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過來,離我遠點兒!——多遠算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4-23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鍾與氏Darla 發表於  2017-04-21 21:16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在和人說話,氣氛投入而專註,對方忽然退了兩步。你無意識地跟上,對方過了一會兒又後退了!而且還踩到了地上的凹坑,一個猝不及防的托馬斯全旋!怎麼回事,難道我身上有怪味?還是對方想離開?事實上,更大的可能是,你捕獲了一個身體距離感不一樣的朋友。

  身體距離,或者說「空間關係」(proxemics),指人們運用空間的方式,這是由人類學家霍爾(Edward T. Hall)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術語。每個人在社會交往中都會保有自己偏好的空間距離,隨著情境的變化,這種私人空間的大小會有所改變。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我們會維持較大的私人空間,因此在擁擠的電梯里,你會看到人們姿態僵直,盡量避免接觸他人身體,眼神飄忽地看著別的地方。在相同距離下,兩個相識或親密的人站在電梯里,姿態會自然放鬆不少。

  霍爾認為,除了人們會對不同的社交對象產生不同的距離感之外,對「私人空間」影響最大的因素在於文化,不同文化成員的人際距離會有很明顯的差異。這一點顯而易見:在上海生活的時候,有些朋友總被我害得不停後退,直到一腳踩進水坑;而當義大利和美國同學出現后,默默踩水坑的人變成了我。

  

  芬蘭人等公車的景象可能會讓很多中國人覺得不可思議。圖片來源:Ville Seppänen/Twitter

  不過,仍然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距離感,比如個性(如焦慮水平)和性別。另外,還有些因素會和文化混雜在一起產生影響,比如氣候。有研究者還提出假說,認為在寄生蟲泛濫的地區,人們可能因健康顧慮而增大身體距離,畢竟許多寄生蟲是能通過接觸傳播的。

  為了搞清不同文化中人們到底離得有多遠,而這種距離感又究竟和哪些因素有關,心理學家們發了個大招:42個國家和地區的心理學家們聯合起來,調研了將近9000人,詢問他們願意別人多靠近自己,然後綜合分析了身體距離和參與者的性別、年齡,所在地區的氣溫、人口增長速度、寄生蟲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交叉相關關係。研究結果今年3月發表於《跨文化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在羅馬尼亞,不要離陌生人太近

  這個研究中,心理學家們詢問被試,面對陌生人、熟人或親近的人,他們能夠接受對方離自己多近,被試要報告這三種不同情形中自己分別能接受的距離。

  實驗結果發現,最不怕生國前三名是阿根廷、秘魯和保加利亞。他們報告與陌生人之間能接受的身體距離(社會距離)大約是80厘米,就比手臂朝前伸直的距離多一點兒。社會距離最大的前三名是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沙烏地阿拉伯,羅馬尼亞人和陌生人的身體距離達到140厘米,兩個人中間可以開過一輛三蹦子。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願意和陌生人、熟人、親密的人分別保持多大距離,點擊可放大。原圖來源:文獻[1]

  總的來說,各種文化中的人與他人保持距離的趨勢相對一致:和陌生人離得遠遠的,與熟人之間的個人距離也會相對遠。沙烏地阿拉伯人就是不愛湊一塊的典型:他們報告的社會距離、個人距離和親近距離(與親密的人的身體距離)分別是大約125、105、90厘米,和親近的人還隔著一根晾衣叉那麼遠!不過這也不絕對:一個陌生的羅馬尼亞人可能要用一根甘蔗戳你,你才會意識到他是在跟你說話,但如果你有位羅馬尼亞戀人,TA可能會和你保持伸手就能輕撫臉龐的距離(50厘米)。最愛黏在一起的是挪威密友:他們與陌生人隔著一米遠,但與親密的人距離不到40厘米,兩人之間塞不進一隻挪威森林貓。

  

  羅馬尼亞人:嘿,這位朋友……繪圖:Sarah

  人和人離得遠,可能是因為冷

  在這個「全球身體距離地圖」中,文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研究者使用描述統計手段檢驗了這些因素與身體距離的相關性。

  和他們的假設一致,溫度確實和身體距離表現出了較高的相關性。但它對人們身體距離的影響取決於這些人之間的關係——平均氣溫越高,人們和陌生人的距離就越近,和親密的人越遠(想想擠在一起也是挺熱的)。有趣的是,這也說明,原本對身體距離的文化假設確實需要把溫度因素給考慮進去——被認為是「熱情洋溢」的那些國家,事實上很多確實都挺熱的。而在氣溫低的地方,陌生人相距較遠,但親近的人喜歡挨得更近,作者推測,可能是因為親近能夠抵消一些寒冷帶來的負面感覺。

  非常可惜的是,以人際距離一公里著稱的芬蘭人沒有參與本次研究,可能是排隊報名的時候站得太遠,沒人看見(開個玩笑)。

  

  抱團取暖。繪圖:Darla

  除了溫度,研究者還研究了寄生蟲和人口增速的影響,發現這二者和人際距離的相關性並不顯著。此外,個人因素可能也在人們的身體距離偏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傾向於逐漸和他人保持更遠的距離。在所有國家裡,女性都傾向於和陌生人/熟人保持較大距離,而和親密的人更加親密。因此,和女性或年長的朋友相處時,記得為他們多留出一些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是根據目前收集到的數據描述了大體的趨勢和相關性。現實是複雜的,數據中也會存在許多特例。比如在加拿大,人們和陌生人的距離不怎麼遠,但和親近的人也不怎麼近。現實生活中,影響具體某個文化、某個地區或者某個人的變數不可窮盡,我們都是世界的孩子,我們也都是我們自己。在身體的距離感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

  所以,即使知道了全世界人喜歡怎樣的身體距離,你自己的距離感依然有待測量。你是總往後退的那個人,還是總在納悶別人為什麼往後退?在身體距離感上,你更像哪國人呢?(編輯:odette)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沙發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7-4-24 17:31 | 只看該作者
不喜歡太親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