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新發現:科學家首次在磁鞘中觀察到「磁重聯」現象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5-15 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8年05月15日 08:01 新浪科技


  

  圖為地球周圍的磁場示意圖。地球磁場可捕獲電子和帶電粒子。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近日的一項重大研究中,四枚NASA探測器觀測到了所謂的「磁重聯」現象。這正是地球抵禦太陽風的第一道防線。而該防線的形成過程還是首次為人所知。

  該現象產生於地球外層大氣中一處較為動蕩不安的區域,名為磁鞘(magnetosheath)。這一發現或將改變我們對地球防護層的了解。

  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喬納森·伊斯特伍德博士(Dr Jonathan Eastwood)參與了本次研究,他指出:「湍流(turbulence)是經典物理中最缺乏了解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我們知道它在太空中十分重要,因為它可以實現能量的重新分配。」

  「此次觀察到這一現象,我們便可提出新的理論或模型,幫助我們理解在其它地方的觀測結果,如太陽大氣和其它星球磁場等。」

  此前科學家曾多次在磁氣圈中觀察到磁重聯現象,但通常都是在平穩的環境中。而此次磁重聯則發生在磁氣圈外側的磁鞘中,此處的太陽風極為動蕩兇猛。

  該任務名為「磁氣圈多尺度探測任務」(簡稱MMS),專為研究磁重聯現象而設。磁重聯在宇宙中頗為常見。當磁場相連和分離時,便會產生磁重聯現象。而此次任務發現了一種新類型的磁重聯現象,名為電磁重聯。與發生在離地表更近、更平靜的磁氣圈中的磁重聯相比,電磁重聯有諸多不同之處。

  此前科學家曾一度懷疑磁鞘中不可能發生磁重聯,因為該區域中的等離子體極為混亂。但MMS任務發現,磁鞘中也可以產生磁重聯現象,只不過規模比此前發現的磁重聯小得多。

  這一新發現將幫助我們了解此類現象對太空中的宇航員、衛星、以及電力部門的影響。

  「磁鞘中的湍流含有大量磁能。」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泰·潘(Tai Phan)指出,「人們一直在探討這些能量是如何被耗散的,而磁重聯也許能解答這一問題。」

  這些能量來自日冕。粒子以每小時160萬公里的時速從日冕射向四面八方,形成強大的太陽風。太陽風擊中磁鞘時,便會與混亂的等離子體波發生相互作用。

  科學家尚不了解這些能量是如何被耗散的,但此次觀察到的電磁重聯現象或將對他們有所啟發。

  

  外層磁氣圈(圖中藍色部分)保護著地球,使來自太陽的超音速帶電粒子流(即太陽風)發生偏轉。粒子繞過磁氣圈時,便產生了高度動蕩的邊界層——磁鞘(圖中黃色部分)。科學家正在對該區域展開研究,希望更好地了解不斷變化的太空環境。

  MMS任務部署了四枚探測器,彼此相距6.4公里,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收集數據。這首次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磁鞘中磁重聯現象的機會。而結果也正如他們所願,探測器成功找到了磁重聯可在湍流中發生的證據。

  但在此過程中,他們發現磁鞘中的磁重聯與其它區域有所不同。此類磁重聯並不會發射大量由磁場碰撞激發的氫離子,而是會發射規模小得多的電子流,並且幾乎不發生磁場碰撞。此前科學家從未發現過這一現象,一部分也與缺乏合適的觀察設備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電子與離子大小極為懸殊,就像拿小彈珠與籃球作比。電子更難以追蹤,且速度高達離子的40倍。

  「我曾模擬過這一類型的磁重聯,」一名研究人員表示,「但科學家此前從未在太空中觀察到過該現象。」

  隨著科學家對MMS任務傳回的數據展開分析,還可能發現更多驚喜。

  「該任務將使我們的研究達到全新的高度,」研究人員表示,「這就像當初發現原子其實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一樣,令我們始料未及。」(葉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