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明星哭訴:中國男人為何長不大

[複製鏈接]

325

主題

332

帖子

25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素年 發表於 2018-1-31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赫子銘堅稱自己有帶孩子,

但何潔斥責他連換尿布都不會

可嘆何潔赫子銘兩口子三年抱倆,幾年的時光見證了一個媽媽的誕生,卻遲遲等不到爸爸的成長。

排除掉公眾人物「作秀」、「包裝」的成分,仍能感覺出何潔這幾年除了工作就是帶娃,赫子銘這幾年除了沒怎麼工作好像也沒怎麼帶娃,甚至還屢屢抱怨女方脾氣不好,鬧到今天這步田地也是有跡可循的。

真應了那句:感情好不好,生個孩子就知道了。如果一個不夠,那就再來一個……

即便接連爆出所謂「實錘」說何潔婚內出軌,不讓赫子銘探視孩子,吵架歇斯底里什麼的,但錄音一出來,不少「吃瓜群眾」還是因為男方被指責「大半年不見孩子,不問孩子」給氣炸了。

而男方說自己也會給孩子換尿布、陪睡的說辭卻直接引爆了女方的怒火,可見父親的缺席、丈夫的缺位有多麼嚴重。

當然,我們不是八卦號,我們關注的不是這場眾人圍觀下的年度「撕逼大戰」孰是孰非,而是想弄明白家庭生活中的男和女為什麼會變這樣?「何潔們」和「赫子銘們」到底怎麼了?

在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生活中,「消失的爸爸」也絕非個案,甚至可以說是種非常普遍的存在了。

何潔赫子銘的這場風波中特別能引起旁人共鳴的也許就在於,脫去明星光環后的他們也不過是「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的超人媽媽」vs「孩子在長大自己卻永遠長不大的不操心爸爸」,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某著名公號曾經推送過一篇關於男人們在產房中表現的文章,評論區簡直是「渣男競技場」,各種留言曝光了他們在老婆臨產時的過分言行(公號:「英國那些事兒」,文章《女人生孩子的時候,真的有老公坐在產房,淡定的打著遊戲》):

「問保大保小的時候,老公說保小吧。」

「有的老公真的low到極點,生完孩子,二胎/女兒,就悶悶不樂,不照顧產婦產後喝水,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甚至都不想多呆在產房一分鐘。」

「我有個同學就是她麻麻在產房待產的時候她奶奶跟她爸說:你回去睡覺吧。然後她爸就真回家睡覺去了。」

「還沒生,他每天玩遊戲到深夜影響我休息,基本每晚都會生氣。腰痛還要上班。不知道自己何苦。」

「噓,我準備著拿五殺呢…你安靜一點生哈。」

有沒有覺得熟悉?

就像何潔說的,我知道我的角色轉變成了一個媽媽,我要照顧孩子,你為什麼就不可以?你每天還是該健身健身,該幹嘛幹嘛,每天都把自己的時間排得很滿,不會因為孩子改變一點點的生活。

「赫子銘們」或許覺得委屈:

我們男人沒有經歷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進入狀態慢一點很正常啊。

但事實上即便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至少目睹自己摯愛之人所受的艱辛及改變就是一種準備。十個月的時間難道還不夠長么?

「男人就是比女人進入角色晚」只是用來逃避責任的借口罷了,最重要的還是得看自身到底多有擔當。

要知道有些丈夫會在妻子懷孕后也出現體重增加甚至類似孕吐的反應呢,更何況即便生理上沒有任何變化,也照樣有大把男人在成長為「好丈夫」和「好父親」的路上修行著,和妻子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相形之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一些男人卻永遠長不大(當然同樣的,也有永遠長不大、學不會承擔責任的女人)?結合成家庭時是兩個人,但到了承擔家庭責任時卻把一切甩給老婆(老公)一人。

豈有此理!

在北歐混了幾年,早已習慣看到精壯肌肉男、酷炫小帥哥們推著嬰兒車四處溜娃,超市購物后回到家中料理家務,甚至幾個奶爸相約帶孩子聚會,那畫面一點不違和而是相當之美好。

瑞典人為他們專門開發了一個詞「Latte Pappas」,這當然是拜瑞典、挪威等國「拉仇恨」的育兒假制度所賜。以瑞典為例,生育一個孩子夫妻二人可以共享480天帶薪假,並且其中有兩個月必須由孩子父親享有。

這一制度不僅讓原本就崇尚家庭生活的瑞典人享有更多的親子時光,還促進了家庭和工作領域的性別平等。

女性更有動力和保障在職場拼殺,而男性也能放下顧慮照顧家庭,不至於只是上演「消失的父親」的戲碼。

想當年我剛進入瑞典隆德大學法學院沒兩天,院長就喜滋滋地跑回家休育兒假去了——他那位在歐洲議會工作的老婆大人事務繁忙,帶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在不少中國人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在他看來卻很簡單,「那份工作更離不開她嘛!」。

正是因為有了類似的制度保障,北歐人民才能夠更加放開胸懷,擺脫性別角色偏見的限制,男女之間有了更多尊重和理解,共同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才讓兩性都有機會學習擔當和成長。

反觀「赫子銘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被罵作「渣男」的他們也是受害者,背了性別偏見的鍋。

我們的社會似乎太過習慣「男主外、女主內」的準則,一代代傳下去的觀念也多少會為此左右。

在這種社會觀念中長大的孩子會怎樣?每天看到自己的父親或埋首工作或縱情愛好,家務事絕不沾一根指頭,而母親則成天忙於操持,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一力承擔,那孩子也會覺得如此的「分工」是「正常」的,當他們成為父親、母親時很有可能會重演這一幕。

但這樣的社會結構真的理想么?

