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吳寄南答中評:中日關係回暖要有戰略定力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crn2005 發表於 2018-5-1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吳寄南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張心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吳寄南昨日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日,按下了兩國元首互訪的「重啟鍵」。他亦談到,中日關係回暖肯定要持續,但目前還比較脆弱,要有戰略定力,排除干擾,持之以恆地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

  談及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日的意義,吳寄南認為,總理訪日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場「重頭戲」;是驅散中日關係陰霾、融化積冰的一場「及時雨」;也是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場「熱身跑」。

  「安倍近來在對華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並不是一時衝動、心血來潮。」吳寄南對中評社指出,安倍試圖淡化與中國的對立,尋求逐步緩和對華關係,有著內政與外交上的雙重考量。

  為避免中日關係發生「倒春寒」,吳寄南建議,第一,要堅持中日四個政治文件,這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第二,要加強兩國在經貿領域的互利合作,這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第三,要加強兩國民間交流。

  專訪全文如下:

  中評社: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日意義?

  吳寄南:總理這次對日本的訪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中方對這次訪問的準備比較充分,定位也比較高、比較準確。從我個人來看,此次總理訪日有三點意義:第一,李克強總理這次訪問是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場「重頭戲」。中國向來都是從亞洲和世界的戰略高度,來定義和把握中日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立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宏偉目標。實現這兩個目標要從周邊國家做起。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和周邊國家關係都進行了調整,比如印度、韓國、菲律賓等國。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李克強總這次訪日通過與日方的高層對話,重新確認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基本精神,讓雙方關係重回正常發展軌道,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第二,李克強總理這次訪問是驅散中日關係陰霾、融化積冰的一場「及時雨」。總理訪日第一天剛好是在下雨,他引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句唐詩來作為發言的開場白。近八年來,中日關係步入低谷,原因不在中方,在日本方面。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安倍內閣陸續釋放了一些希望願意改善中日關係的積極信號,比如對「一帶一路」倡議由抨擊、抵制改為有條件地參與。中方緊緊抓住了這一有利於中日關係獲得局部改善的機會之窗。李克強總理這次訪日的行程中,既有在東京的高層峰會,也有到地方的參觀訪問,廣泛接觸日本各界人士;既有與日方開誠布公的交底,又有很多接地氣,得民心的舉措。特別是時隔11年再向日本贈送一對朱䴉,顯示了改善中日關係的極大誠意。

  第三,李克強總理這次訪日也是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場「熱身跑」。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改革開放初期,日本政府、企業和民眾向中國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日本是唯一對中國直接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國家,在華日資企業超過三萬多家。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現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需要同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取長補短,擴大合作。事實上,這次訪日期間雙方達成協議最多、成果最顯著的是兩國在節能環保、共享經濟、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合作。
  中評社:李克強總理與安倍在共見記者時談到「中方邀請安倍首相在適當時候正式訪問中國」,安倍透露希望「下一步在年內實現我的訪華,以及習近平主席的訪日。」請問您認為這是否意味著長期中斷的中日元首互訪將逐步重回正軌?

  吳寄南:正像李克強總理訪問前夕在《朝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中提到,「中日關係出現改善勢頭,站在重返正常發展軌道的路口」,我認為這句話非常貼切。李克強總理在訪日期間,向安倍提出了訪華的邀請,年內安倍就將訪問中國,這意味著兩國首腦互訪機制開始正常運轉。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日,可以說是按下了兩國元首互訪的「重啟鍵」,而中日關係改善的高潮,應該是明年習近平主席參加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對日本進行正式國事訪問,長期中斷的中日元首互訪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中評社:您認為安倍近來對華積極表態,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吳寄南:安倍此舉不是偶然,因為他有近憂,亦有遠慮。

  從眼前來看,安倍夫婦倍受「地價門」等政治醜聞的困擾。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也一直在下跌。根據日本電視台調查顯示其支持率為26.7%,已經跌破30%的「紅線」,這對安倍來說是「不祥之兆」。今年9月份,安倍要連任自民黨總裁,從目前情況來看選情比較吃緊。所以,他急需通過改善中日關係為自己加分,打「中國牌」,改善自己的政治困境,提升內閣的支持率。

