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七個歷史常識騙了你上千年 也許你還信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2-26 01:5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古代的和尚不吃「葷」真的指不吃肉嗎?

  

  這種看法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說法,現代漢語中,「葷菜」也代指肉類食品,其實,這種看法卻是壹種由來已久的錯誤,實際上,不單是古代的和尚和道士不吃葷,連士大夫也不被主張吃「葷」。

  這種「葷」,您要以為是肉類,那就錯了。「葷」的偏方是草字頭,是壹種植物。在周禮中,「葷」是特指壹些類似於大蒜、蔥、薤、韭菜和芫荽(香菜)這樣的特殊的蔬菜,因為它們吃到嘴裡,嘴會產生異味,十分不雅,所以不被士大夫所喜愛和接受。

  後來,禮崩樂壞,士的地位下降了,成為信奉儒教的知識分子的代稱,因此不食「葷」也成了士人主張的壹種君子之好。這下,您還會以為忌「葷」是指不吃肉嗎?呵呵。2古代的正史全是為「帝王將相所立」的被篡改的假史嗎?

  

  這種看法盛行於壹些偏激的憤青和歷史愛好者心目中,受魯迅先生的言論的影響,很多人產生了這種不被毛澤東所認同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古代的史官,最早設立於夏朝,到了商代,成為壹個重要的職業,最早的歷史記錄是指奴隸制王朝對祭祀大事和國王國君出行的記錄,比如甲骨文,比如春秋時秦襄公的石鼓文(唐時發現於陜西扶風縣周原)。

  因為它是記錄性質的東西,所以都是據實書寫記錄。到了封建王朝建立後,尤其是漢武帝設立刺史壹職加強封建王朝的監察工作後,史書成為了監察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的壹個中央監察機制的重要工具。

  祖制中,皇帝也不能要求史官在自己去世之前公布對自己當朝時期的歷史記載,否則會被定下違反祖制的罪過,不能入太廟。

  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齊太史前赴後繼的故事。「太史書曰:『崔抒弒其君。』崔子(抒)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3青銅器中的鼎,相當於現在的鍋?是拿來煮肉的嗎?

  

  幼時上學的時候,學過壹篇課文,裡面的註釋說鼎相當於現在的鍋,並且壹般拿來煮肉。這個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並且認為是真理,實際上這次小學課本編纂中壹個很弱智的錯誤。

  青銅器中的鼎,相當於現在的鍋?

  鼎,在商周的青銅文化鼎盛時期是重要的禮器,卻不是拿來煮肉的鍋。在祭祀活動中,祭司們會把事先就煮熟的肉,放入鼎中,然後鼎下加添了香料的柴火,持續加熱,以幫助碎肉保持溫度,讓祖先和天神可以吃到熱乎乎的碎肉,保佑國家的風調雨順。

  人家肉都事先煮熟了,妳能把鼎當成是做飯的鍋?在這麽壹個小細節上都誤人子弟,更何況我們課本裏記載的其他內容呢?4中國人不用西式刀叉吃中餐?

  

  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為刀叉這個東西是西方人吃西餐時才用的東東,在近代以來西餐傳入中國後,拿刀叉吃飯牛盤和匹薩成為壹種國人小市民眼中的時尚,讓人不得不感嘆「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其實用刀叉吃飯的國人如此崇洋媚外,卻忽略了壹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在古代中國人也拿刀叉吃過飯。

  在河南安陽陰虛以及陜西、河北的很多歷史遺存中,出土了壹套叫「匕」的青銅器——沒錯,正是「匕首」的「匕」。這是壹種貴族用的食器,外形像今天的刀叉,是用來將釜(鍋)中的肉切碎,然後插入自己的容器裏食用的。這正是刀叉的雛形。5日本人居然吃生魚片?生吃?這是倭寇變態民族性的細節體現?

  

  很多人對日本人生吃魚而感到驚訝和不解,甚至將其視為小鬼子變態民族性的體現,但殊不知,生吃魚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食——魚膾。不單是魚,很多肉類,古代人都有生吃的吃法,被成為「膾」。

  中國人自周朝就有吃生魚的歷史記載了,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因為曾經落後於商人的周人認為肉被做熟後,會失去生肉的鮮嫩,因此索性涼拌吃生。壹直延續到後世,在唐代,魚膾由遣唐使帶入日本,成為今天的日本主食。

  6李廣真的因功高蓋主而不被漢武帝封侯?

  

  民間壹般認為李廣對漢朝抵禦匈奴的貢獻很大,匈奴對其聞風喪膽,李廣功高蓋主,功勞超過漢武帝本人,因此武帝封無可封,只能壓制他,不給他封侯拜相,甚至將其害死!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如此狹隘?其實這是壹個很大的杜撰出的誤區。

  李廣在漢景帝時期是壹個沖鋒陷陣的小將,是秦國騎軍名將和奠基人李信的後人,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中作戰勇猛,因此被舉薦,進入朝廷的視野。他壹生最高的實授官位不過是太守,是地方的邊疆軍區的壹個軍政官員。

  太守秩比兩千石,並非高級統帥,沒有資格被封侯,再者,李廣壹生在與匈奴的交戰中雖然也有亮點,但是這無法掩蓋他敗多勝少的現實。7古代的史官地位都很低嗎?只是一個掌管祭祀和寫史的皇帝的弄臣?

  

  這種說法實個,而是多個,而壹般如何區別哪壹個是政事堂的首相?壹般,如果皇帝要求壹個宰相兼修國史的話,那說明這個宰相的地位和能力是眾相中最高的!

  由此可見修史的重要性。房玄齡身居首輔二十多年,堪稱唐初第壹相,而唐初的國史主要由其牽頭編纂。史官的地位和記史的地位可見壹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5: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