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新特首的八大挑戰

[複製鏈接]

1509

主題

2572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1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貝love 發表於 2017-3-27 1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五屆香港特首選舉結果已經出爐,林鄭月娥在中央加持下高票卻驚險地當選,成為第一位女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履歷豐富,有著長達37年的行政管理經驗,曾在特區多個部門任職,作風硬朗,能力比較突出,獲得過「好打得」稱號,符合中央政府「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中央信任」的要求。但也因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表態和普通香港人的認識或期望存在相當距離,以及因為中央在選舉過程中排他性的過度加持,招致了相當大的群體性逆反心理,從而拉低了港人對她的支持力度,並導致所有民主派選票完全不支持她。現在,不管怎樣,林鄭已經成功當選,我們在為她祝賀之餘,亦要提醒她正面臨著八個重大挑戰。





香港前政務司長林鄭當選為香港首位女特首


第一,重建市民信任的挑戰。曾一度是所有官員中民望最高的的林鄭,自宣布參選以來,民望就一直低迷不振。《香港01》選前獨家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民調顯示,林鄭的支持率長時間遠遠落後於曾俊華,甚至不足三成。儘管這一民調並不盡然反映社會現實,但也足可見她的認受性之低,或者說,和中央政府要求的「港人擁護」還存在相當距離。依照現有選舉機制,認受性低並不妨礙林鄭當選,但她若不能戰勝這個挑戰,勢必如她之前的三位特首一樣,在未來施政中必將舉步維艱。所以,對於林鄭,她當選后的當務之急,就是必須改善強硬形象,爭取市民信任。


第二,解決香港政治矛盾的挑戰。香港自回歸以來就存在著結構性政治矛盾,尤以建制和泛民的矛盾最為突出。兩派之間因為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長期撕裂,甚至毫無建設性地、情緒化地為了反對而反對,立法會「拉布戰」如同家常飯,不僅阻撓了本地政策辯論,令許多本對市民有利的政策難以推進,導致深層次經濟矛盾無法解決,反過來也進一步激化了香港的政治矛盾。港獨激進本土正是趁此機會快速崛起,在年輕人中不斷攻城略地,並把香港政治力量由建制派、泛民兩派對立,變為建制派、泛民、本土和港獨的四分勢力。而林鄭所以能獲得中央政府信任,一個原因正是反港獨立場堅定,但也由於她在與泛民、年輕人溝通時姿態強硬,令其競選之路一直被泛民和年輕人杯葛。現在既然特首選舉已經結束,林鄭就必須以香港的特首而非建制派的特首來要求自己,用最大誠意去彌合撕裂,團結港人向前走。


第三,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挑戰。香港問題說到底,還是經濟而非政治問題,而繼續追究經濟問題產生的根源,則和香港的官商共治模式,以及對自由資本主義毫無質疑的原教旨心態密不可分。自由資本主義催生了香港經濟活力,但也使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原教旨心態則讓這一根深蒂固的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檢視。其後果不單令香港經濟活力每況愈下,被深圳逐漸趕超,而且還造成了社會的結構性固化,把年輕人推進了港獨陣營。林鄭曾擔任過港府扶貧委員會主席,理應對此有清醒認識,她絕不可再抱著自由資本主義的神主牌不放,必須要看到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本質,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展現出解決矛盾的魄力。而林鄭能否「跳出香港來研究香港」,真正用好香港的戰略地位,發揮其制度和市場優勢,讓北京對香港經濟的幫助不止是「輸血」,也是其一大挑戰。


第四,守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挑戰。歷史讓香港人選擇了民主制度,而且香港人已經將之視為核心價值。如果說回歸前因為處於港英殖民統治之下,民主只能暫時讓位於反殖民,那麼回歸后,民主無疑已經是港人的圖騰。遺憾的是,2015年政改失敗,港人追求自由民主之路就陷入窒息。針對港人情緒,林鄭曾在競選政綱表示她「明白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對普選的訴求」,任內將盡最大努力在人大「8·31」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氣氛。既然如此,林鄭就必須直面挑戰,重啟政改,為港人爭取並守護住民主這個核心價值。


