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從中國小鎮走到矽谷:一位 IBM 研究員的成長故事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8-13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8-12 08:30矽谷/IBM/技術

  

  本文譯自CBR Ellie Burns (文中簡稱EB)對IBM研究員李蘊瑤(文中簡稱YL)的訪談,講述了李蘊瑤從我國貴州的一個小城鎮走到矽谷的成長故事。原文編輯Ellie Burns。本文根據YL本人的建議略有修改。

  

  

  舊金山聖何塞的IBM Almaden實驗室

  EB問

  

  YL答

  Q

  EB:能否向讀者介紹一下您的背景——您是如何開始對技術產生興趣的?

  YL:雖然目前我從事的是人工智慧領域與自然語言處理 (NLP)相關的工作,但在上大學之前,我從未見到過真正的計算機。上世紀 80 年代,我出生在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鎮——金沙縣城關鎮,對於當時的我而言,計算機這個術語只是從電視和報紙上得知的一個抽象概念。

  我是我們縣置縣五十多年以來第一個被遠在 2000 公里之外的北京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生。當年整個貴州省參加高考的考生有 20多萬,我的高考成績位列全省考生第三,應屆生第一。受當時報紙和科幻小說的影響,我選擇攻讀了清華大學的自動化與經濟學雙學位。我希望通過綜合學習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和經濟學這三門學科,掌握必要的知識和工具,幫助實現大量人工操作的自動化,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2017年6月15日,李蘊瑤代表AWING(Almaden女性權益小組)

  在Laura Haas退休晚宴上,向她贈送了一幅集體簽名海報。

  Q

  EB:您在美國是如何進一步學習並進行技術研究的?

  YL:在我發現計算機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後,我決定在美國的密歇根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當時我的導師是 H. V. Jagadish 博士,他在資料庫可用性研究領域非常有名。在校期間,我還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涯繼續以前的雙重生活,與一些 MBA 學生一同參加了商業化學校的科研成果的項目。通過其中一個項目,我們幫助實現了骨組織培養專利技術的商業化,該技術有助於加快骨質疏鬆症等疾病治療藥物的發現過程;在另一個項目中,我們參與商業化了一項移動技術,用來幫助改善課堂上師生的互動。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 IBM 研究院工作了整整10 年的時間,我負責領導 ScalableNLP (規模化自然語言處理)團隊(也稱為 SNap)。

  

  李蘊瑤童年的照片。她現在是一名位於矽谷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的研究員。

  Q

  EB: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員主要負責哪些方面的工作?

  YL:我們現在正在攻克的一個關鍵課題是信息提取 (IE),也就是從非結構化數據或半結構化數據中提取結構化信息。通過這種技術,機器將能夠自動讀取並構造知識庫,而這種知識庫正是包括 IBM Watson 在內的許多認知系統的基石。

  在我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中,一般有兩種信息提取的方法。在學術研究領域,機器學習方法非常流行。不過,這種方法通常需要一個由帶標籤的數據集構成的大型集合,而在實際中通常很難獲得這種數據集。此外,已學習的模型通常都是「黑盒子」,其內部工作機制通常都處於隱藏狀態,因此難以理解和解釋。

  另一種信息提取的方法是使用聲明式性語言來開發演演算法。在商業市場中,這種方法非常流行,因為它需要的是沒有標籤的數據,而且所得的程序非常容易理解。不過,這種方法非常耗時,需要很高的人工投入。

  我們團隊的研究理念是,唯有融合這兩種方法,取其精華,才能開發出最好的解決方案,比如說 SystemT,它就是兩種方法融合后的產物,是我們最新的自然語言處理引擎,目前有 10 多款 IBM 的產品和服務都採用的是這種引擎。

  Q

  EB:你們近期在研究什麼項目?

  YL:最近我們構建了 SEER,該工具能夠學習如何根據較少數量的用戶指定示例,以虛擬說明性提取程序的形式構建模型。藉助該工具,用戶可以開發高質量的 NLP 演演算法,這些演演算法具有透明性和可解釋性,而且僅需要最少量的訓練即可。舉例來說,SEER 可以從參考文獻中識別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還可以識別瀕危物種的自然習慣。如此一來,政府便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如何針對緊俏職位開展公民教育,而相關機構也可以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接下來,我和我的團隊希望將 SEER 開放給 IBM 開發人員,希望從移動應用到下一代 Watson API 領域為他們提供全面的幫助。

  Q

  EB:從貴州的一個小城鎮走到矽谷,是一個非常勵志的經歷—— 您希望其他年輕人能夠從中得到哪些啟發?

  YL:矽谷是全球的技術聖地,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感到驕傲的是,我能夠不懈地追求這個夢想,最終能夠在矽谷釋放熱情,使 STEM 領域更加多樣化。我有幸參與了「走進非洲 (Leading to Africa)」等實習項目,正是由於這些經歷,使我有機會給婦女及少數民族人群提供實際的指導。

  由於我在 IBM 所從事的研究和工作的原因,我經常為北加州婦女聯絡網定期組織一些技術訪談和活動,這是專門針對 IBM 技術女性成立的一個社區。2013 年,我有幸加入了 MentorNet Mentor-Protégé Council,同時今年開始,我被邀請加入了聖何塞州立大學 計算機系本科外部顧問委員會。

  Q

  EB:對於同樣來自小城鎮但懷著同樣夢想的其他年輕人,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YL:我分享自己這些經歷只是想鼓勵大家,特別是年輕人,去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即便過程也許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得到回報。綜合學習兩門似乎截然不同的學科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然,如果在超出自己背景的專業領域內有所建樹,也非常不錯。總之,固有的出身和背景並不能決定未來。美好的未來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爭取。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