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心靈之蘑菇湯

[複製鏈接]

88

主題

88

帖子

64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4
smshixiang 發表於 2017-10-13 23: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偶遇有周圍朋友 同事 同學親人過世,  總是不知如何勸慰,  一般大家也只能說一句:節哀順便。

這裡摘一點如何解脫人生痛苦煩惱內容與有緣人共勉:  



    一般人所看到的煩惱不外乎是什麼呢?比方說,今天的工作順不順利,或者最近有沒有跟眷屬吵架,最近小孩是不是都不聽話、難以管教,甚至說呢,在外面是不是 碰到一些你難以接受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大家所存在的所謂的「煩惱」。當然,這個「煩惱」也包含說,因為無常變化所導致的種種的失落,比方說,每一個人在 人生的旅途上,都恐怕都必須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這一類型的這個煩惱,可以說是人生處處皆是,所以才有一句話講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們先來看看有情一生的歷程,有情從處胎出生之後,歷經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等八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幾乎都有說不完的苦和 煩惱存在。幼年時雖然不知天高地厚,卻有著對世間一無所知的苦;進了學校,有課業和同儕壓力的苦;出了校門到社會上找工作,也有種種的苦, 乃至看不到未來的苦。談戀愛找對象中也有種種煩惱.結了婚有了家庭和小孩,開始有身心壓力、情感壓力,以及身心勞累的種種痛苦;尤其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 中,如果本身沒有成熟的心智,和正確教養子女的方法,往往會因教養的不當,引生孩子叛逆不容易管教的痛苦,乃至有的人還得忍受,孩子闖禍之後,收拾殘局的 苦;當孩子漸漸長大,自己的色身卻逐漸衰敗,各種疾病悄然來臨,又要開始面對身不由己、作不得主的苦;乃至耄熟之際,常得面對老友凋零以及自身老邁,一生 渺渺茫茫的苦。

   每一個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對於老病這兩個字一定深有感觸,而對於死也都是深有畏懼;可是即使我們對於老跟病跟死,希望能夠盡量的 避免,可是實際上,我們只要細心地觀察每一天的生活地狀況,我們必然會發現:每一個人就象設了一個定時的這個鐘一樣,我們就隨著這個時鐘,一分一秒地繼續 往老病死的方向前進。這個事實即便是我們再怎麼樣的精心打扮,或者是我們再怎麼樣的注意身體的健康,一步一步往既定的方向前進,這個狀況是不能改變的。

面對人生的種種煩惱與痛苦,我們首先應該要學會去看破放下, 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下.

     特別是當我們面對所謂的老、病、死、愛別離、怨僧會、求不得的時候,這些個苦看起來容易,可是在我們人生中屢屢碰到的時候,卻不是每一次都是這麼容易放下!基督教有一個很出名的祈禱文,這個祈禱文依稀是這樣說的:「希望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讓我可以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希望上帝賜予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並且希望上帝賜予我分辨兩者的智慧。」從這個基督教的祈禱文裡面,我們可以看看,什麼叫作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你如果要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的話,那就是表示說這個不可改變的事情,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煩惱,那麼這個不可改變的事對應在我們前面講的事情,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六項苦,也就是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六樣。這六樣一旦發生了,造成心裡上面很大的煩惱的時候,基督徒會跟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能夠賜給他平靜的心,去接受這些事情。這個不就是我們講的「要放下」 嗎?你一旦放下了,就表示你心裡能夠接受了嘛!然後接下來呢,最後一段的祈禱文裡面,基督徒會向上帝懇求,希望上帝能夠賜予他分辨兩者的智慧;表示說有一些事情,什麼時候可以接受?什麼時候不能夠接受,而該去勇於改變?基督徒希望上帝能夠賜給他智慧,讓他能夠分辨。從這個祈禱文裡面,我們馬上就可以發現,我們說基督徒需要向上帝去祈求智慧,來分辨「到底什麼事情可以改變,什麼事情只能接受」;換句話說他是在向上帝祈求,請上帝告訴他什麼時候該放下。所以這個就表示了,放下這一件事情,以及放下背後所牽涉到的六項的苦,其實在我們的人生裡面,是必然需要去面對的難題,並不是象放下這兩個字,寫起來這麼樣的單純。所以基督教才會在祈禱的時候,希望上帝要能夠幫他的忙,可見放下並不容易!

