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掌握這些知識,你的認知將提升一個檔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1 0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盛武 程序人生

  本篇文章將分享一些人人可能都會用到的臨界知識,或者叫成長方法論,這些知識將幫助你加速成長,實現彎道超車。作者是CSDN博客專家唐盛武,ID:anda0109

  複利效應

  

  複利效應被愛因斯坦稱為人類的第八大奇迹,其他七大奇迹分別為:埃及古金字塔,奧林匹克亞宙斯巨像,阿耳忒彌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亞歷山大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羅德港巨人雕像。

  有這樣一個故事:舍罕王打算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國王問他想要什麼,他對國王說:請你在這張棋盤的第1個小格放1粒麥子,第2個小格里2粒,第三個小格4粒,以後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然後把這些麥粒都賞給你的僕人吧!國王答應了要求,結果才發現,就算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麥粒全拿來,也滿足不了要求。

  那麼宰相要求得到的麥粒是多少呢?總數為:1+2+4+8+……+2^63=2^64-1,結果是1844億億。

  這就是複利的效應,剛開始複利效應是很微小的,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非常驚人的效果。用數學公式表示就是F=P(1+r)^n。其中F代表終值,即期末本利和的價值。P代表現值,也叫期初金額。r代表利率。n代表計算基數。

  我們或許都學過這個公式,但我們卻很少把它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複利的本質

  複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生活中凡是符合這一規律的事情,都可以視為複利效應。比如,知識可以指導行動,反過來你的行動又促進了你的認識,加深了你的認知,從而會更好地指導你的行動。其實,知和行就是一個人人生活中都會用到的複利效應。現在更加加深了對知行合一重要性的理解了吧。

  複利效應的應用

  如何利用複利效應呢?首先,我們要在生活中找到「A導致B,B加強A」這樣的事情;其次,我們要儘可能地提高這件事情的利率;最後,我們要加強這件事情重複發生的可能性。

  這樣做之後,我們才可能進入複利模型帶來的加速成長階段。舉個例子,在我們收入不太高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收入拿出一部分用於投資自己的學習,通過學習提升我們的價值,從而帶來更高的收入,這就是投資自己的複利效應。

  概率論

  

  我們都學過概率論,但我們可能真正把它用起來的卻很少。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假設和決策都需要基於概率論來做出。

  概率分為兩種,物理概率和主觀概率。物理概率也叫頻次概率,是指一件事情發生的頻次占結果總數的百分比。比如擲骰子擲出1的概率是1/6。這是一個通過統計就可以直接計算出來的概率。

  主觀概率是沒有一個清晰準確判斷的概率。比如,明天老闆心情好的概率是多大?明天出門遇見女神的概率是多大?那麼怎麼提高主觀概率的準確性呢?答案是信息質量。我們掌握的客觀事實越多,主觀概率的推測就越準確。比如你想送給你暗戀的女神一雙運動鞋,但你擔心她不喜歡粉紅色。依靠猜來判斷,她喜歡和不喜歡粉色的概率各佔50%。不過你可以通過獲得信息來校準這個主觀概率,比如去觀察一下她衣服的顏色,或者收買她的室友獲得一些信息,或者從她的朋友圈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這時候,你猜對的機會就大的多,因此你打動女神追到女神的概率也就大得多。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獲得更多信息,我們就能夠提高主觀概率的準確性。

  了解了概率對我們生活決策的影響,我們就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幫助我們應對不確定性,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

  下面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決策樹理論」。一棵典型的決策樹是這樣的:

  

  畫決策樹的方法:

  1、列出你想要實現的目標或者解決的問題;

  2、在它的右側畫出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所有方案;

  3、在所有的方案下面再列出這種方案可能的各個結果及其實現的概率。

  舉個例子,你已經工作三年,想要進一步增加自己的收入。你的可能選擇:

  1、自己創業當老闆;

  2、做一份兼職收入;

  3、在公司更加努力工作,爭取加薪。

  那麼你是應該創業,還是兼職,還是更加努力的工作呢?下面用決策樹的方法來思考一下。

  

  那麼怎麼做決策?計算每個方案的可能收益,比較高低。方法是:把一個方案下每個結果的收入和它的發生概率相乘,然後求和。得到收益最高的就是我們要做的選擇。

  這裡可以看出,對概率和結果的主觀判斷的準確性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了我們最終要採取的行動。那如何減少主觀判斷的偏差呢?一個重要的方法是使用外部視角,外部視角就是在判斷問題時能夠退一步,做外部的觀察,從整體分佈概率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判斷就能更加準確。

  我們得出相對準確的概率,並以此為基礎做出判斷,只能說明我們獲得預期結果的概率比較大,並不代表預期的結果必然發生。同樣對於小概率事件,也並不代表不會發生。因此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為大概率堅持,為小概率備份。

  如果我們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續投入,大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極大增加。列確切地說,我們在高期望的事件上持續投入堅持下去會獲得高期望收入。

  同時我們要有冗餘備份、安全備份,防止小概率事件給我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比如我們的電腦硬碟壞掉的概率是很小的,但為了確保安全,我們往往要把重要的資料進行備份,以防萬一重要資料丟失造成重大損失。

  黃金思維圈

  

  黃金思維圈最基本的應用就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問「為什麼」,也就是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黃金思維圈就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我們看問題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同,也就是事情的表象;第二個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要做的事情;第三個層面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舉個例子,西蒙在TED演講中舉了一個關於電腦行業的例子,大多數電腦生產商思考和表達的問題,都是在what的層面。他們在營銷時,大多是說:

  我們生產的電腦性能非常好,使用便利,要買一台嗎?

