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中國海外資產監管正在收網,富豪們開始緊張了!

[複製鏈接]
  "我們應該收緊企業的腰帶,並提醒他們在投資時變得更聰明一些。"

  文/一見金融(ID:finreport)

  儘管上周外管局表態並沒有對安邦、海航、萬達、復星和浙江羅森內里開展內保外貸業務調查;保監會也否認安排安邦處理海外資產,但對海外投資的監管正在升級。

  「最近經常遇到焦慮甚至恐慌的客戶。」《南方周末》最近援引某律師事務所家族辦公室團隊負責人的話稱,隨著中國對海外資產監管的加強,很多富豪開始擔心起來。

  上述負責人稱,有一次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問她,自己在香港配置了1.5億金融資產,現在該怎麼辦?,這位女士的錢都是從地下錢莊出去的。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8月1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近期國家收緊海外投資並非國家不鼓勵海外投資,只是開始對此類投資進行監管。

  「用通俗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人有錢了,他就更容易揮霍財富。因此從中國政府和我們內部智庫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收緊企業的腰帶,並提醒他們在投資時變得更聰明一些。」曹文煉說。

  一

  從最近多個部門的表態來看,中國對非理性投資、向海外轉移資產的行為已經亮劍。

  國家外管局上周三表示,正在調查虛報國內資產以獲得海外貸款的做法。外媒說,此舉是打擊資本外流全面行動的一部分。

  外管局強調,只要借款人遵守相關規定,以境內資產為抵押、獲得中資銀行境外分行的貸款用於貿易或投資的通行做法仍然是合法的。

  針對個人境外消費,外管局最近發布通知,從8月21號起,境內銀行卡境外提現或者消費超過1000元人民幣的要上報,若長期有超過1000元的境外消費,很有可能被視為有洗錢嫌疑。

  

  商務部在7月2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對於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商務部說的很明白,支持國內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特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產業轉型升級的對外投資。

  發改委也在上個月表示,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範對外投資風險。

  除了外管局、發改外和商務部,在更早的5月23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和「一行三會」六部委共同發布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

  這個辦法從7月1日開始實施,被外界稱為中國版「CRS」的立法。

  該《辦法》規定,銀行、證券、信託、期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開展對非居民金融賬戶的盡職調查。「非居民」是指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和企業。

  認定是否為「稅收居民」的標準不僅是境外身份證明,還包括境外居住地址、電話號碼、賬戶等。

  也就是說,「稅收居民」的概念比身份證明更為嚴謹,還包括個人居住痕迹。

  按照《辦法》的規定,對於新開的賬戶,金融機構在註冊時就要區分是否非居民;對於既有賬戶,要求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高凈值客戶的調查,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低凈值客戶的調查。

  所謂的高凈值客戶是指在6月30日前賬戶加總餘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富豪。

  現在的調查正在緊張的進行,調查的信息包括非居民賬戶的持有人姓名、現居地址、稅收居民國(地區)、納稅人識別號、出生地、出生日期;賬號、單個金融賬戶餘額、利息、股息等。

  此外,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需要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註冊登記,並且在每年的5月31日前報送上述盡職調查信息。

  國家稅務總局獲得這些信息后,將與賬戶持有人的居民國稅務主管當局開展信息交換。首次對外交換信息的時間為2018年9月。

  舉例,比如有個人早年在香港一家銀行存了一千萬美金。此前這筆錢內地是不知道的,但CRS實施之後,因為他是內地人,涉稅信息須傳回內地。

  二

  儘管海外資產監管正在升級,但仍有一些人在「我行我素」,據《星期日泰晤士報》6日報道,一個神秘的中國投資人,目前正試圖購買曼聯的部分股份。

  目前該富豪已經接觸了部分曼聯大股東,遊說其評估出售曼聯股權。曼聯現由格雷澤家族控制,擁有後者80%左右的權益。

  有媒體報道稱,收購曼聯股份的是中國平安集團,而之前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先生已經擁有了3.46%的股份。

