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來歷(上,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9-10 1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9-10 12:07 編輯

 
  

  蘇州太湖西山風光(2008年攝)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誰不知道呢?尤其是許多人靠旅遊吃飯,這句諺語就被喊得震天響了。KFS為了賣房子,更是天天吹「天堂」,弄得來人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天堂」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交通堵塞是「天堂」?霧霾籠罩是「天堂」?哈哈,天知道!

  眾所周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原本是古人的說詞,說的是古代的蘇杭,……

  (一)

  「天堂」之說,怎麼來的?過去和現在都有很多人想考證出這句諺語的確鑿來歷,到底是誰第一個說出來的,但結果都沒有能完全成功。——你想,一句眾人口傳了千年的民間諺語,一定要說它是誰第一個發明出來的,這實在是太難了,只要認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這應該是永遠不會有確定答案的考證。——這句諺語顯然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地形成,漸漸地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還不如先把與它有關的各個歷史時期的資料羅列一下,結論說不定自然而然就會有了。

  (1)隋文帝統一南北,改吳郡為蘇州,改錢唐郡為杭州。就歷史文化而言,姑蘇比錢唐要悠久多了,姑蘇在春秋時就成吳國都城,杭州到隋朝才有城牆,到唐朝中期才漸漸興旺起來,而成為一個著名都市,則是在五代吳越國將它定為國都之後。所以杭州要能與蘇州並稱,最早也只能是唐五代時期。

  湖山需要文人捧,古代沒有報紙、電視,只能靠詩歌、文章的流傳擴大影響。一個地方,如果能得到當時著名的文人誇讚,就有福了。中唐時期,白居易既做過杭州刺史,又做過蘇州刺史,蘇杭二州有幸遇到這位大詩人,要不出名都很難了。他向越州刺史元稹誇稱:「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餘杭(杭州)盡不如。」其實,當時越州何至於不如杭州?無非是文人誇口罷了。後來他做了蘇州刺史,又稱讚蘇州「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呵呵。當然,他這麼誇讚自己為官的地方,並非憑空「意淫」,蘇杭二州的確有值得讚美之處。尤其打動人心的,是他離開蘇杭后那失戀般的思念,他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又說「江南憶,其次憶吳宮」。這些流傳千古的《憶江南》,所以感人,因為那都是些真情!此外,他還在《見殷堯藩待御憶江南三十首,詩中多敘蘇杭勝事,余嘗典二郡因繼和之》中寫道:「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這句「江南名郡數蘇杭」,將蘇杭並稱,說江南名郡就數蘇杭,那意思和味道,與誇蘇杭是人間天上,也就相差不是很多了。

  (2)歷仕五代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陶谷,收集五代十國的民間諺語著成《清異錄》,書中收入有關杭州的民諺「地上天宮」條目,讚詞稱「輕清秀麗,東南為甲;富兼華夷,餘杭(杭州)又為甲。百事繁庶,地上天宮也。」 經過五代吳越國時期,與戰爭頻仍的中原形成巨大反差的蘇杭,在北宋首都開封成為繁華富庶的代名詞,當時「蘇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宮」之言,就成了開封流行的一句俗語。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則更膾炙人口:「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後來連宋仁宗趙禎都寫詩誇說杭州是「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3)到南宋時期,杭州作為都城,蘇州作為都城附近的大州郡,蘇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詩人范成大編著的《吳郡志》說:「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注意,陶谷也罷,范成大也罷,都清楚地說了,他們記述的是民間諺語。這些民間諺語的說詞,雖然有些許差別,但意思幾乎是一樣的。

  (4)經過南宋時期的發展,杭州的繁華到了新的高度,不僅名聞華夏,而且名揚世界。南宋滅亡,鳳凰山皇宮雖然後來被破壞,但城市的基本,西湖的美麗還在。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杭州,就大驚小怪,誇張地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元初女真族人奧敦周卿見到西湖,也情不自禁寫下了散曲《詠西湖》:「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 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所謂「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也不過是引用了民間諺語而已。

  (5)明代,來華的天主教教士Trigault在《行在考》中又記為「上說天堂,下有蘇杭」。郎瑛的《七修類稿》則記為「上說天堂,下說蘇杭」。

  總之,蘇杭「天堂」之說,是眾人口傳了千年的民間諺語,古代沒有現代的那些媒體可以迅速統一人們的口徑,同樣意思的話,傳來傳去,自然會有些差別。——但是,這樣說,那樣說,還不就是那麼一個意思嗎?如果我們硬要去評論它們哪個對,哪個錯,哪個優,哪個劣,哪個早,哪個遲,不是很有些好笑嗎?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杭州西湖冬景,2004年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9-10 11: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9-10 11:57 編輯

