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學良西安事變後為什麼非得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複製鏈接]

345

主題

420

帖子

363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總司令張學良在多次勸諫蔣介石無果后,聯合西北軍楊虎城發動兵諫,囚禁蔣介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左二)、宋美齡(左三)、張學良(左五)、楊虎城(左六)等合影。

史載,該年12月12日凌晨5點,西安東北驪山方向槍聲大作,倒蔣行動開始,蔣介石聽到槍響后,跳窗越牆逃入半山腰,躲進一個岩洞中,不久就被張的衛隊營長孫銘九(後來他投降日偽成了漢奸)逮捕了。蔣凍得瑟瑟發抖,臉色蒼白,腳被扭傷,情形很是狼狽,孫銘九態度十分恭敬地扶其下山。當日,蔣介石被張學良的親信唐君堯接入西安城,送至新城大樓,蔣的隨扈高官陳誠、蔣鼎文、蔣作賓、陳調元、錢大鈞等人以及時任陝西省長的邵力子也被拘押在西安招待所內,立法院長邵元沖、蔣的衛隊長蔣孝先罹難。

西安事變爆發后,國內外輿論反響強烈,南京政府內部亦分為兩派,一派以何應欽為首,主張發兵討伐張、楊,一舉轟平西安,置蔣的安危於不顧,另一派以宋美齡、宋子文為首,不主張大動刀兵,先派人探查具體情況,再設法營救。國際輿論也對此事一片嘩然,蘇聯政府認為「西安事變」猶如導火索,若處置不當或許會引爆內戰,假如發生同室操戈之內戰,無異於幫助入侵者開路,希望中國各方用和平方式協商解決;同時,英、美等國也紛紛發表對此事的看法和擔憂,主張中國各方切勿起內爭,應以和平大局為重,才能同仇敵愾,強硬對日。日本則渾水摸魚,極力挑撥南京和西安的關係。

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飛抵西安;22日,南京方面派出宋美齡、戴笠、宋子文等為代表到西安斡旋。

23日,三方會談開始,在張學良、宋氏兄妹、以及周恩來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蔣介石答應了張、楊提出的「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8項主張,西安事變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史載,事變發生后,張學良曾致電山西省主席閻錫山,邀他來西安共商救國大計。閻錫山接電后,立即召開軍政緊急會議,商議如何應對。閻錫山在會上說「小六子(張的乳名)太蠻幹了,已元氣大傷」。經反覆研究,山西方面決定擁護南京政府,設法營救蔣介石,並嚴厲譴責張、楊的忤逆、魯莽之舉。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和宋美齡返回南京

1936年12月25日,即西安事變達成協議的翌日,張學良見其「安內必先攘外」、「逼蔣槍口對外」的主張得以實現,既然兵諫之目的達到了,就必須釋放蔣介石回南京。張學良執意要親自送蔣回南京,許多人勸他不必親往,以免遭報復。但張不為所動,他相信蔣介石的人格,當他陪蔣抵達西安機場時,蔣介石頗為動情的對他說:「我們兄弟兩人,大仁大義,從不抱怨,將來歷史上記一筆定流芳百世」。張學良很感動,更表示一定要陪蔣飛南京。蔣說:「我們兄弟兩人已諒解,你到南京反而不好辦,若他們打你的主意,那我就遺臭萬年了」。蔣介石勸張學良不必親自陪送去南京,張卻似心有愧疚且動了感情,仍堅持己見,於是兩人一起登機南飛。

蔣介石在張學良的執意陪伴下回到南京。待驚魂稍定后,他開始考慮如何處置肆意妄為、竟敢以兵諫的方式抓扣自己的張學良。1937年13月31日,在國民政府特設的軍事法庭上,審判長、辛亥元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委李烈鈞當庭宣布: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10年,剝奪其公民權5年。之後,張學良被軟禁了幾乎大半輩子。蔣介石曾對前來為張求情的人說:「張學良年輕氣盛,他小事聰明,大事糊塗,還是因為其讀書太少之故,我把他圈禁起來,是要逼他多讀一些書,多閉門思過」。蔣畢竟是個見慣驚濤駭浪與官場暗流之人,他豈能看不出來張學良雖然參與了「西安事變」,但並非主謀,最多不過是被人利用、攛掇「協同舉事」罷了。據說當初蔣介石認為張學良只是個紈絝子弟,他抽大煙、賭博、玩女人,樣樣均沾,卻難堪大事,因此他須為丟失東三省擔首責。

據傳西安兵諫后蔣介石確實曾起殺機,準備除掉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兒,后經宋美齡、宋子文、于鳳至等人的極力勸阻,又考慮到他的國際影響和顧忌其麾下數十萬東北軍舊部,他方才作罷,遂留其一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