  近一時期,日本社會的對華認知發生了微妙變化。今年上半年日本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崩潰論」的崩潰。中國經濟一直在平穩發展,過去五年間,中國GDP由54萬億人民幣增至82.7萬億元人民幣,幾乎等於增長了一個日本。現在我們的GDP已經是日本的2.44倍。中國的發展對日本經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持,根據日本中國商會的調查,60%日本在華企業是盈利的,將近20%是持平的,很多大企業主要的盈利點都在中國市場。以汽車業為例,日系汽車2016年在中國銷售425萬輛,日本國內是495萬輛,去年中國市場上日系汽車銷售量是475萬輛,日本國內是520萬輛。可以斷言,過幾年日系汽車在中國的銷售將超過日本國內市場。再加之,中國訪日遊客與年俱增,2017年達735萬人,差不多每四個訪日的外國人當中就有一名中國人,而且中國遊客的消費力強,日本各地方自治體都將吸引中國遊客作為刺激地方經濟的支柱。在這種情況下,安倍如果在改善中日關係上做出舉措,無疑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輿論響應和社會支持。
  從最近國際形勢發生的變化來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猖獗拉近了中日兩國之間的距離。特朗普上任以後,去年退出了TPP和巴黎氣候協定,今年又不按常理出牌對鋼鋁進口強征關稅,露骨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日本與中國一樣,對美國都有著巨額的貿易逆差,所以日本也擔心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落到自己頭上。此外,朝鮮半島局勢發生戲劇性變化,出現和緩趨勢,南北舉行了會談,此後美朝也將舉行會談,日本就有了被撇在一邊的感覺。日本感覺到中國在朝鮮半島具有發言權,所以希望通過中國來支持日本參與朝鮮半島和平進程的談判,不要讓日本稱為局外人。

  從復出起,安倍就提出了「俯瞰地球儀」的戰略性外交。在日本歷任首相中,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像安倍一樣重視外交,在他復出的五年半時間裡,累計出訪六十多次,超過戰後任期最長首相佐藤榮作的11次。但安倍一向引以為傲的是對俄、對美的外交。特別是特朗普上台之後,安倍對美的外交很不順利。上月中旬赴佛羅里達會晤特朗普,美方就是不肯豁免來自日本的鋼鋁進口關稅,讓安倍碰了個大釘子。日俄關係方面,安倍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日本在西方制裁期間頂風向俄羅斯提供了3000億日元的經濟援助,可普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依然沒有鬆口。

  有鑒於此,安倍試圖開始淡化與中國的對立,尋求與中國之間局部緩和,以擺脫戰略困境。安倍近來在對華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並不是一時衝動、心血來潮,是有內政與外交上的雙重考量的。

  中評社:總理此次訪日,雙方確認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敏感問題,以實際行動體現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這是否意味著日本要轉變對台灣的態度?

  吳寄南:總理訪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重申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基礎,特別是《中日聯合申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安倍也表示,日本要按照《中日聯合申明》的規定,僅會與台灣保持民間往來,而且安倍還提到,《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像指南針一樣,引領中日關係克服困難,不斷前行。我覺得,日本可能未來在台灣問題上會有一種約束,它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際信用問題。之前美國搞了《台灣旅行法》、還要向台灣提供潛艇技術等等,我們一直擔心日本是不是會跟進特朗普政府的動作,此次通過李克強總理訪日,迫使日本做下承諾,所以估計日本暫時不會那麼做,這也會對民進黨當局形成一定壓力。
  中評社:您認為當前中日關係的回暖勢頭能否持續?

  吳寄南:毋庸置疑,回暖肯定是要持續的,因為這是順應潮流、順應人心的。但是,應該看到,這個回暖剛剛開始,還是比較脆弱的。中日之間圍繞領土問題、歷史問題還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的矛盾,改善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我們要有戰略定力,持之以恆把中日關係推向前進。

  中評社:為避免發生「倒春寒」可能,您認為中日兩國應如何建立起長期互信的基礎?

  吳寄南:我覺得有這麼幾條非常重要:第一,要堅持中日四個政治文件,這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什麼時候堅持了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兩國關係就會前進;什麼時候偏離了,兩國關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第二,要加強兩國在經貿領域的互利合作,這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這次李克強總理訪日,可以說是增加了這個「壓艙石」的份量,這是兩國戰略意義最大的交匯點。現在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兩國如果在科創、共享經濟、醫療等領域互利合作的話,無疑可以夯實中日關係的經濟基礎。

  第三,是要加強兩國民間交流。總理此次訪日日程緊湊且豐富,在高層政要會談以外,總理還廣泛接觸了日本民間的友好人士、日中友好團體負責人,在北海道期間還參觀豐豐田汽車場和視察農場,非常接地氣,是在身體力行作民間外交的表率。今後,中日兩國在推動民間交往、學術文化交往、青年人之間交往等方面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中日關係的夯實社會基礎。

  只有把政治、經濟、社會這三大基礎夯實了,中日關係的回暖就可以持續下去,真正迎來中日關係的春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