經濟。最初是對糧食、棉花等的統購統銷,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使這些商品買賣由政府壟斷,價格固定,制限了商品價格的波動和投機倒把;以後又對一些緊俏的工業品,如自行車、手錶等實行憑票供應,這些商品的價格和流通都不「自由」了。而隨著產品經濟的發展,房屋、大量藥品等也退出商品經濟的領域,根據需要進行分配。這些都說明商品經濟關係總體上處於逐步衰退的趨勢,貨幣的作用受到限制。

這種生產關係、經濟關係不是我國的首創,原蘇聯實行過。但是,我國沒有停止在這種生產關係上,而是更加前進了一步,就是讓幹部(管理人員)參加生產勞動,舉辦「五.七幹校」,同時,新提拔的幹部,不改變原來的工資待遇,這是在生產關係中的一大變革,是為了防止幹部(管理人員)重新變為資產階級,是經濟關係方面的革命。

毛澤東晚年說:「民主革命后,工人、貧下中農沒有停止,他們要革命。而一部分黨員卻不想前進了,有些人後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麼呢?作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第487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們反對繼續革命的經濟根源。所以,新湧現出的幹部,包括國家一級的領導人,如王洪文、吳桂賢、李素文、陳永貴等人,在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工資都沒有變動,保持原來的工人工資級別,這是經濟關係革命中的新進展。

勞動者的雙重身份:社會財富的主人與部分勞動私有者,表明社會主義這個過渡時期,一直存在著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這種鬥爭就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

三,進一步開闢了通向共產主義的道路

新中國建立以來,從打倒官僚資產階級、封建地主階級,贖買了民族資產階級,再發展到打倒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進一步開闢了通向共產主義的道路


解放后,我國走實現公有制發展經濟的道路,是毛澤東領導黨內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鬥爭的結果。

解放后不久,毛澤東極力主張實現農業合作化,而劉少奇則反對,說這種主張是「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主張「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以後在發展農業合作社的問題上又有「下馬」與「上馬」之爭,直到毛澤東做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以後,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結束了這一場鬥爭;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後,走資派又颳起了「共產風」、「浮誇風」,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嚴重虛報農產品產量,使集體化運動經歷了挫折,又是毛澤東挺身而出「糾左」,把農村集體經濟落實在「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上,扭轉了形勢,重新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三年困難」時期,走資派認為形勢「一團漆黑」,主張包產到戶,回歸單幹的老路,毛澤東批判了這種主張,並且得出社會主義存在著兩個階級、兩條道路鬥爭的結論。

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把社會主義革命引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進一步開闢了通向共產主義的道路。

四,建立社會主義階段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

實現農業集體化,消滅資產階級等,都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論述,還有蘇聯的實踐經驗。而實現農業集體化以後,斯大林宣稱社會主義不存在階級鬥爭了,只需要發展生產力就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他不僅在政治上做出這樣的論斷,而且在經濟理論方面,也有經濟規律的論述。我國在消滅資產階級的鬥爭階段,毛澤東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而實現農業集體化以後,毛澤東則不僅恢復了馬列主義關於過渡時期存在階級鬥爭的理論,而且創建了繼續革命理論,發展了馬列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社會主義階段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說:「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鬥爭?------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一九四九年指出國內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毛澤東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整個時期存在著階級鬥爭;這些理論構成了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社會主義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原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復辟資本主義的事實,證明了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的科學性。

五,世界上反帝反修的旗手

斯大林逝世以後,赫魯曉夫做了大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實際上是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並提出「全民黨」、「三無世界」等修正主義理論。毛澤東高舉反對修正主義的大旗,領導中國共產黨與之進行了「十年論戰」,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取得偉大的勝利;在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中,毛澤東高高舉起鬥爭的大旗,成為第三世界的旗手。

總之,毛澤東作為毛澤東時期的主義領導人、靈魂,為中國人民和世界革命群眾指明世界發展的趨勢,指明了鬥爭的目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和世界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偉大人物的巨大能動作用;但是,歷史的發展進程,最終還是由群眾決定,因此,毛澤東逝世以後的歷史演變,再一次表明「道路是曲折的」,歷史的發展必然會經過反覆,廣大群眾才可能真正理解和接受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中國人民最終必將沿著毛澤東指引的道路闊步前進!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