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氣候峰會巴黎2.0:半度之遙和人類命運轉折點

[複製鏈接]

30

主題

59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igdown 發表於 2018-12-7 1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pigdown 於 2018-12-7 16:06 編輯

20年前,這裡人跡罕至;如今,沸反盈天。

「當年走幾條街都看不到人影,現在這裡就是另一個旺角,連超級市場都排滿長隊!」何建宗對BBC中文說。旺角是香港一個最熱鬧的地方,大型商場、本地市集林立於此,人聲、車聲、叫賣聲不絕於耳。

何建宗在20年裡15次進入北極,他說,由於溫度上升,之前在朗伊爾清晰可見三座冰川,如今卻只有兩座還明顯矗立。

2000年,何建宗第一次進入斯瓦而巴群島,首府朗伊爾(Longyearbyen)當時只有幾百人居住。現在發展到兩千人,房屋、遊船數目激增。20年裡,10層樓厚度的冰川從海岸線後退了60米,露出泥土,威脅整個北極生態系統。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行動—— 1.5°C還是2°C?
0.5度的差​​別:控制全球暖化幅度之爭
最後警報:氣候變化12年後可能失控
半度的差距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發布最新報告,呼籲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之內。在波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4被寄予希望重塑巴黎精神,達成1.5℃的目標,而非2015年的2℃,以保護依然蔚為壯觀的冰川。將近200個國家的代表齊集波蘭城市商討如何執行《巴黎協議》的技術原則。國際局勢的變化讓各個國家在管理氣候方面的角色也開始轉變。當美國黯然隱退,中國反客為主,歐洲新一代氣候公民開始萌芽,此次被稱為「巴黎2.0」的峰會再次將全球氣候變化推向了歷史的轉折點。
英國氣候檢察網站Carbon Brief的數據分析顯示,如果全球升溫1.5℃,到2300年,北極永凍土層融化的面積將達到480萬平方公里,而升溫2℃將增至660萬平方公里。

數據還顯示,升溫1.5℃和2℃,北極每年夏季經歷完全無冰的概率分別為3%和16%,如果升溫至3℃,概率將增至63%。

這說明,哪怕半度的升溫都至關重要,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多不可逆的風險。

而控制升溫在1.5℃水平比2℃有更多好處,例如海平面上升速度更慢,對陸地和沿岸生態系統的衝擊更低,海洋變暖和酸化的速度更慢等。在健康、糧食供應、水資源、人類安全和經濟增長等方面,升溫1.5℃比2℃導致較低的與氣候相關的風險。

生態變化目前的人類活動已經使全球氣候比工業前上升了約1℃,明顯改變了生態系統。何建宗說,在最近20年裡,斯瓦爾巴德群島附近海域的生態系統變化極大。一方面,遊客帶來細菌、種子等外來入侵品種,在冰川融化后露出的土地上蔓延生長。另一方面,隨著冰川融化、海水酸度增強、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藻類生物的成分不斷變化,使附近海域「兩次接近產生」海洋災害——紅潮。

另外,冰川融化還導致候鳥棲息地附近的海水不斷產生有害藻類。何建宗解釋,這是因為,之前鳥類糞便被凍入冰川,無任何作用;而當冰川融化,糞便融入海水,刺激細菌繁殖,產生了有害物質。

他說,「現在北極產生紅潮的風險越來越高。紅潮帶來的毒素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和企鵝的繁殖。」
加速減排
要限制全球氣溫升幅,關鍵在於減少碳排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發布最新的《排放差距報告》,對可能實現的和需要實現的碳排放水平做了比較。報告顯示,目前各個國家自願承諾的減排措施不足以彌補2030年的排放差距。

報告稱,來自能源和工業的全球碳排放在穩定了三年之後,於2017年恢復增長。

「現在迫切需要所有國家採取緊急行動,實現大幅減排」,否則,「避免升溫超過1.5℃的目標將再也無法實現」。

根據報告,2030年的全球碳排放量需要在2017年的水平上,分別下降約25%和55%,才有可能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2℃和1.5℃。

如果要把升溫控制在2℃以內,需要將現有減排幅度「提高兩倍」,而要達到1.5℃的目標,則需要「增加約四倍」的努力。

香港大學木土工程系副教授陳驥長期研究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管理,他對BBC中文表示,目前科學對於氣候變化的認知與政策制定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之間「存在缺口」。

他說,科學數字代表了概率上的可能性,無法「完全可信」,於是不同國家利用不同科技模型作出氣候預測,為自己的國家政策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政治籌碼」。

但他強調,「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從根源上導致了氣候變化,這是既定事實。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想到經濟活動帶來的環境代價,並在發展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
創新科技
何建宗認為,各個國家對減少碳排放的「承擔不夠」。他說,「每個國家各取所需,很難達成共識」。但氣候變暖是全球面臨的問題,大家要「在悲情中尋找希望」。

他勸誡發展中國家「不走回頭路」,不要為了經濟富強而忽略環境考量。他寄希望於商界,建議從創新科技中尋找出路,比如利用太陽能代替煤炭,或投資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礎建設。

他還建議著重利用海洋資源,尤其是海潮、浮游生物等資源。

「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約70%,是最大能吸收和儲存碳的地方。如果好好利用,將對氣候變化起到關鍵作用。」

他舉例說,海水污染導致紅潮出現,威脅海洋生物,但反過來,如果用創新手法處理紅潮,則可能進化海水,減緩毒素。

「這是實現政商共贏的好辦法」,他說。

2000年,何建宗第一次進入斯瓦而巴群島,首府朗伊爾(Longyearbyen)當時只有幾百人居住。現在發展到兩千人,房屋、遊船數目激增。20年裡,10層樓厚度的冰川從海岸線後退了60米,露出泥土,威脅整個北極生態系統。

何建宗認為,各個國家對減少碳排放的「承擔不夠」。他說,「每個國家各取所需,很難達成共識"。但氣候變暖是全球面臨的問題,大家要"在悲情中尋找希望」。

他勸誡發展中國家「不走回頭路」,不要為了經濟富強而忽略環境考量。他寄希望於商界,建議從創新科技中尋找出路,比如利用太陽能代替煤炭,或投資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礎建設。

他還建議著重利用海洋資源,尤其是海潮、浮游生物等資源。

「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約70%,是最大能吸收和儲存碳的地方。如果好好利用,將對氣候變化起到關鍵作用。」

他舉例說,海水污染導致紅潮出現,威脅海洋生物,但反過來,如果用創新手法處理紅潮,則可能進化海水,減緩毒素。
「這是實現政商共贏的好辦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