    一些狀況說起來容易,可是如果我們跟大家直接談說「該放下了!」的這個議題,實際上真的能夠放下的人,其實還不多!為什麼是這樣子呢?那就要仔細地再往我們真正放不下的內心再去探尋。我們在人的一生當中,總難免會遇到許多生離死別的狀況--特別是說親人至愛之間的生離死別,那麼這一種生離死別,由於帶給一般人的痛苦,非常的傷痛、非常的巨大;所以常常會讓大家往往沉浸在悲傷的氣氛裡面,久久不能出離。這個時候,往往我們會安慰對方說:「該放下的就該放下了!」可是往往我們會發現,對方能夠聽得進去的時候,其實並不多。而最後卻都是因為時間久的關係,對於這一部分傷痛的記憶比較能夠接受,或者比較趨於平淡之後,然後才能夠從傷痛中走出來,自己能夠放下。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才需要進一步地學習更深層一些的智慧。

    這些所謂的更深層一些的智慧,最主要的首先是要能夠了解人生所面對的無常(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要了解無常這個現象它是怎麼樣的必然,而且它是怎麼樣實際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必須要先在我們的理性認知上面,也就是要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會無常,並且把這個體會,漸次地轉化到變成是我們在內心的念頭裡面,都可以接受這樣的無常了.

    我們不應該只是祈求上帝的賜予;我們其實應該是要期勉自己,能夠培養平靜的心,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而且我們要期勉自己要有勇氣,以改變可以改變的事,並且最終而且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期勉自己,學習分辨這個兩者的智慧,也就是讓自己要能夠分辨「什麼時候該放下?」。

    關於這個無常(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的認知呢,我們可以自己細心地去觀察,觀察我們周遭的事物。你仔細去看看有哪一件事情能夠維持恆常不變呢?只要是稍微長大一點的小孩,當你問他說,人可不可以永遠的活著的時候,比方說在小學,可能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之後,他大概就知道人一定會死去的,所以人不可能永遠活著。

    你如果再進一步問他:人不能永遠活著,那麼天氣能不能永遠維持春天就是春天、夏天就是夏天等等呢?他稍微經過思考了,應該也能夠告訴你:不可能。因為他所觀察到的現象,四季的更迭是必然發生的狀況。你再這樣進一步地一路問下去的時候,包含從四季的更迭,然後接下來再問到說,日夜的變化;然後從日夜的變化,再繼續再追問:在日夜變化之間,中間的過程,我們所感受到的周遭的世界,有沒有變化呢?當你把這個問題,隨著時間的尺度越縮越小的時候,顯然這個時候,你所問的這個對象,就不再是小孩子能夠回答的,可能就要稍微要年紀要逐漸的提升,並且還要隨著他對於人生、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要有細的觀察力,要有敏銳的覺知力的人。這個時候,當你隨著時間的尺度越問越細,問他周圍的這個世間發生了什麼樣變化的時候,有那樣特質的人,他才能夠回答你一步一步進逼的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對於無常這件事情的體會,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最簡單的人都有老、病、死,這件事情來開始看起。然後從老、病、死來開始看起的時候,進一步可以再來看:這些老病死是不是都在我們真的很老的時候、我們真的生病的時候、我們真的死亡的那一刻,才有這些變化呢?其實這個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所有的變化一定都是日積月累、分分秒秒都有變化。所以對於老、病、死的體會,應該要更深入、更內化成對於我們自己的身體,每一天,甚至是說每一個時刻,我們在看自己身體的時候,我們都要能夠有這個敏銳的覺察,知道說這個身體確實,確實是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當然就是說,這裡面強調的是大家要能夠親自去體會。因為從知識當中,當然每一個人都可以了解到,人就是由許多細胞所迭組成的,這些細胞,各自每一個細胞,都有它老化死亡的過程。所以人呢,如果從那麼多細胞的組合體看起來的時候,當然我們就可以認知到說,人一定也是這樣變化的;可是這個只是在理性的認知,我們說要把它內化,變成我們覺察內在的一部分的時候。建議大家不妨可以作一個練習,在家裡面的時候,可以比方說早上梳洗的時候,不妨仔細照照鏡子,然後仔細去看鏡中的容顏,有什麼樣不一樣的變化。只要您細心觀察,一定都有大大小小的變化,哪怕再怎麼微小,也都一定有變化。這個覺察的練習,是要讓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色身,自己的身體確實是這樣無常的變化,你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