曾經的日本社會甚至更為極端:男人完全從家庭中剝離出去,大部分女性人口則被教導成為家庭主婦。這不僅將女性限定在了家庭中,也對男性極不友好。雖然在家裡可以頤指氣使,但男性的社會分工要求他們必須事業成功。

難怪男人們下班后愛流連於居酒屋,因為只有應酬或是佯裝應酬才能顯得自己事業有成,但這卻切斷了他們與家庭和孩子之間的連結,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缺乏父親角色的指引和陪伴。

如果男孩子被教育只用管掙錢養家,就很容易被陳腐觀念「慣」缺位的人。

男人的原生家庭會慣著他。

上海那樁因瑣事殺妻並將屍體凍在冰櫃105天的案件震驚社會,對未審結案件我們不便評說,但有個細節卻讓我非常介懷。

記者採訪嫌疑人母親,問她為什麼不疑心兒媳婦一直不在家?老太太說「她又不是個孩子了,我管不了。」但一說到同歲的兒子,老太太的口風立馬變成「我兒子老實,他還是個孩子啊。」

三十多歲的男人,他的媽媽還把他當成孩子照顧、維護,完全無視一個成年人、一個丈夫理應承擔的責任。 畸形的家庭生態中,男人被剝奪了成長的權利。

小兩口曾經看起來也是一雙璧人

男人的妻子會慣著他。

因為這個世界教給她「賢良淑德」,教給她「要順從」,教給她「女人照顧孩子家庭天經地義」……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妻子每天靠隱忍度日,把自己當成三頭六臂的超人使,職場上拼殺,回到家又「洗手作羹湯」,照顧老老小小,而那個本應與她一起承擔責任的丈夫也成了被她照顧的對象。

男人自己也會慣著自己。

就在錯誤觀念的教導下長大的男人,很自然地會認為自己只需在外打拚就好,家務事、孩子之類零七碎八的事都與自己無關,娶老婆回家就是用來干這個的,還覺得自己「養家」辛苦無人體諒,可嘆。

歸根到底,「赫子銘們」還是被這男權社會給慣成了「巨嬰」。

兩性之間僵化的權力關係和性別刻板印象讓男性和女性具有了不同的性別角色期待,說簡單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

傳統上認為男人就該忙事業,女人則要照顧家裡一切,即便現在不少女人也跟男人一樣在職場上苦苦打拚,下班回來還是被指望料理家事。女人忙前忙后,男人倒可以心安理得的打球睡覺玩遊戲。

有了孩子更是如此,本來母嬰間容易形成親密關係,父親就該更加努力趕上,但偏偏不少男人以「孩子不要我」、「我又沒奶」的說辭把自己從照顧孩子的責任中摘了出去。

孩子一出生多少夫妻就理所應當地分了房,女方不樂意也總有婆婆媽媽站出來指責:「怎麼這麼不懂事,他白天還要上班,不休息好怎麼行?」可媽媽白天不是上班也是帶孩子,難道不需要休息么?

簡單粗暴的性別二元對立結構是幕後黑手——連女人都相信賢良淑德、伺候丈夫才是自己的本分,並以此來要求其他女人。就這樣,從Day 1開始男人就從家庭責任中隱身,一旦開了頭再想把他掰回軌道就更難了。

怎麼辦?

幾條小建議。

比如最開始相處時就擦亮眼睛,巨嬰們的特徵其實挺明顯,哪怕對方甜言蜜語說得天花亂墜,我們都要保持一絲理智。

比如在組成家庭之前就要明確雙方的責任,雖然各家有各家的動態關係,並不是非得有一個標準模板,但誰也不該把活兒全都扔給對方一人,自己心安理得地「享受人生」。

有了孩子更是如此,該讓當爹的適應角色時一點也別心軟,大膽把娃的問題拋過去,別老慣著他。

比如孩子夜哭大多時候只有媽媽會被吵醒,那請順便把身邊酣睡的那一大隻踹醒:不好意思,這枚夜醒N次的「軍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正是需要共渡難關怎容你呼呼大睡?大家輪班兒吧~ 能「共得了苦」的人才有資格「同甘」不是?

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兩性之間的權力結構:相互依存,動態平等,特別是結成家庭關係了自然得有合作與分工,因為家庭責任可是妥妥的shared responsibility,只讓一方去扛如何能夠健康?


「赫子銘們」很可悲,「赫子銘們」不幸福。得有人教給他們照顧孩子不丟人,顧家不是沒本事而是有擔當。

雖說孩子終歸有自己的生命軌跡,但畢竟生兒育女一場緣分,還是希望他們能過得幸福,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被人罵作「渣男」、「渣女」。

為了他們未來的道路能更寬闊美好,我們不單要學會如何養育出女權主義的女孩,更要能養育出女權主義的男孩。還記得《如何培養一個女權主義男孩》里的那些要點么?它們同樣適用於這裡:

放任他哭;

為他樹立榜樣;

教他懂得照顧自己;

教他懂得照顧別人;

分擔家務;

鼓勵他與女孩交朋友;

別把「女孩」當作侮辱的詞……

從自己做起,從伴侶做起,從孩子做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