也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來歷(下)
                                                                                      ◇ 江南桓進 ◇


(二)

    「天堂蘇杭」之說歷史上有過多種版本,現在的人們則通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種說法。仔細考究上面羅列的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民間諺語的最初形成,是在五代。它的廣泛流傳,始於北宋。

    蘇杭在五代同屬於吳越國,相對於中原,較少戰禍,經濟有了比較大的發展,宋朝以後就成為歷代朝廷的錢庫糧倉。我懷疑「天堂蘇杭」之說並不是當地人自吹自誇首創的,而是五代時的外來遊人到蘇杭之後的感嘆和傳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中華何處不美麗!人們到外地去旅遊,都會情不自禁地讚美某地某處如何如何。那個首先記錄這一民諺的五代北宋人陶谷,曾經作為中原朝廷的使者到過吳越國,吳越王錢俶盛情款待過他。陶谷從動蕩的北方到江南,感覺肯定是比較敏銳,感觸一定很深,所以他會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讚蘇杭。據《西湖遊覽志余》,有個宋代的江西秀才,驟見西湖而嘆曰:美哉,奇哉,殆天造地設之景也。明代南海人鄧林初到杭州,驚嘆之餘寫詩云:「游遍江湖未到杭,不知人世有天堂。」明正德年間,有個日本國使者經過西湖,題詩道:「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從上面這些古代的事例,可以看出「天堂蘇杭」之說,大多是初到蘇杭的人情不自禁發出的溢美之詞。所以,我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並不是本地人的原創和自誇,廣泛流傳就更要歸功於各種各樣的外來遊客了。

(三)

    多年來網上流行一種所謂的「地域帖」,有些小P孩很喜歡以地域為由互相攻擊,不過蘇杭二地的網民互相攻擊的現象很少見,但是也有人很喜歡研究蘇杭究竟誰更應該排在前面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蘇」要在「杭」的前面?呵呵,太搞笑了。中國人有根深蒂固的排座次的嗜好,看看《水滸傳》就知道了。「蘇杭」或者「杭蘇」真有那麼要緊嗎?蘇杭並稱,無非是一種歷史形成的習慣,不過是蘇州成名的歷史更早的反映而已。要說蘇杭的優劣,只能用各有千秋作為答案。

    本博客對杭州說得多,蘇州很少論及,這是因為我對蘇州的名勝古迹大多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不敢胡言亂語。如果大而言之,我覺得蘇州山水之美,絕不在杭州之下。且不說蘇州古城那些園林,單就蘇州太湖西山、東山,還有那奇妙的天平山,還有那澹臺湖、石湖、陽澄湖等等眾多湖泊,就能讓人不勝讚歎!每次游蘇州,最後都會不知不覺又想到歷史上的那句民間諺語,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啊!——想到這句民間諺語能歷代相傳,確非偶然。(當然,有些地方必須假裝看不見那些煞風景的「現代」水泥林之類的東西,只看天然山水,只想象本來面目。)

    蘇州真正是一個處處見文化的古城。我們不要忘記,明朝的中後期,吳越地區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蘇州可是中國的各種思想文化新潮流的發源地,是當時全國最時髦的地方。所以18世紀的《紅樓夢》第一回就說,姑蘇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
   
註:
    (1)正因為明朝的中後期,吳越地區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蘇杭成為中國的各種思想文化新潮流的發源地,是當時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所以滿清初期,辮子皇帝在江南大搞屠城,大搞血腥的文字獄,強力鎮壓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所以喜歡不斷「下江南」,就是為了推行奴才文化,鞏固野蠻的統治。

    (2)杭州之名源於餘杭,隋大業三年和唐天寶元年又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故文人也常以餘杭作杭州別名。本文所引白居易、陶谷詩文就有如此情況。

    (3)北宋劉燾《樹萱錄》記載:唐高宗時人「員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極風景之勝,里諺曰:上有天堂,下有員庄。」於此又可見「上有天堂,下有XX」這樣格式腔調的俚諺,民間早已有之,只是「下有」什麼,可以按照不同情況進行填空而已。

    所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只能說它是民間的俚諺,各代文人,不過是記錄而已。意思相同,但記錄的人不同,說詞自然也就有差別。因此,我們肯定是不可能找到最早的發明者,除非我們能把天上的星星數清楚。——天上星,數得清嗎?

    (4)至於歷代文人為什麼都愛記載這句諺語,那是因為他們跑到蘇杭,發現實在是美,覺得再多的形容誇讚,還是不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民間俚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