     那再過來呢,也不妨再進一步去觀察,自己的心理的狀況。您這個部分更需要自己在這個安靜的時刻,好好地探索自己的心裡面。只要您安靜下來探索自己,看看自己的心念的這個狀況的時候,您一定可以發現到,自己的心念真的是念念變遷;這個念念變遷不只是說,在我們靜下心來,觀察的時候是如此,其實我們如果說,把時間的尺度再放大一點,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念念變遷怎麼會有一樣呢?昨天的你接受到什麼樣的訊息,就必然會對今天的你的心識狀況產生了影響;甚至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來說,去年的你因為經過了一整年,接受了周圍的種種的訊息之後,所以你的心理的狀態,必然也跟去年有所差別。所以這樣講來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說,就我們自己來說的話,這個心理的狀況,其實它更是念念變遷,更是一路的無常變化;甚至我們可以說,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心理的變化,其實也不是我們所能夠主導的;因為我們的一般人的心識,其實非常非常的粗糙,我們所覺察的,通常都是很粗、很大的事情發生。對於我們的意識底下,有許許多多的訊息的流動,或者是說,我們用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所謂「潛意識」這三個字來說明的話,我們說在意識底下,其實有許多的潛意識的流動,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但決定我們生活、我們心理的走向,卻往往都是潛意識在決定,哪怕是我們都是覺得我們自己能夠作主,其實真正作主的,是背後川流不息的「潛意識」。當然這個部分,我們要提醒大家,我們用了「潛意識」這三個字,這是因為大家比較能夠透過這個潛意識這個名詞,大家比較能夠了解。但是如果深入去修習的時候,就會了解到,心識的運作,遠遠超過了目前我們所說的「潛意識」這三個字的內涵。所以請大家姑且要接受,目前用「潛意識」這三個字,其實只是權宜的作法,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能夠深入學習,一窺心識的堂奧。

  那我們說,知道自己的身體的無常變化,知道自己的心理無常變化,這個要更進一步要推而廣之,既然是我們的身心,都會有這樣子不由自主,每天、每時、每分、每秒的變化,我們當然也可以想象到:跟我們互動周圍的人群,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樣在經歷跟我們自己一樣這些無常的變化呢?當你把這些無常的變化,把它放在同一個時空底下去看的時候,既然每一個個體都是這樣無常的變化,我們又怎麼能期待,我們所看到外面的世界,能夠有一絲一毫或者一時一刻,維持不變的狀況呢?所以象這樣子努力去觀察,我們必然會對無常這件事情,會建立一個正確的知見。也就是這個知見,不再是別人告訴我們身體細胞的變化,不再是別人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到最後都必然一死,所以不能夠保留到后一世,也不再是別人所教導我們的,春花秋月何時了,都不再是了。當我們深入地去觀察自己周遭,跟自己的身體,跟自己的心理的時候,這些對於無常的體會,會深入內化,變成我們對環境覺知的一個基礎的力量。所以這個力量,會讓我們在面對剛才我們說的「什麼時候該放下」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在判斷,在每一個判斷的念頭,每一個判斷的當下,我們都會透過這個無常的力量,來告訴我們說:這些事情本來它就會發生變化。所以當然我們如果說,希求妄想說哪一件事情能夠維持不變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這個意思就是說,透過這樣基礎的知識的話,讓我們可以擺脫了一件妄想。什麼妄想呢?就是對眼前的事情,執著著它永遠不變的這個妄想。所以我們從此之後,我們會認為透過無常這件事情的深入理解,我們就開始會了知到:每一件事情它都必然會變化的。再怎麼相愛的人,它的愛的這個本質,也都一定會發生變化;再怎麼舒服、再怎麼快樂的這個覺受,因為無常的關係,它也都會產生變化。那麼透過這些的話,我們就可以說,你對你自己的人生,已經生起了基礎的力量了.

    透過無常的觀行;我們那個時候,最主要是要從我們自己的身體、從我們的心理,乃至於推而廣之看看每一個人,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的身體、心理,都在這樣無常變化,整個宇宙世界也都是這樣無常的變化。透過這樣的觀察,並且從這個觀察中,我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自己,乃至於說在我們念念之間,我們都能夠很清楚的覺察,世間再也沒有哪一件事情是恆常不變的這個念頭,能夠牢牢地把它生根固定.

    對「無常」 的觀行,我們看到現今世界上的各種的宗教, 各種學說,對於無常這件事情,也都有所描述了。比方說在西方的宗教裡面,也會告訴信徒說:「你所看到的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暫時而有,真正能夠恆常擁有的,都在上帝的天堂裡面。」這個就表示說,對於人生之中,對於我們周遭的一切,這種無常的這個觀察,其實只是一個基礎的觀察而已.

不過到這裡,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看破與放下的智慧了.

摘自Shixiang摘編的博文:

人生解脫的智慧--第一季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人生解脫的智慧--第二季 煩惱無盡誓願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