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專愛恐怖片?你的大腦可能與眾不同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25 0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世界網

  為什麼有些人會被恐懼的刺激吸引,而其他人想迴避它?為什麼一部恐怖電影,對一個人是娛樂,對另一個人是折磨?這些人的大腦有什麼不同嗎?

  尋求刺激、追求新奇的經歷是一種人格特質,心理學家已經對它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神經學家剛剛才開始注意到它。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會沉浸在恐懼的刺激里,而不是刻意避開它,科學家們要求把這種行為關聯到藥物濫用,就像藥物成癮、焦慮、創傷后應激障礙一樣,臨床醫學和公共健康領域是受影響最明顯的區域。

  一些研究表明,那些追求個人高風險體驗的人——即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更有可能濫用毒品和酒精,更有可能從事其他危險的行為,比如追求多個性伴侶。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了解這種行為潛在的基於分子水平和系統層面的神經機制,來開發藥物或創建行為療法來預防或治療這種成癮者,或者幫助他們轉移他們的口味——從冒險到安全。

  神經學家開始研究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的大腦與迴避風險的普通人的有什麼不同。最近的腦成像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線索,發現了海馬體(是的,人的大腦里住著一個海馬)的大小和高感官尋求行為之間的聯繫,以及大腦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強烈的刺激。

  1. 對強烈的刺激過度敏感

  一項腦成像研究發現,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和低度追求感官刺激者在響應強烈的刺激時,不同的腦區被激活。參與者被要求觀看蘊含豐富感情的圖片(強烈的刺激),以及一些普通的圖片,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的大腦活動。無論是令人愉快的圖片(例如,輕度情色),或令人不快的圖片(例如,一條蛇擺好姿勢準備攻擊),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的腦島更加活躍。這個大腦結構的功能類似網關,負責接收身體發出的內臟信號,並把信號交給大腦解釋。

  相比之下,低度追求感官刺激者的腦島活動幾乎沒有變化。

  這說明了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對刺激強烈的東西高度敏感,這種敏感性涵蓋了大腦和身體。

  2. 高度追求感官刺激者特徵

  這些發現是建立在廣泛的心理研究基礎上,這些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中期。心理學家馬文·扎克曼博士開發了追求感官刺激的度量表,他定義了一些特徵,並概述了四個亞型代表:

  追求興奮與冒險:追求刺激的體育活動和不同尋常的危險運動(如。跳傘)

  追求新的經歷:追求陌生而複雜的環境刺激,喜歡旅遊或結識新朋友。

  脫抑制化:通過與他人接觸,尋找毫無禁忌的機會去進行性活動、酗酒、濫用藥物等。無聊易感性:對熟悉或重複的事情和人,很容易感到厭煩。

  3. 進化的原因?

  重點在於追求新奇的刺激,高度追求感官刺激的行為與科學家所說的"獵奇"的現象密切相關,它似乎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特別的生存優勢。

  早期的原始人——智人,在向整個世界移民時,會碰到很大的危險,因此,人類這個物種就具備了獵奇的特性。這是進化的需要。早期的人類主要靠打獵為生,那些願意承擔風險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獵人,所以一定程度的冒險行為被編入了人類的DNA。

  像任何其它的人格特質一樣,這種正常的人格特質廣泛分佈在人群中,但不均勻——有些人高度追求感官刺激,有些人中度,有些人低度。從進化的角度來說,處在兩個極端的人通常不利於進化。如果你有太多的冒險行為你可能來不及傳播自己的基因就已經死了,如果你過於謹慎,你就不能獲得風險行為帶來的資源優勢(就像食物和水) 。

  4. 多巴胺的影響?

  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表明,追求感官刺激的行為受遺傳的影響佔60%。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些遺傳變異,用來進一步解釋這一現象。例如,研究表明,更高水平的多巴胺受體(D4)的人更有可能去追求感官刺激,多巴胺是負責行為獎勵的主要的神經遞質。

  其他類型的多巴胺受體似乎有反面的影響:這些受體越少,追求感官刺激的行為越多。這些多巴胺受體可能是多巴胺釋放的制動器,因此,擁有它們越少,就意味著身體回應新奇時釋放的多巴胺越多。這些受體可能是轉換追求感官刺激行為的驅動器。

  多巴胺參與追求新奇的行為,進一步說明了追求感官刺激行為和藥物成癮之間的鐵關係。追求感官刺激者更有可能去嘗試毒品,然後上癮,並嘗試更多的藥物。濫用藥物,揭露了新奇的刺激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進入大腦的獎賞區域。追求感官刺激者往往演化出一種對高風險活動的耐受性。

  他們很容易感到厭倦,那些最初令人興奮的東西重複了100次讓他們感到厭倦,所以他們需要什麼東西,更令人興奮的新的東西。

  性也是一樣。追求感官刺激者可能會厭倦相處已久的伴侶,所以他們尋求新的伴侶或機會,試圖重新找回興奮你可以這樣說,穩定的婚姻是追求感官刺激者的敵人。

  5. 恐懼與新奇的獎勵

  感官刺激也包含恐懼。每個人的大腦對恐懼的反應有所不同,主要區別在於獎勵系統,這有助於理解追求感官刺激者的大腦機制。

  很顯然,有興奮和新奇的組件參與了尋求刺激的行為,但也可能是一個擔憂和恐懼的組件。杏仁核是負責處理恐懼的腦區,它也參與了成癮行為和食慾。

  我們每個人,基於基因和環境的影響,會有不同的癖好,被吸引到某些東西,比如性感和食物。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厭惡某些東西,比如危險和恐懼。我的猜測是,一個追求感官刺激者是不同於常人的,一般人無法從新奇、恐懼的刺激中得到任何獎賞,反而會害怕它們。

  與此同時,追求感官刺激者也許有更低的恐懼點,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輕鬆地關閉或打壓身體對恐懼事件的生理反應。他們也許能更高效地干涉大腦的認知區域,把恐懼的刺激轉換成其它的情景。

  追求感官刺激者也許能調整大腦的認知,使大腦認為恐怖電影或坐過山車絕對不會傷害到他們。他們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踩剎車,來迴避身體對恐懼的反應,並體驗情緒高低起伏的快感。

  這可能就是恐怖電影受歡迎的原因。愛看恐怖電影的人永遠不會把自己投入高風險的活動中,來替代電影帶來的興奮。他們知道 [怪物] 永遠不會跳出屏幕,所以他們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獲取恐懼帶來的興奮。

  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研究了人們對恐懼的反應:"我猜我們之所以這麼愛看恐怖電影的真正原因是——我們可以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獲得腎上腺素帶來的興奮。我們沒有擔心和焦慮,但實際上恐怖電影會以深藏不露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本文內容來自網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