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倘若扶蘇不死,天下又將何如?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7 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若扶蘇不死,則天下如何?

  不死情況之一:

  趙高造矯詔,依然妄圖顛覆江山;然在勸誘拉攏李斯共成「大事」之際被後者毅然拒絕,即:李斯在聽聞趙高所述的驚天密謀以及對李斯現今、未來處境的一番看似透徹的分析之後,一反其本人性格常態,表現出令趙高怎麼想也想不到的在關鍵問題上的堅毅、不妥協的態度,並下令立即誅殺趙高,粉碎其陰謀,原樣發出詔令:令太子扶蘇繼承大秦衣缽(立即回咸陽,但不要有大動作,搞出大動靜)。但個人認為李斯不會在此同時向天下發布始皇大薨的檄文。

  原因有二:六國舊部和部分心懷鬼胎、握有兵權秦軍將領會伺機而動,在群龍無首之時去爭當這條「首龍」——這是出於對國家政權國家安定局面的考慮;而若天下大亂,又有誰會承認自己這個始皇時期的丞相?——這是於己。屆時始皇的詔書真的便只是一紙空文…... 接下來的事便是扶蘇接詔,回到咸陽,再天下大喪,繼承王業,續寫大秦恢弘。

  扶持正統是對自己丞相之職大力鞏固,取得將來扶蘇集團信任,融入扶蘇集團的絕好契機。當時趙高決心拉攏李斯時「站在李斯的角度」對其未來的發展做了「展望」,為其權衡利弊了一番:高曰:「君侯才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何如?」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

  就是這樣一番話,使當時的李斯糊裡糊塗的踏上不歸路。如果李斯能再仔細的想想:如若依趙高之計,李斯現以居丞相之位,即使計成,也不可能再有擢升;而趙高卻是直上青雲,黑馬一匹。拉攏我,實際上就是利用我李斯現今的丞相之位之名之威信,實現自我膨脹的野心。

  且此事一旦暴露,滅族之外,臭名萬世之餘,此事萬萬做不得,百弊無一利;如若拒絕,支持正統。絕對是奇功一件,即便李斯和扶蘇之前有芥蒂,但李斯在幫助始皇統一中國和鞏固中央集權方面有重要貢獻,且以此表對大秦之衷心,以此作為徹底投入扶蘇集團的「投名狀」,不僅丞相之位穩矣(在這種情況下李斯是絕對不會被扶蘇棄用的),萬世英名具在!

  

  不死情況之二:

  趙高造矯詔,如正史一般,成功的拉攏了李斯,下令公子扶蘇,大將蒙恬自裁,扶蘇本欲自裁,被蒙恬勸阻,決心為自己正名,舉兵討伐胡亥趙高集團。

  1、扶蘇蒙恬集團進兵突擊咸陽

  直接殺回咸陽,佔領國都,推翻趙高胡亥政權。在上郡或其他大郡縣建立根據地,穩住陣腳,伺機而動。這兩點都和上述兵力的寡眾有著直接的關係。

  直接殺回咸陽。這是在扶蘇蒙恬集團沒有形成較大的兵團規模的前提下的一種策略。從上郡到咸陽之間只有一個北地郡,阻力並不大。且當時秦國主要兵力放在邊關的防守上,只有國都有拱衛咸陽的二十餘萬兵力。在咸陽主掌兵權的是桓峰,蒙毅等人。

  屆時裡應外合,咸陽即下!!!但此策略從速,可以說扶蘇蒙恬集團更像是一隻突擊隊,利箭一樣的射向咸陽!

  選擇合適的郡縣作為討伐根據地,伺機而動。這是在扶蘇集團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兵團規模,且戰力強大。攻下一個適合的根據地(近咸陽,遠邊關,規模大,沒有六國舊部),並且建立周圍的衛星小郡縣。近咸陽:出於後勤補給,戰線考慮,對咸陽偽政施加強大壓力;遠邊關:邊關會受到秦軍重兵和少數名族兩重巨大壓力;規模大,周圍建立衛星小郡縣:有情況時不至於被兵臨城下,成為一座孤城。互成犄角之勢;沒有六國舊部:消除除了對抗偽政外一切力量資源的消耗。

  

  2、扶蘇兵力並不佔優,但可徵兵討伐

  據史料記載,扶蘇因數次直諫始皇焚書坑儒等暴政行為,被始皇一怒之下派往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併兼抗擊匈奴,意在使其在邊疆修築長城和真刀實槍中鍛鍊出剛毅果敢的性格。總兵力三十萬,皆為沙場歷練精銳之師。

  但在扶蘇蒙恬宣布舉兵討伐,維護正統之時,三十萬兵力個人估計會只剩下20—25萬左右:雖說扶蘇有「信人而奮士,剛毅而武勇」之名,蒙恬有「蒙氏一族忠於大秦,世代累功」之威,可在當時,「起兵造反」是為人不恥的,「歸於正統,忠於正統」的思想會使士卒向趙高胡亥集團倒戈。再說下當時秦國軍力的分佈情況:遠征南嶺軍團有50萬,拱衛京師咸陽的有二十幾萬,守備原六國土地的軍力也有近幾十萬。

  從這裡看,扶蘇蒙恬的軍事力量並不佔優,而確立優勢的辦法就是擴軍,怎麼擴?用扶蘇之名,用 蒙毅之威。

  這點看似和上述有些矛盾:既有扶蘇之名,蒙毅之威,原先的士卒又怎麼會倒戈?庶民百姓又怎會相隨?這其實是士卒與百姓在這點問題上觀點的差別:倒戈的士卒有著跟誰不都是跟,跟著「叛賊扶蘇」不如跟著「名正言順的胡亥」的想法,有著不願意當「土八路」的想法;而願意相隨的百姓早已經被暴秦壓抑久矣,追隨扶蘇蒙恬討伐既能擺脫現今暴秦的壓抑,又是名正言順的在行討伐之事的。

0

主題

1209

帖子

36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00
北極天翁 發表於 2017-3-28 01:25 | 顯示全部樓層
覺得歷史上少提了個重要人物,按秦律邊防軍隊調動需要秦王丞相司馬都尉一起決擇才能生效,秦二世無法調動邊防軍的原因不在丞相,那誰是當時的國防部長?北邊防軍統帥蒙恬和南邊防軍副統帥趙佗都曾派人入咸陽問是否可奉令回軍中原平定各路叛亂,但一致無法得到有效命令,趙高不讓將領見秦二世,國防部長也未明確下過百萬鐵甲邊防軍平叛的命令,這就推斷出要麼此國防部長要滅秦,要麼趙高是趙國死間要報滅趙之仇因而軟禁秦二世坐視天下大亂。如果秦二世能調動邊防軍,平定項羽應是很容易的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2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