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日本泡沫破裂啟示錄:曾經一個東京的地價超過了整個美國

[複製鏈接]
  來源:新財富雜誌

  在最終見頂之前的十五年裡,日經指數(Nikkei Stock Index)上漲超過了900%。一個信仰——日本公司將要接管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產業——驅動了這種瘋狂。

  日本房地產泡沫則進一步吹大了股市的泡沫,前者的規模至少是本世紀初美國所經歷的房地產泡沫的兩倍。一個東京的地價就超過了整個美國。

  股市的長期上漲會帶來恐懼,即上漲會以崩盤告終。同樣的論斷在2013、2014和2016年都曾出現,但每次都無疾而終。

  今天的股市(美股)有時會被與日本的主要股指——日經指數——發生在1990年慘烈崩盤之前幾年的情形相提並論。

  有些人可能還記得日經那波瀾壯闊的上漲。僅在1989年就上漲了30%,而當時日經已經經歷了長期的牛市。在那輪長牛的最後五年,日經上漲了3.4倍;在整個十五年牛市中,它漲了10倍多。總之,馬不停蹄地上漲。

  

  日經指數長期、持續、沒有回調以及最終拋物線式的走勢幾乎是空前絕後的。這與美股迄今為止的上漲是不同的。過去十年標普500指數的漲幅只有日經最高漲幅的1/4(日經包含了225家日本最大的上市公司;標普500指數是美國與之最有可比性的股指)

  

  

  不過,日經史詩般的上漲也並非完全「後無來者」。2000年見頂后,納斯達克指數也崩盤了,只是日經的上漲早了10年。標普500指數的漲幅沒有那麼壯觀,但仍然很耀眼。

  

  

  所以,要說重蹈1980年代日經覆轍,科網泡沫破裂前的1990年代的美股會是很好的案例。但當前的牛市不是。

  驚人的漲幅招致了投機狂潮以及最終破裂的泡沫。1990年代的美國,教師和警察們紛紛離職轉做日內交易者。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達到300-500%。

  類似地,早在十年之前,同樣的散戶快感也席捲了日本。20年間,日本的實際收接近翻倍。到了1980年代末,日本突然就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日本投資者在全世界範圍內「撒錢」。1989年,通過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索尼買入了好萊塢。同年,三菱買下了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一年後,一家日本財團收購了卵石灘(Pebble Beach)的所有4個高爾夫球場。

  

  日本投資者開始以駭人聽聞的價格購買藝術品。1987年,一家日本公司以近4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梵高的油畫向日葵。

  就基本面而言,九十年代的美國與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也很相似。今天的投資者大都把日本視為一個「警世寓言」:一個經濟陷入停滯和通縮,貨幣和財政引導已經失效的國家。但是在日本股市瘋狂的年代,其產業也有著無限樂觀的預期作為支撐,一如十年之後的美國科技公司。

  直到整個1960年代,製造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的心臟,汽車行業是美國工業可能已經無人可及的象徵。但在隨後的二十年中,日本汽車生產商拿走了美國市場接近30%的份額。到了1990年,從日本的凈進口已經佔到美國全部貿易赤字的60%。

  

  這種變化體現在了流行文化中。1986年,商業人士的必讀書籍是David Halberstam的暢銷書《大清算》(The Reckoning),該書講述了日產和福特——一個看似無可阻擋地崛起,一個看似要滅亡——背後的故事。同年,Ron Howard 和 Michael Keaton 的電影《超級魔鬼幹部》( Gung Ho,又名:《打工好漢》)大獲成功,影片描述了開在美國的日本汽車工廠是如何運用日式管理技巧的。毫無疑問,人們都跑到電影院里去看,日本人是如何做好所做之事的。

  

  日本公司不只是在製造業領域打敗了美國同行(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中國以及亞洲的一些其他國家)。它們的設計與品牌也更高大上。索尼也許是當時全世界最夢寐以求的品牌,它創新出新產品(隨身聽,Walkman),並主導現有的產品(電視機),就像今天的蘋果公司。2009年,蘋果賣出了創紀錄的2200萬台iPod;而在1991年,年索尼賣出了1億台Walkman。

  

  1986年,美國在世界半導體領域的銷售地位被日本趕超。有傳言稱富士通將收購仙童半導體,而IBM可能會是下一個。矽谷支柱性公司之一的英特爾,被迫裁員28%,其未來能否存活遭到了嚴重質疑。

  

  美國公司研究了日本的商業模式,就像九十年代末微軟和思科成了被研究的對象。麥肯錫在日本的掌舵人Kenichi Ohmae,成為了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大師和暢銷書作家,就成功的日本管理實踐向客戶和讀者提供諮詢。

  

  所以說,日股崩盤前投資者亢奮的情緒和日本產業享用的霸權,與九十年代的美股非常相似。但是,有一個重大的區別。

  日本通過成功的產業所累積的資本被投入到了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八十年代,日本六大都市的商業地產價格上漲了4倍。據說日本的土地價值4倍於美國,儘管後者的面積比日本大25倍。僅東京的土地價值就高過全美,東京皇居的地價據說是整個加州的兩倍還不止。

  

  房價上漲100%就導致了美國樓市泡沫,而後者又催生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當時日本樓市的泡沫是美國的兩倍還不止。

  

  就像10年前的美國,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吹大了日本股票:日經對日本房地產的上漲是亦步亦趨。

  

  直到1989年12月末,日本央行才對資產價格的膨脹做出來了姍姍來遲的回應,貼現利率被從2.5%提至4.25%,並於1990年提高到6%。一年之間,日經指數跌了50%。房地產價格也在接下來的四年中腰斬。

  隨著投資者信心被削弱,資產價格的下跌形成了一個負反饋螺旋。1993年,一位同事這樣類比日本投資者的心理:猶如一個不敢走出人行道的行人,因為如果嘗試了的話,他們已經被碾壓三次。

  在崩盤之前的十五年間,日經指數上漲超過了900%。與九十年代美國如出一轍的亢奮的投資者情緒,以及日本公司將會接管全球幾乎所有主要行業的信仰,共同驅動了日股的瘋狂。日本房地產泡沫則進一步吹大了股市泡沫,前者的規模兩倍於本世紀初美國所經歷的房地產泡沫。簡而言之,它是一系列里程碑式事件和併發事件的產物。

  所以,把美國科網泡沫和隨後的房地產泡沫(乘以2)加到一起,大概就是1990年導致日本股市崩盤的背景了。這也使得日股在那個年代的經歷和今天的美股並不相同。

223

主題

1233

帖子

264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5
胡言亂語 發表於 2017-6-27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的經濟膨脹是有目共睹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