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模型工具】城市化對排水管網影響的簡單模型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4-21 1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20 20:30

  題目:Importance of scenario analysis in urban development for urban water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作者:Christian Mikovits, Wolfgang Rauch, Manfred Kleidorfer

  作者單位:University of Innsbruck, Uni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ustria

  期刊: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發表時間:2018

  城市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經濟主體的行為和政府的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現有的城市發展模型對數據要求高、結構複雜、計算時間長,同時,輸出變數又難以和給排水管網的模型結合。針對此問題,本文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城市模型,主要關注城市發展中不透水面積增加和人口增長對管網的影響,而並不關注一般城市模型中關注的家庭人口、職業選擇和房地產價格等預測變數。

  本模型需要外生給定的總人口增長和已有的幾個「城市中心」(如CBD、火車站等)位置。先將所有未開發地塊根據距中心的遠近排序,然後按優先順序從高到低填入人口,直至總人口符合給定增長率的要求。各新開發地塊的用地類型和樓房平均高度(決定了容納的人口)根據附近的已開發地塊決定。模型結構如圖1。

  

  圖1 本文城市發展模型的結構

  以奧地利Innsbruck市為案例,對總人口增長設高、低兩種情景,對新開發地塊的位置設「城西」、「城中分散」、「城東」三種情景(圖2),將城市發展模型的輸出與暴雨徑流管理模型(SWMM)對接,測試單場降雨下管網的內澇表現。研究發現,城中分散式開發導致總不透水率上升6.4%,為最大;其內澇節點數、內澇總體積也均為最大(圖3)。城東開發比城西開發的內澇表現稍好(內澇節點數、內澇總體積均較小),作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城西地塊的位置偏上游。

  

  圖2 新開發地塊的三種位置分佈

  

  圖3 三種開發位置下管網的內澇節點及相應體積

  本文開發的城市發展模型抓住了城市發展的主要過程,突出了城市發展對管網的影響,模型結構簡單易懂、實用性強,但存在的問題是率定的表現不好。

  本文的案例研究是基於單個的真實城市,只計算了未來一個時間點上的表現,新開發地塊的位置人為地分了三個情景,沒有突出模型的動態特徵,導致本研究與一般的政策情景分析沒有太大差別。未來可以挖掘本模型的更多作用,比如通過模擬城市的動態變化,討論管網的最優建設路徑,或討論某城市化開發政策對管網的長期影響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