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慶齡為何沒與孫中山合葬:一生為公 但死是私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20 0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網 鳳凰歷史

  核心提示: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她必須永遠陪伴在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但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董懷明,原題:《宋慶齡為什麼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

  宋慶齡於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生前遺囑,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宋慶齡為何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成為後人評說的話題。今天,我們將通過一些歷史資料為您揭開這一謎團。

  宋慶齡與孫中山在反對聲中完婚

  宋慶齡從美國畢業后,也加入了父親與姐姐的行列,協助孫中山處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靄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宋慶齡接替姐姐,做了孫中山的秘書。

  斯諾曾在30年代問宋慶齡是如何愛上孫先生的。她答道:「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

  1915年6月,宋慶齡特地為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意見,宋家上下像遭遇大地震一樣。宋嘉樹夫婦更是震怒驚駭,破口大罵孫中山。

  孫中山的友人亦紛紛表示異議,稱他與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

  1915年6月,孫中山將原配從澳門接到日本辦理離婚手續。10月的一個夜晚,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去了日本。10月24日中午,孫中山到東京車站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師和田家中辦理結婚手續,當時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

  宋嘉樹在女兒離家出走後,立即與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攔阻。宋慶齡向斯諾回憶說:「我父親到了日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徵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絕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係。」

  宋慶齡到了晚年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中山結婚,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很難過,心中十分沉痛。」

  宋慶齡選擇宋氏公墓

  1925年初,孫中山因病逝世,不到半年,他的好友廖仲愷遇刺中彈身亡。廖仲愷及其妻子何香凝都是最早的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宋慶齡)……」

  鑒於這段經歷,宋慶齡與何香凝關係非同一般。何香凝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慶齡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Aunty)。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何香凝逝世的9年後,宋慶齡病逝於北京。在逝世前半個月,她被授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稱號。很多人猜測,她會選擇與何香凝相似的方式——與孫中山合葬或是葬在中山陵。但在她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於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留下許多謎團。

  宋慶齡的遺願

  其實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宋慶齡的遺願。在她逝世前三個月,被她一直尊稱為「李姐」、16歲就到了她身邊幫助料理家務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慶齡囑咐李燕娥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的書面指示中,「畫了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

  宋慶齡為什麼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弔唁》一文中解釋說: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後作什麼特殊安排。台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思,她不曾參與過半句,也不願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為此花費國家、人民的錢財。

  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補充說: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績是他的功勛,她不應去分享。另外,中共建政前,國民黨中曾有人對她作為孫中山遺孀的地位妄加訾議(在1922年「中山艦事件」之前,雖然已結婚七八年,但國民黨內仍有人故意稱她為「宋小姐」,以示不承認她的「孫夫人」的身份),她氣憤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這也許可以作為另一個原因。她父母的墓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破壞,后經周恩來下令修復。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她必須永遠陪伴在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但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

  看來,個性嫻靜、內斂,思想卻絕不封閉、不膚淺的宋慶齡,給研究者們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

  宋慶齡與父母的感情

  宋慶齡把她身後的安葬看成「私人的事情」,安排與她的父母及家人、與終身為她服務的「李姐」葬在一處,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

  宋慶齡懷著某種歉疚之情依戀雙親,尤其是她的母親。已年過八十時,她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憶自己22歲時在上海不辭而別,投奔流亡日本的孫中山並舉行婚禮的樣子:

  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別信后,就乘下一班輪船趕到日本來,想勸我離開丈夫,跟他們回去。

  我母親哭著,正患肝病的父親勸著……

  儘管我非常可憐我的父母——我也傷心地哭了——我拒絕離開我的丈夫。

  1931年7月23日,宋慶齡的母親病逝於青島,流寓柏林的宋慶齡立即啟程回國。在火車上,當她聽一位親戚講述她母親患病及去世的經過時,十分悲痛,「幾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還是「文革」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宋慶齡傳》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總理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並在竣工后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並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慶齡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終之後,又重新換了墓碑,完全復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