  不過,中國平安集團新聞發言人盛瑞生緊急回應表示:「這是一個虛假信息,平安從未參與洽購曼聯的股份,馬明哲先生也從未擁有曼聯的任何股份。」

  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建議相關企業要審慎決策,盡量減少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投資。

  央視在7月18日播出的《新聞1+1》中也指出,部分企業的非理性對外投資並不是以增加生產為背景的,實質上是一種轉移資產行為。

  央視還在節目中直接點名蘇寧集團出資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俱樂部,說俱樂部已經連續5年虧損,總虧損額達2.759億歐元,這樣的收購究竟是為了什麼?

  社科院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尹中立更是在節目中稱,有些沒有「真實性」,也不「合規」的「非理性」投資實際上是把境內的資產轉移到境外。

  「一見金融」相信,接下來對於相關企業的海外投資風險排查仍將繼續,重點可能會集中在上述5大領域。

  主要理由是,有些企業在負債率高企的情況下,還通過種種渠道進行融資,海外併購並不是為了企業發展,而是為了資產轉移。

  除了巨額的跨境投資,銀行卡也成為個人資本外流的一個渠道,據統計,2016年,境內個人持銀行卡境外交易總計超過1200億美元。

  因為中國目前仍沒有完全放開外匯管制,大筆個人資金出海有很多政策障礙。因此,以前不少人利用刷卡消費來轉移資產或洗錢。

  比如,在境外賭場刷卡購買籌碼后,通過與他人交換或直接退籌進行套現;購買高檔奢侈品轉手他人現金收購;此前澳門一些珠寶店、手錶店允許大陸遊客用銀聯卡進行虛假購買。

  瑞銀和普華永道去年10月發布的《億萬富豪感到壓力嗎?》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新增210位億萬富豪,中國就有80位,近一半來自科技、消費零售以及房地產行業。

  另據貝恩公司2017年發布的私人財富管理報告預計,到今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大約187萬人,其中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一個億以上的將達到15萬人。

  近年來,富人在對待財富的理念上發生了很大變化。2011年有錢人最關心的是如何賺錢,但到了2017年,他們第一關心的是財富安全。

  這些中國高端客戶在海外都配置了大量儲蓄、現金、股票、債券、投資性地產、保險、公募基金、私募證券基金、家族信託、私募股權基金等金融資產,一些客戶並非通過合法合規的渠道完成換匯資金出境。

  三

  在強力監管下,中國海外資產已經開始收縮,尤其是在某些敏感領域。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上半年中國房地產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超過8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海外投資也大幅下降了82.5%。

  摩根士丹利8月1日發布研報稱,中國對海外投資的監管力度加大將使全球樓市迎來了一場「巨大考驗」。

  

  該機構預計,2017年中國的海外地產投資將從2016年的106億美元銳減到17億美元,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下降至14億美元。

  RealCapital分析公司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商業地產投資的主要去向是美國(43%)、香港(18%)、澳大利亞(12%)和英國(5%)。

  由於上半年監管力度加劇,中國對英國的商業地產投資中有34%處於停滯待審狀態,對美國的商業地產投資中則有7%處於停滯待審狀態。

  中國是美國2016年的第一大地產投資國,2017年的第二大地產投資國。2017年80%的資金都湧向了紐約大都會地區。

  摩根士丹利說,曼哈頓高達30%的地產交易被中國商人所支配。

  但在經歷了監管部門的嚴厲調控后,美國的地產交易量在今年第一季度萎縮了9%,曼哈頓地區地產交易量則萎縮了55%。

  另外,在2015年至2016年間,中國是澳大利亞地產的最大海外投資者,資金量高達320億澳元,但現在投資趨勢正在放緩。

  近幾年,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像總設計師想的那樣,先富帶后富,而是通過財富幹了許多醜陋之事,現在監管來了,很多人可能會原形畢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5: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