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張愛玲:媽媽吻過那麼多男人的胸膛,卻不曾吻過我的臉頰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19 0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

  01

  張愛玲曾說:「女人這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

  張迷容易被迷惑,以為傷張愛玲最深的都是男人。

  其實,傷她至深的,一個是初戀胡蘭成,另一個是她的媽媽黃逸梵。

  張愛玲恨她媽媽到怎樣的程度呢?她媽媽臨終前,希望能見上她最後一面。她冷漠拒絕。

  

  圖片來源:網路

  02

  張愛玲的媽媽出生不凡。祖父黃翼升是李鴻章的副手。但她是姨太太生的遺腹子,同時出生的還有龍鳳胎弟弟。雖然生在豪門,但童年不幸福,致使她對親情很淡漠。

  22歲時,黃逸梵和張志沂結婚,郎才女貌。婚後生下張愛玲、張子靜一女一兒,看起來很美滿。

  但黃逸梵是新潮女性,張志沂是舊式遺少。婚後兩個人簡直是兩個世界的,總是不斷爭吵。

  婚姻生活不如意,一氣之下,不顧一雙兒女,就攛掇小姑子一起出門遠行,漂洋過海去求學。

  

  李鴻章女兒菊耦與子女(張愛玲的父親與姑姑)

  圖片來源:網路

  03

  黃逸梵出國那一年,張愛玲4歲,一去四年。

  育兒研究表明,0-6歲是小孩的情感依戀期、人格初步形成期。這個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張愛玲最需要的陪伴的時候,黃逸梵並不在。

  如果黃逸梵一直不在,估計張愛玲對母親的態度,也如對父親一般漠然。

  可是,她回來了,就在張愛玲8歲時。

  8歲是孩子剛剛對周圍事物有深刻記憶的時候,黃逸梵回國的時間把握得剛剛好。而且,她還給女兒帶來一段短暫的快樂時光。

  黃逸梵一回來,就像一道陽光照進了張家。

  原來打了過度嗎啡,就快死了的張父決心痛改前非,去醫院治療。

  隨後,一家搬到一所新的花園洋房裡。家裡有狗,有花,有童話書。

  家裡一切都是新的,黃逸梵給小朋友小權利,可以選擇牆壁該刷什麼顏色。

  張愛玲想把牆壁粉刷成橙紅色,媽媽告訴她:「背景不要塗紅色,紅色太近在眼前,沒有距離感。」

  可是小女孩張愛玲還是樂呵呵地把房間塗成橙紅色,不僅塗了自己的,還塗了弟弟的。

  張愛玲《私語》里寫到自己喜歡橙紅色那種溫暖而親近的感覺。就連藍椅配上舊的玫瑰紅地毯,不搭調,也覺得分外好看。

  張愛玲從小審美天分極高,很多文集均由自己配圖。

  她當然知道這些大紅大紫的搭配不符合審美,但只有這些溫暖、熱鬧的顏色可以表達這種久違的快樂。

  

  

  張愛玲發表的小說中常常可見她自己繪製的插圖

  圖片來源:網路

  04

  海子有句詩這樣寫:「寫信給每一個愛我的人,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當年剛收穫這種久違幸福的小女孩張愛玲就是這樣。《私語》里這樣記錄:

  「我寫信給天津的一個玩伴,描寫我們的新屋,寫了三張信紙,還畫了圖樣。沒得到回信——那樣的粗俗的誇耀,任是誰也要討厭罷?」

  她實在太享受這種有媽媽在、一家其樂融融的、溫暖而親近的感覺了。

  

  兒時的張愛玲

  圖片來源:網路

  05

  黃逸梵是留過洋的新女性,特別愛看書,尤其喜歡上廁所時看書。

  家裡訂《小說月報》,雜誌每月寄到了,便成了廁所讀物。

  某天黃逸梵讀到老舍的《二馬》時,忍不住坐在抽水馬桶上,一面笑,一面讀出來。廁所門外的女兒,也禁不住咳咳咳地笑了起來。

  就是那一瞬間,從小聚少離多的生疏母女有了心靈的共鳴。

  張愛玲是一個蠻偏執又蠻專一的人。多年以後,看過老舍的其他作品,也承認老舍的《離婚》、《火車》都寫得比《二馬》好,但她偏偏就最喜歡老舍的《二馬》。

  很明顯,她喜歡的不是老舍的《二馬》,而是因為媽媽讀過《二馬》。

  

  圖片來源:網路

  06

  張愛玲的媽媽不是傳統的賢妻良母,但是一個教育理念非常超前的媽媽。

  今天我們流行親子共讀一本書,早在八九十年前,她就先實行了。

  某天,張媽媽帶愛玲兩姐弟讀書,剛巧翻到書里夾著一朵花,她便順勢給孩子們談起她的歷史。沒想到,愛玲聽著聽著竟然掉下淚來。

  張媽媽敏感地察覺了愛玲的變化,對著弟弟說:「你看姐姐不是為了吃不到糖而哭的。」表揚她強烈的感知力和同理心。

  結果,張愛玲被誇得高興了,眼淚就干,還因此很不好意思。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是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告白,張愛玲一生最珍惜懂得。要愛她,必須先懂她。對於愛情如此,親情也一樣。