  這是站在what的層面去思考,我們是做什麼的,我們有什麼特點。

  而蘋果公司做營銷完全不一樣,它傳達這樣的理念: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突破和創新。

  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是把我們的產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界面友好。

  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

  這兩種情況,同樣是在銷售電腦:一個是從What層面出民,我們做了什麼,我們的什麼特點;一個是從why出發,我們為什麼存在,我們為什麼生產不一樣的東西。

  當我們能夠從why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他人建立信任和共識。上面的這個例子也就是營銷的最高境界:營銷你的價值觀。很多企業講情懷,講價值觀,實際上是用更加底層的思考做營銷。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1 02:26 | 只看該作者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需要用到黃金思維圈。比如領導安排你去開會,你需要思考開會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領導讓你貼海報,你需要思考,為什麼要去貼海報,通過貼海報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只有這樣思考,你才能更好地知道how,也就是怎麼去做。而不是領導讓你開會,你就去開會,領導讓你貼海報你就去貼海報。

  擁有這種思維方式,你就能別人更快更準確抓住問題的關鍵,從而擁有更加有效的決策和行動。

  比如你是一家水果店的老闆,你的特色是水果新鮮。所以在店裡張貼著「新鮮水果,快遞送達」之類的宣傳語,然而生意並不是那麼好。那麼怎麼讓你的水果店脫穎而出呢?

  我們用「為什麼」的方法詢問一位購買水果的典型顧客:下班后的媽媽。

  問:為什麼大家喜歡新鮮的水果?

  顧客:我覺得新鮮的水果味道最好。

  問:為什麼味道好對你這麼重要?

  顧客:因為味道好,我的小孩就會喜歡。

  問:為什麼小孩喜歡吃水果對你很重要?

  顧客:水果對他的健康好。

  問:為什麼孩子的健康對你這麼重要?

  顧客:因為我想要做一個好媽媽。

  問:為什麼照顧家庭對你很重要:

  顧客:這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我們發現購買水果這一動機的背後,是媽媽守護家庭安全、健康,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的底層價值觀動機。因此我們可以將原先what層面的宣傳語,改成類似「我們與你一起守護家人健康」的觀點。

  在處理很多問題時,我們都可以用黃金思維圈,多問why,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而產生有效的how。

  系統思考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部分性質通常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們的組織,它們組合起來的模式和形式,也就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

  魏則西事件后,我們普遍在說兩件事:百度太可惡,為了利益沒有道德底線;莆田系醫院太可怕,背後黑幕多。

  這種看問題最後都歸結到人的品性和黑幕上,對我們理解現在、預見未來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我們先拋開這些道德評判來分析,是不是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從系統思考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有兩個假設很重要:

  一是系統 結構決定「部分」的行為。系統中的事情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系統的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所決定的。理解百度、莆田系的行為,要看它們互動的結構,結構決定行為。

  二是系統 不是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而是迴路網路關係。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是說:因為百度、莆田系壞,所以導致嚴重後果,進而我們要抵制、消滅他們。系統迴路網路是指系統中每一件事都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相反,每件事都相互影響。因而,進行更深入思考的關鍵就是,從事物互動的關係入手,而不是從事物本身入手。

  下面對魏則西事件做一個簡單的關係分析:

  

  百度A推薦醫院B給用戶C。

  用戶群體C看到B的概率,影響著B的業務成交量。

  B成交量越大,就越願意支付推薦費給A。

  這件事可以概括為:中介A,把不合格的B,推薦給了C,造成C的損失。百度作為中介A,向C推薦了有問題的B,是不是說明百度太可惡了呢?

