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袁剛:「大部制」改革難在裁減冗員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0-16 15:4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冗官
鐵飯碗的來歷
       女傭不小心摔碎一碗,主人慾罰,女下跪認錯時乳房暴露,主人性起即成好事。次日女傭叫醒午睡的主人,告其又打碎一碗,主人又懲罰了她。此後女傭經常打碗,然後要求主人懲罰,有時一日竟打碎四隻碗,主人難以招架,遂將家中的碗碟全部換成鐵碗。這就是鐵飯碗的來歷。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是上世紀80年代初即已肇始的「精簡機構」改革延續。機構改革涉及利益重組,既關乎職責體系的調整,也牽涉人員官長的去留,中央步步求「穩」,要求穩中求進,所以尤如跑馬拉松改了30多年。
   舊制度「官滿為患」
  全能型大政府實行「官海管理」,推行「官海戰術」
    眾所周知,我國政治、經濟、文教等各方面管理體制,在建國之初幾乎是全盤移植於蘇聯。當時國務院各個部委都聘蘇聯行政「專家」,幫助制定辦事條例成規,部、司、局建制也是模仿蘇聯。因此,可以說中國政府設置,是蘇聯人手把手克隆出來的。
  蘇聯政府體制是全能型,在方方面面都大包大攬,上上下下都設管理機關,凡事都設官去管,衣食住行全由國家統籌計劃,管理部門分得很細,政府機構多而龐大。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黨、政、群」體系都按蘇聯模式設置,形成條條塊塊科層體系。部門機關多,「坐辦公桌」幹部就多幾十年下來幹部已多如牛毛。
  全能型大政府實行「官海管理」,凡事找官,推行「官海戰術」。官海冗雜,人浮於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耗費巨大,效能低下。政府除服務社會外還須服務於自己,設「機關事務管理局」和管理離退休幹部的「老幹部局」。除法定部門外,還隨時設置臨時機構,抽調或借調幹部做「中心工作」, 「維穩辦」、「預防腐敗局」及「計生委」等,這些都是當代中國獨有,而在全世界都沒有的「特色」機構。其總體特點「官滿為患」。
   「大部制」改革是行政管理「與國際接軌」
  大部制改革,是繼經濟管理與國際接軌之後,政府行政管理也與國際全面接軌
   「官滿為患」在中國古代都很少見,而在克隆蘇聯模式的國家卻很普遍。全能型政府掌控著一切,而管理部門也有自身利益,管一攤事肥一幫官員,有權好辦事,無權只能聽由支配,官民兩分的社會階級關係簡單而直接,當官有權意味著佔有更多社會資源,於是乎人們削尖腦袋都要往政府部門鑽。
  中國要求他國承認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乃積極主動地推行商務大部制,是在通商事務管理方面與歐美日看齊,以便能「與國際接軌」。
  不光是通商事務管理要與國際接軌,政府大部制改革性質,是繼經濟管理與國際接軌之後,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也與國際全面接軌,進一步地革除蘇聯模式弊端。政府行政及政治體制乃至意識形態灌輸等各方面,都要革除「不成功」的蘇聯模式。鄧說:「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大部制是始於1981年「精簡機構」改革的歸宿,30多年來經歷了七八次大的機構調整,國務院機構從上百個精簡為27個,2008年正式提出政府「大部制」。在思想觀念上,引進「小政府、大社會」、「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等新理念。在實際工作中,推行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清除部門利益,消除政企不分,突出公共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需要。
   改難點在清理冗官
  改革還只是涉及「事」,而不涉及「人」
  中國政府行政改革力度不小,阻力也很大,歷次機構改革都不同程度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怪圈,原因都在凝固化的部門利益和冗員難以澄清。
  大部制改革國務院27個部再合併幾個,改革還只是涉及「事」,而不涉及「人」。行政改革不裁冗員,對於「官滿為患」中國官場病來說,恐怕很難改有成效。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部級機關減少了2/3,地方各級政府也相應作了精簡。國外凡如此規模改革都必然大批裁員,然而,中國政府的精簡,卻末見大量裁員。
  機構精簡了,冗員哪去了呢?問題關鍵在於,中國曆次精簡機構,都是不減和尚只拆廟。有的機關拆並了,人員照用,有些部門改稱「事業單位」,名義上剔出政府系列,其餘一切照舊。工人可以下崗,幹部卻永不下崗,政府不裁官員,處理冗員叫「分流」,即在保證鐵飯碗前提下,另行安排工作。留下隱患很多。上級國務院裁減人員尚可分流到下級省市,而縣市就難辦了。大批大批冗員都是熬到離退休才去職,待遇不減,百般優寵,離退休后還有老幹部局照管,各部門都設老幹部局。幹部特權誰也奈何不得,冗官弊政於是無法革除。
  有官辦工會系統,號稱群眾組織,卻由國庫發工資,政府行政系統之外的冗官依然十分龐大。有些縣財政叫「吃飯財政」,因官多全縣稅收也不夠發工資。「官滿為患」的現象雖幾經改革,至今仍未見好轉。
  推行「大部制」就是要改變「官海管理」,精兵簡政,使政府廉潔高效。精簡機構同時,必須裁減冗員,改變「官滿為患」局面。中國不裁員的行政改革,雖保全了幹部特權,沒有出現幹部因丟飯碗上街遊行,短時內維護了穩定,卻大大增加了財政負擔,是「花錢買改革」,冗官冗費問題不但始終不能破解,反而積重難返。國家幹部由納稅人供養,應能上能下,精明強幹,不能坐吃薪餉,擁有特權,凡職位可競爭上崗,無職位下崗亦可尋求別的職業,有才能的人也無須將整個生命耗費於宦海。所以,行政改革深入,需要探討出台幹部辭退機制,健全下崗人員社會保障。若因循「維穩」思維,不敢得罪人,精簡只對「事」不對「人」,則行政體制改革就很難有實質性進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4: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