  年少時眼淚一干會不好意思,也許是敏感的心思被媽媽懂得,太珍惜這種心有靈犀的感覺。怕自己破涕為笑,會辜負了媽媽的過譽。

  太在意,就會小心翼翼。張愛玲很在意她媽媽的看法。

  07

  好景不長,張愛玲父母離婚。媽媽又漂洋過海去留學,留張愛玲姐弟跟父親生活。

  等到張媽媽再回國,又十年八年過去了。

  終有一晚,愛玲受不住父親和繼母的虐待,帶著瘧疾逃跑出來。

  她那時帶著母親當年給她的溫暖和光亮,以為到了媽媽懷裡,日子就又會明朗起來。

  只可惜,她母親冷冷地給她兩個選擇:一是拿著一小筆錢去讀書,二是嫁人。學霸張愛玲選了第一條路。

  

  左為穿著繼母舊衣服的張愛玲

  圖片來源:網路

  08

  選擇讀書,沒有經濟來源,就得伸手向母親要錢。

  張愛玲曾經坦言:「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事,因為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

  可是後來,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問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的毀了我的愛。」

  當時戰爭爆發,上海物價飛漲,黃逸梵沒有收入,靠祖上遺產生活,又愛打牌。張愛玲問她拿錢,常常要忍受她陰陽怪氣的謾罵。

  張愛玲在《私語》里提到:「看得出母親是為我犧牲了許多,而且一直在懷疑著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母親的家,不復是柔和的了。」「母親的錢無論如何我是要還的。」

  有人說,愛的標準有很多個,花錢肯定是其中一條。如果一個人有一千萬,給你買9999玫瑰,另一個有十塊錢,給你9塊,那后一個人更愛你。

  道理相似,張愛玲介意的怕不是媽媽給多少錢,而是她甘願付出的尺度。女兒要的不是錢,是媽媽給錢的爽快,是足夠的安全感。

  

  1937年張愛玲畢業照

  圖片來源:網路

  09

  比起錢,更讓張愛玲心寒是媽媽不信任她。

  張愛玲媽媽臨終時,希望她能去見上最後一面。她斷然拒絕,毫不留情。讓人匪夷所思。真是因為媽媽從前剋扣她那點錢,怕不至於。

  直到自傳體小說《小團圓》、《雷峰塔》、《易經》相繼面世,疑團總算解開。

  三部小說各抖包袱,一起對讀才發現,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張愛玲在香港讀書時,她媽媽不管她暑假期間的食宿問題。愛玲體恤媽媽生活不易,把手頭的800元獎金上交。結果,媽媽轉頭就把女兒的獎金輸在牌桌上。

  不僅如此,還在牌桌上懷疑「獎金」的來源:是否女兒和歷史老師私通獲得的「勞務費」?

  母親一面催促她親自前往老師住處道謝,另一面真當女兒洗澡時闖入浴室,檢查她是不是處女。

  《易經》中,楊露(張母)說:「我知道你爸爸傷了你的心,可是你知道我不一樣。從你小時候,我就跟你講道理。」而琵琶(張愛玲)只是大喊:不!

  琵琶的獨白卻是:爸爸沒傷過我的心,我從來沒有愛過他。還有沒有說出口的,可你不一樣。但你比他還過分。

  比起不給錢,不被信任,才是張愛玲的致命點。

  比起父親的漠然,母親曾經的愛和懂得如今變得信任全無,才是張愛玲無情的根源。

  最無情的愛玲,其實最有情。只是被最在乎的人傷害過,就再也沒勇氣敞開心扉。

  

  1966年的張愛玲

  圖片來源:網路

  10

  讓張愛玲心寒的還有媽媽撩漢大過天。

  自傳性小說《小團圓》里有這樣一幕場景:

  蕊秋(張母)去看九莉(張愛玲),看了一會九莉就急著走了,因為要急著去見小男朋友。男朋友已經佔據了媽媽生活的重心,即便她去看女兒,也是心不在焉。

  而蕊秋讓女兒陪她去海灘,如果突然從海水中冒出一個年輕人——小男朋友,媽媽會立刻讓女兒離開。

  女兒免不了嫉恨這個年輕人搶走了媽媽,對他的描繪自然也就很主觀地成為:「半截身子像馬——不是人,屬於動物類;一撮黑頭髮黏貼在眉心,有穢褻感。」

  因為和媽媽纏在一起,這個情人在女兒眼裡怎麼都不對。

  媽媽對親人理性,輪到戀愛這件事,又感性得近乎魯莽。她是為愛走天涯的人,可惜張愛玲分不到她的愛。

  11

  其實,張愛玲也嫉妒媽媽的美貌和魅力。

  說實話,張愛玲媽媽確實是個美人。純種中國大家閨秀,卻像中德混血美女,大而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樑、完美的身段。

  