  系統反饋的秘密

  作者因為交通擁堵,在京東第三方買了一輛自行車,收到貨后發現零件缺失,而且明顯是一輛二手車。作者進行了投訴,要求退貨,最終商家不僅給換了全新的自行車,還贈送了車座、指南針等額外的禮品。之後又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請求作者把差評刪除一下。

  這件事情的本質和魏則西事件是一樣的。都是在第三方的推薦下,購買了不合格的服務。

  但是這兩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卻不同,是因為自行車代理商的道德水平更高嗎?可能有這種因素。但是從系統思考的角度看,百度和京東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差別:系統反饋。

  京東的系統里,消費者對以對B的產品質量進行即時的公開的評價,而評價的結果會對潛在的用戶C產生影響,B的廣告效果不僅靠A的推薦,還有C的評價。因此B為了利益最大化,是有動力對服務質量進行改進的。

  

  而在魏則西的案例里,用戶對醫院服務的評價缺乏有效的反饋渠道,也沒有公開的評價體系。最後魏則西的反饋是在這個系統之外的「知乎」上進行的。因此,在百度的系統里,用戶C的反饋有一個極大的延遲,大到出了人命。

  

  在一個系統中,當信息的反饋有時滯時,很容易讓系統中的其他部分產生「沒什麼問題」的假象,進而讓系統產生錯誤。

  百度系統里,由於用戶對醫院的評價沒有反饋渠道,所以百度無法得知自己推薦的醫院有什麼問題。直到有一天,百度發現自己在了眾矢之的,百度也覺得冤枉:我查了醫院證件,醫院騙人我也管不了啊。

  系統的時滯讓我們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出正確的評估。就像一次粉塵的排放,似乎對環境並沒有什麼影響,直到有一天霧霾籠罩世界,我們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培養系統思考能力

  作者提出了幾個訓練系統思考能力的線索:

  1、關注「關係」而非「事物」。養成從分析關係和事物彼此間的影響入手,是培養系統思考習慣非常重要的一步。

  2、分析系統結構,也可以從歷史情況入手。除了分析現狀的關係外,從歷史資料中找到系統行為和時間之間的變化趨勢,是幫助我們理解系統運作的重要線索。

  3、獨立思考,快速試錯,觀察系統的結果。要構建獨立思考能力,就要區分觀點和事實,要觀察真實發生的狀況,而不是聽別人解釋。

  4、系統的關鍵解有時在信息制高點。曾經有一個開發商在給小區裝電錶的時候,因為工程原因,一部分房屋的電錶安裝在了地下室,一部分安裝在了房屋的門口前廳。沒有其他區別的情況下,電錶在門口的農行用電量比電錶在地下室的家庭低了30%。差別僅在於電錶是否容易被人看到!

  這個例子的啟發:及時反饋,對系統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有時候你不成功,不是因為你努力,只是幸運地處在正確的位置。

  二八法則

  

  人脈的價值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個人賺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可見人脈關係的重要性。下面就借人脈管理來說明「二八法則」。

  在人脈管理中的二八法則就是,20%的人脈給你帶來80%的價值。那麼你的人脈中,20%的是誰?

  人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情感,提供情感慰藉;

  2、信息,提供信息情報;

  3、能力,分享資源能力。

  在人脈關係中,可能大部分是與我們有著相同背景、差不多生活經歷的人,比如同學同事,這種人脈佔80%;而那些與我們有著不同生活經歷和背景的人只佔少數的20%。由於80%的人和你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共同的專業背景,你獲取新信息的概率要低很多。而在人脈關係中20%的非重複關係在信息獲取方面發揮著80%的作用。

  那麼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從而完成資源分享呢?有兩個方法:

  第一、自我暴露。和別人分享一些小秘密,或者去分享一些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的話題。

  第二、做一個給予者。要想別人同你分享能力,首先我們必須願意分享自己的能力。如果只想索取,最終將會被整個網路排斥。

  所以,當我們花時間和重要的人脈進行深入的交流,堅持做一個給予者,真誠待人並主動分享自己的能力時,我們就能夠和我們的人脈圈共享資源和能力。

  人脈管理與二八法則

  我們人脈圈中20%的關鍵人脈是誰?和自己擁有差異資源的人。

  那為什麼很多領域都會出現二八定律呢?比如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20%的客戶帶來80%的利潤,20%的品牌佔有80%的市場……

  要理解這個現象,就要理解我們的世界是一個相互影響的系統。只有用系統思考的視角來看,這些現象背後才有答案。二八法則只是一個表象,真正推動這個結果的關鍵是系統正反饋。

  在這個世界系統中,很多初始條件是相似的,但一些起因素的效果會不斷疊加,產生累積的正反饋效應(複利效應);最終整個系統就會出現不平等的分佈。

  在人脈管理中,我們擁有更多跨領域的重要人脈,就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解決問題;有了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有更多人願意與你合作從而形成正反饋。在一個複雜的系統中,初始條件的細微差異都會帶來巨大的結果差異。

  理解了一點,我們能夠通過提前分析系統中哪些因素可能持續累積正反饋,最終影響資源分佈結果,從而未雨綢繆,提前進行準備工作,只到產生二八效應。

  總結

  

  面對這個擁有相互影響關係的複雜世界系統,我們必須學會使用這些臨界知識: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系統思考,二八法則等理論,來處理這個世界的複雜事物,來更加科學地思考和決策,從而採取更加有效的行動,加速我們的成長。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3
ChineseInvest88 發表於 2017-3-21 23:48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