第五,去殖民地意識的挑戰。香港曾被英國殖民長達一百五十年,后又在有意無意間成為接納內地難民的避難港,包括內戰,也包括文革、「六四」等事件的逃難者。這使許多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迷惘乃至錯亂,導致港人產生「恐共」、「仇共」情緒。「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對左派的全面清理和系統的殖民地教育,更令殖民意識深入人心。1997年,出於香港平穩回歸的考慮,殖民地意識不僅未得到檢視,反而不少港人將「一國兩制」片面理解成香港先進位度抵制內地專制制度的屏障,致主權雖然回歸,人心卻遊離於國家。現在她的責任是需要讓香港人去認識中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不再是他們一直理解的文革、「六四」時的中國,連西方大國都已經刮目相看,香港也需要去除偏見。





從特首選舉當天的抗議來看,林鄭特首生涯注將面臨重重挑戰

第六,重建央港互信的挑戰。因為在「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的認知差異和矛盾積累,央港互信從未像現在這般嚴峻,相比回歸前,香港廣為流行的大中華主義,長期被治港機構壓制的泛民都主張「民主回歸」,近些年來情況已然改變,央港政治互信缺失也愈來愈重。今次特首選舉,中央及治港機構以罕見高調姿態強勢介入,公開主張支持林鄭,更是激起了港人逆反心理和政治猜疑。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變,林鄭既然深獲中央信任,就應不負所託,扮演好港人和中央的介質角色,以切實行動來彌合陸港矛盾,重建央港互信。


第七,重新定義香港地位的挑戰。香港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崛起,最關鍵的原因不是因為香港奉行資本主義,而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內地政治封閉時期,香港是西方與中國內地的橋樑;在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時期,香港既推動了這一過程,也和內地的龐大市場形成對接。而在近些年來世界經濟格局再次發生改變,內地在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后,已經成為亞太乃至全球經濟中心之一,連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尋求搭中國經濟的順風車向上發展的時候,本有近水樓台便利的香港,反而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離心力。如果狹隘地僅將眼光局限在本地,無論香港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無解。香港想要解決問題,發展自己,就必須抓住中國正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機,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上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實現二次騰飛,林鄭要引導港人建立這樣的認識。


第八,踐行「一國兩制」的挑戰。「一國兩制」作為陸港兩地最大公約數,是香港最主要的政治實踐,在過去二十年確保了香港平穩回歸和持續繁榮。但在近些年,「一國兩制」亦遭到愈來愈嚴峻的挑戰。一方面許多內地人認為今天中國已經「現代了」、「強大了」,常用「一國」的大棒來檢視「兩制」下香港的不同聲音,上綱上線,甚至有些治港機構和官員將官僚主義習氣帶入香港,讓「兩制」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不少港人又以「兩制」來排斥陸港正常交往,試圖將香港自外於中國,挑戰「一國」紅線。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香港整體利益,以「一國」來擠壓「兩制」,香港將難以稱其為香港,以「兩制」來對抗「一國」,更是覆巢之下定無完卵。作為新特首的林鄭,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要完成這個挑戰並不容易。


要注意的是,上述八大挑戰並非今日才有,而是自香港回歸后就一直存在,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第一位特首董建華上任之初躊躇滿志,最終卻因施政不力以身體不適為由半途辭職。第二位特首曾蔭權任內忽視深層次矛盾,貧富分化持續擴大,甚至自己也被富商圍獵。第三位特首梁振英政治忠誠固然經受住考驗,但也因鬥爭性太強,進一步加深了社會撕裂,讓港獨趁勢興起,他本人也成為首位未能連任的特首。三位特首的前車之鑒,林鄭必須借鑒。她若能戰勝這八大挑戰,就會以首位成功的特首載於香港歷史,若不能,不過就是第四位特首而已。

1509

主題

2572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100
沙發
 樓主| 貝貝love 發表於 2017-3-27 16:22 | 只看該作者
充滿挑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