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畸形、損失慘重的蘇聯,戰後如何迅速成為超級大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5 2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先蘇聯的重工業本就規模龐大,由於片面追求重工業規模,蘇聯甚至在二戰前就導致了畸形的經濟狀態。且戰前蘇聯從美國獲得了大量新興技術支援,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無線電工業、汽車工業,在冶金上更是青出於藍。比如戰前生產的T-34與KB-1所用的鎳鉻錳合金鋼裝甲是世界領先的,就性能而言超過其他國家戰前與戰中的所有坦克裝甲,直接導致T-34危機的出現。當然戰中這種裝甲再沒有大規模生產,因為當時所知的錳礦就在烏克蘭。

  

  其次是戰前振興教育。戰前蘇聯沒有普及高等教育,但是卻普及了中等教育,並且有完善的技校培訓體制,這使得在沙俄時代還是個農業國的俄羅斯到二戰時期擁有了足夠的技工。儘管他們的平均素質要低於德國技工,但是在高效管理以及戰時經濟的雙重作用下能夠將自身價值極大發揮。另外戰後蘇聯的青年複員軍人們,第一選擇是回學校充電。蘇聯未被佔領的地區,即便在戰時也保證了教育工作,等到1930年之後的那一代人成長起來后蘇聯的技工數量就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回想德國戰前14-15歲的青年不好好上課卻去無償勞動……勝負因素的積累真的是在方方面面都有體現。

  再次是婦女參加工作。二戰對婦女解放是個巨大的推動,由於戰時動員的要求,原本大部分作為主婦的婦女轉而進入工廠、農場操持起了男人們當兵留下的活計,各國的有效勞動力實質上大大增加,而這些婦女們戰後也拒絕再回到家裡窩著。這種情況尤以蘇聯和美國為甚,蘇聯在戰後成為婦女解放先驅,婦女真正獲得了與男人完全同等的地位。這無形中彌補了蘇聯勞動力大量損失的窘境。另外,由於戰前蘇聯就大力提倡婦女解放,所以蘇聯婦女的勞動素質遠高於其他國家。蘇聯人把400萬主要由熟練技工、經驗豐富的農民所組成的德國男性俘虜大軍充做苦力,蘇聯婦女們卻在嫻熟的開機床,婦女能頂半邊天在蘇聯可不是說說而已。再再次是蘇聯充足的資源與東歐重建的巨大市場這一黃金組合。一個國家無法長期承受高投資的經濟政策,但是有巨大的國外市場和資源儲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蘇聯的重工業有力的支援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恢復(其實還包括中國),這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一時瑜亮,他們造就了兩個超級大國。另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與蘇聯是很好的經濟補充(……其實也包括中國,這是蘇聯一直不願意中國經濟體制與結構完全向他們學習的最大原因),蘇聯輕工業和農業上的跛腿現象得到緩解。

  再再再次是戰後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投入。德國專家不是萬能的,對美國和蘇聯而言德國的科技提供的更多的是另一個角度的思維和另一種知識結構,而並非是更高層次的,1+1要大於2。戰前極大的教育投入和戰中注重保護科學技術人才的政策,使得戰後蘇聯的科學技術(就不多說戰前蘇聯的科技成果了)在德國思維的新風幫助下得到提高。蘇聯戰後的教育投入更甚戰前,以莫斯科大學為首的一批高等院校西方都承認是與耶魯、牛津等具有同等水準。另外蘇聯教育崇尚高尚和嚴肅,教育效果很不錯。美國在50年代中期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與蘇聯接觸,提出各舉出本國一個高中生典範進行對比,這是教育交流的一種方式(老赫在位的時候這種事很多)。結果讓整個西方驚恐,蘇聯的高中生在數學、理科、文學、藝術方面具有全面優勢,並且興趣愛好高雅嚴肅。西方世界通過調查發現這兩個高中生確實代表了各自國家的高中生群體素質。此時,一戰時,乃至戰前在德國、英國等歐洲強國眼中素質低劣的蘇聯青年人群體,變成了蘇聯為他人恐懼的力量。這導致了5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的教育改革。

  一個國家要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實力,並不是簡單的幾個片面因素就足以導致的,戴有色眼睛是看不清楚現實真相的。

歷史那點事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