  黃逸梵

  圖片來源:網路

  《小團圓》中還有不少情節無意間展露張媽媽的女性魅力。

  小說中項八小姐能「釣」到了畢大使,多少是因為蕊秋(張母)約會太多,漏下了畢大使這個老情人,才讓項八有機可乘,弄假成真。

  後來有人懷疑蕊秋是間諜,被迫從香港出走。畢大使到底不肯幫忙作證,因為太受刺激,他是為了她才追到香港,沒想到卻被另一個女人捉了去,她還是不愛他。九莉捕捉到了蕊秋的微表情,故作不在乎,嘆息。

  張愛玲曾經說:「一個有點姿色的女人,總愛在手裡抓幾個男人,不是為了愛,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又說:「一個女人,再好的,得不到男人的愛,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那時愛玲年方二十二,青春少女,還沒談過戀愛。看著老媽比自己還有魅力,天天撩帥哥。

  她到底是嫉妒那些奪走媽媽關注力的帥哥,還是妒忌媽媽的魅力呢?也許都有吧。

  

  穿大褂的張愛玲

  圖片來源:網路

  12

  張愛玲跟媽媽的關係非常特別,很在意,但又很隔閡。沒有安全感的母女關係讓張愛玲拒絕成為母親。

  張愛玲兩度結婚,第一任丈夫是大家熟知的胡蘭成。兩人愛得死去活來,把張愛玲的子宮頸都折斷了,但沒留下愛情的結晶。

  胡蘭成深知張愛玲恐嬰:「愛玲好像小孩,所以她不喜小孩,小狗小貓都不近,連對小天使她亦沒有好感。」到底知愛玲至深者,莫過於胡蘭成。

  第二任是美籍左翼作家賴雅。張愛玲跟賴雅其實是奉子成婚,那一年張愛玲36歲,賴雅65歲。那一年,也是黃逸梵逝世前一年。

  照說奉子成婚的套路,是為了孩子趕緊結婚。可是張愛玲是什麼人?她才不走尋常路。人家兩人商量好,一致認為,婚是要結的,孩子是要打掉的。

  《小團圓》中映射過這一幕:

  「生個小盛也好。」起初汝狄(賴雅)說,也有點遲疑。

  九莉(張愛玲)笑道:「我不要。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又有錢,又有可靠的人帶。」

  打胎用的是葯流,下午下藥,晚上才完成。

  「她可以感覺到腿上拖著根線頭,像炸彈的導線一樣。幾個鐘頭后還沒發作……

  夜間她在浴室燈下看見抽水馬桶里的男胎,在她驚恐的眼睛里足有十時長,畢直的欹立在白磁壁上與水中,肌肉上抹上一層淡淡的血水,成為新刨的木頭的淡橙色。

  凹處凝聚的鮮血勾劃出它的輪廓來,線條分明,一雙環眼大得不合比例,雙睛突出,抿著翅膀,是從前站在門頭上的木雕的鳥。

  恐怖到幾點的一剎那間,她扳動機鈕。以為沖不下去,竟在波濤洶湧中消失了。」

  看到這一幕,會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毫無母愛的人。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有個金句:「如果你認識過去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是的,因為沒有得到飽滿的母愛,所以抗拒成為母親。

  

  圖片來源:網路

  13

  張愛玲,一到美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國。

  後來寫自傳體小說《雷峰塔》、《易經》。上部女主角從父親的家逃到母親的家,下部披露了母親的種種劣跡,結尾卻讓小說里的女主角重返上海。

  原因很簡單,在香港那段時間裡,張愛玲與母親關係逐漸惡劣,反倒是八歲那年母親從國外回上海那一段,是她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回首一生,那一段,還是生命的亮色。媽媽,還是她最在乎的人。

  14

  相傳得知母親去世消息后,張愛玲獨自面壁而哭,大病一場。

  直到兩個月後,才有勇氣整理母親的遺物。母親為她留下一筆遺產。這讓她到美國后得以立足。有一次,一件小古董她就賣了860美元。

  晚年時,鄰居發現張愛玲常常面壁而坐,不知道在說些什麼。起初以為她在念佛,可是細聽,又不是。

  他禁不住問:「您需要幫助嗎?」張愛玲回過頭來,有些自嘲地說:「對不起!慢待您了,真有點不好意思!請您理解,我在與我的媽媽說話呢。來日,我一定會去找她賠罪的,請她為我留一條門縫!」

  人之將至,其言也善。人之將至,都想回家。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借曼禎之口說:「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世間的回不去,最遺憾的不是男女的錯過,錯過心愛的ta,還可能遇上更愛的ta,而是親情的錯過,只此一家,再無分店,並且過期不候。

  直到我懂得了你,原諒了你,媽媽,你還願意為我留一條門縫嗎?

  我們以為的大才女張愛玲,在媽媽那裡,也只是個索愛、要懂得的小女孩。

  

  中間為張愛玲

  圖片來源:網路

  簡介: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鍊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7重磅新書——《快樂的人,都有溫潤的趣味》正火熱銷售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