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可以過的節儉,但不要隨便哭窮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4-23 05:3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哭窮中長大的。

  不過,也怨不得他們。

  家裡確實窮,他們即使不說,我也能感覺到那種貧瘠與辛酸。

  物質的極度匱乏導致我長大之後,在花錢這件事上,出現了三種規律:

  1,熱衷於便宜貨。

  2,熱衷於購買物質,而非購買體驗。

  3,不敢進行風險投資。

  經濟能力逐漸好轉+心智逐漸成熟后,這種癥狀已經有很大好轉。但依然會感覺到貧窮是最大的恐懼。

  這也是許多在貧窮中長大的企業家的一個通病。

  錢,他們有。但是,他們依然窮。

  那種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會讓他們把賺錢當成頭等大事,其他的一概置后,甚至忽略與無視。

  只有金錢的豐盛,才能讓他們忘記靈魂的缺失,避免看到自己的黑洞。

  這種葛朗台式的貪婪,並非源於創造的快樂,而是來自匱乏的恐懼。一切都是被動的。被控制的。缺乏自由根基的。

  

  這就不太好了。

  戴著黃金枷鎖的人生,雖然金光閃閃,但歸根結底,也是被奴役的人生。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貧窮感。

  貧窮可以改變,貧窮感卻會一生跟隨。

  今天的你我,已經走過了赤貧時代,本該令孩子免於匱乏感。但神奇的是,許多父母會人為製造匱乏的假象,讓孩子也呆在恐懼之中。

  比如,在商場里,一個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媽媽說:「我們家那麼窮,都快交不起房貸了,你還要天天要玩具,你懂點事好嗎?」

  在飯店,姥姥對孩子說:「我們只能吃一碗面,我們沒錢,吃不起好的……」

  孩子想要一雙旱冰鞋,爸爸說:「成天要要要,我又不是世界首富,哪有錢給你買……」

  「沒錢沒錢沒錢!」

  「窮死了窮死了窮死了!」

  是真的沒錢嗎?不是。是大人心裡沒錢。他們把這種擔憂、焦慮、不快樂投射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也重複相似的命運。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

  孩子長時間獲取這種信息,會從骨子裡覺得:我家太慘了,太缺錢了,太卑賤了,太灰暗了,我真的低人一等,沒人會尊重我、愛我……

  他執著於此,便無法體驗更高級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只有在滿足了低層需求后,才能向更高層進階。

  物質求不得,便一直求物質。

  錢求不得,便一直追求錢。

  如此一來,就會導致一個現象: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

  

  說到這裡,肯定有讀者會認為:哦,不能哭窮,所以一定要給給給。

  錯。

  注意(敲黑板,划重點啦):窮怕了的家長,會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拚命哭窮,一種是拚命炫富。

  哭窮,會讓孩子毀於恐懼;炫富,則會讓孩子毀於懶惰。

  許多窮人在有了一定儲蓄之後,自己大肆揮霍,也希望兒子能像只寄生蟲一樣生活。

  「兒砸,爸爸有的是錢!」

  「乖女兒,我們家住大別墅,開保時捷,我們是有錢人,你什麼也不用努力,好好玩就是了……」

  「寶貝,爸爸媽媽賺了很多錢,你只要快快樂樂地生活就行了……」

  這種狀態,滿足了孩子的豐盛感,但是,卻沒有激發孩子的成長動力。

  他學不會為自己人生負責。也學不會如何努力。

  

  他的創造欲與奮鬥欲,被父母的「我們有錢,你不用努力」給堵死了。

  

  於是,他的人生,只剩下錢。

  錢,就成了唯一的價值證明。

  既然是唯一的,那就要拚命地展覽。

  

  網上曾經流行過一個視頻,一個00后的小學生在鏡頭前展覽自己的包包:

  「你們這些窮逼,看到沒?我這個包包,是我媽在韓國買的,9萬,你們買得起嗎?窮逼,用錢砸死你們……這就是姐的豪氣……」

  看得人哭笑不得。

  但現實中少嗎?不,非常多。你我身邊就有不少。誰造成的?父母當然責無旁貸。

  但問起來,這類孩子的父母想法也簡單:愛。

  「我賺錢,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我生了他,我就要給他最好的一切!」

  可惜,真正「最好的一切」,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理念上的。

  

  川普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

  當選總統以前,他是美國著名的地產大亨,資產幾百億美元,哪怕馬上退休,自己也是富可敵國,孩子們一輩子錦衣玉食,什麼都不用愁。

  但是,川普有像中國部分家長一樣,不斷地「給給給」嗎?

  沒有。

  他怎麼做的呢?

  在很早的時候,他就對孩子們說:你是我孩子,我會撫養你長大。但你要明白,我的錢是我的錢。你要錢,自己掙。

  也就是說,他只提供學費和基本生活費,其他費用,孩子都要自食其力。

  比如,伊萬卡想要一個iphone7,想要一個LV,想要跟朋友圈去酒吧玩,都必須自己想辦法去賺。

  這不是因為川普摳門,而是因為他想要孩子明白:

  1.爸爸很有錢;

  2.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3.爸爸的錢是通過智慧、資源和勤奮賺得來的;

  4.你如果想有錢,也得通過努力去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孩子就會明白:

  父親是強大的,家庭是富有豐盛的,我是安全的,不用擔心貧窮和匱乏。

  但如果我要有很多財富的話,不能靠爸爸,我要自己負責起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努力奮鬥。

  如此一來,他就會產生動力,積極地面對生活,和他自己的未來。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不漁」。

  即,給孩子物質,不如給孩子財商;給孩子金錢,不如教孩子賺錢。

  精神上的財富,才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     電台配樂:李克勤《月半小夜曲》  ●

  妍妍對你說:

  

  我有個姐姐,但很捨得給自己買適合的「好東西」。比如十幾年前,她就買「例外」穿,那時我們工資只有幾百,但她的一條裙子卻要上千。她也不是什麼富二代,小時候家裡姊妹多,母親把化肥袋子洗洗乾淨,縫紉到一起做窗帘;還給她用麵粉袋子給她做了很洋氣的裙裝……她說,自己不亂買東西,會買真正適合的,「一季添置一件喜歡的,慢慢就有了自己的風格啊」。

  我也一直覺得,「窮」毀壞的不是審美,而是心態。很多人,已經很有錢了,但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吃相很難看,多少奢侈品都堆砌不出內心的安全感,讓人哀傷。

  在這個逐利的時代,比起那些虛妄的「成功感」,我真的還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在平凡生活中發掘讓自己滿足的小確幸。

  妍妍

  

  周沖,80后老女孩,2015年離開體制,放棄公職,從事自由寫作。本文經授權轉自「周沖的影像聲色」(f***_your_dick),這是一個文藝而理性的公眾號,以文藝的筆調,以理性的思維,剖析人間事與人間情。

  

  你 就 是 幸 運 讀 行 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1: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