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對話李德毅:「駕駛腦」裝進汽車 堵車將成歷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2-18 1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期對話嘉賓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著名人工智慧學家李德毅,深耕人工智慧幾十載,目前依舊活躍在產學研一線的他,對人工智慧有著哪些新的思考?

  2017-07-27 · 網易智能

  

  本文系網易智能工作室(公眾號smartman163)出品,此篇為《AI英雄》系列專訪第25期。

  文 | 廣勝

  你有沒有因為堵車錯過航班而連連跺腳?或是因為堵車丟失重要的約會而失信於人?

  根據中國交通部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交通擁堵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2500億元,交通擁堵已經成為社會不可承受之痛。

  諸如此類,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彷彿有了最優解。

  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勒克斯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預計2030年全球範圍內將出售約1.2億輛自動駕駛汽車,中國約佔其中的35%。早在2014年,最早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谷歌就已經獲得美國6個州的合法上路批准,並已委託汽車生產商生產100輛最新自動駕駛原型車。

  與此同時,中國自動駕駛的研發與落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李德毅院士也深度參與其中。李德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計算機工程、不確定性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智能駕駛領域研究。近年來,李德毅開始進入自動駕駛企業擔任首席科學家,同時,他與上汽、宇通客車等企業建立了合作,對自動駕駛領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李德毅告訴網易智能,他參與的宇通客車無人駕駛項目曾在完全開放的道路環境中,途徑26個信號燈路口,自主完成了跟車行駛、自主換道、鄰道超車、路口自動辨識紅綠燈通行、定點停靠等一系列試驗科目,行駛32.6公里,最高時速68公里,全程無人工干預成功完成路測。

  此外,李德毅擔綱首席科學家的自動駕駛公司智尊寶持續在無人駕駛房車以及園區觀光車方面發力,據網易智能了解,智尊寶的無人觀光車首批15輛已經開始進入製造交付過程。

  無人駕駛不會改變汽車格局但要心生敬畏

  對於時下火熱的自動駕駛行業,李德毅勸大家不要浮躁,他表示,現在是智能時代,很多人都在談無人駕駛,因為它貼近老百姓的生活,並且,它還會改變太多的東西。「交通的改變是整個社會體制的改變,出行一旦改變了,每個行業都有影響。」李德毅稱,但是無人駕駛現在熱鬧到大家都搞不清楚。

  李德毅指出,這個熱鬧下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希望廠商和媒體出發自己的聲音,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跟風。

  

  此外,李德毅還對目前的無人駕駛格局有著自己的看法,李德毅分析到,目前無人駕駛領域的玩家「三分天下」,其中,第一陣營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商,他們通過依靠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來逐步分級實現無人駕駛功能;第二陣營是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他們希望通過感知系統、深度學習來實現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規劃、決策和控制;第三陣營是以英特爾為代表的晶元供應商,他們在做一套符合車體的計算機。

  「這三種方法各有所長,切入點不同,但最終都殊途同歸」,李德毅如是說。

  不僅如此,他還表達了對傳統汽車人的敬畏之情,「汽車行業經歷了一百多年歷史的發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顛覆掉的,傳統鏈條都在積極的布局,另外,我們的出行雖然會隨之改變,但是這對既有的交通秩序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安全問題要由兩方負責

  人身安全以及事故責任是無人車引起廣泛爭議的焦點問題,無論如何,安全始終應該擺在第一位。

  事實上,自動駕駛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交通事故越來越多,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發生過十幾次的交通事故,稍微嚴重的是在2016年2月14日那天,一輛雷克薩斯SUV試驗車撞上了一輛公交車。

  

  另外,去年的一月份,特斯拉的首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發生在中國,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一輛特斯拉轎車撞上了一輛正在作業的清掃車,司機不幸身亡,據報道,當時車主開啟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模式。

  李德毅認為,汽車上路這件事該由兩方負責,一方是車廠,負責產品質量;另一方是交通管理部門,負責駕照發放,如果出了交通事故,是因為車子不好就找車廠,是駕駛員犯規就找車主,不管車主在車上,還是不在車上。

  他表示當駕駛掌控權從人轉移到機器時,會帶來諸多問題,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機器駕駛汽車之後,「駕照」該如何發放的問題。

  李德毅稱,「汽車向無人駕駛轉型是逐步的過程,未來很長時期內將是人機混合駕駛的局面,交通規則不會因為無人車的出現而改變」。

  李德毅同時對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表示,無人駕駛車對當前的交通法規和管理,並未產生本質性挑戰,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自動駕駛的普及,不太可能在公路上單獨設置封閉的無人車專用道。

  「極限狀況「是無人車發展的最大瓶頸

  早在去年,李德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中國的研究者們想要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再進一步,核心是對「駕駛腦」理念的確立,目前國外不少研發團體,更加註重智能汽車的雷達和感測器精度的提升,而李德毅的研究思路,在於汽車控制系統對駕駛技術的深度學習。

  

  他解釋到,駕駛腦除了計算還有記憶和交互,開車不是靠演演算法,開車基本上是靠記憶,有大量的經驗在裡面,這是駕駛員的本能,並不費腦子。「如果車子今天早上出去開了一天回來,明天早晨出去一樣,那不叫駕駛腦,」李德毅稱,「另外,交互也很重要,無人駕駛車裡要有人坐,他們會有訴求,如何響應訴求也是關鍵。」

  「我們的特色是不僅關注車,更多關注駕駛人的行為,有一個觀點是讓車廠去做駕駛腦是難以承受之重,他們可以把駕駛腦買過來做集成,我們創造一個產業鏈成為它的上游,只不過更靠近整車廠,我們不同於其他廠商,這一點是原始創新,駕駛腦不光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李德毅補充道。

  當記者問到目前「駕駛腦」以及自動駕駛技術還有哪些瓶頸時,他指出,真正難的是邊緣駕駛、極限駕駛、臨界駕駛,這些東西不解決,不可能做到無人駕駛。

  此外,複雜道路沒有窮盡,無人駕駛汽車還不能應對所有條件,在惡劣天氣下,人類駕駛都要封鎖高速公路,那地震來了怎麼辦?海嘯來了怎麼辦?這些都是極限狀況。

  所以,零事故只是理想,永遠達不到。

  李德毅認為,不僅僅是極限狀況目前制約無人車的發展,還有成本問題、可靠性問題和管理問題,譬如激光雷達是不可或缺的,但激光雷達的價錢始終沒有降下來。

  對於無人駕駛未來的發展,李德毅院士表達了非常樂觀的態度,「這些問題遲早要解決,無人駕駛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誠然,人工智慧的發展大潮已經來臨,在中國,它被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國務院近日印發的人工智慧規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對人工智慧發展進行了戰略性部署,確立了「三步走」目標,力爭到203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你準備好上路了嗎?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堵車將成為歷史!(完)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19 1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