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二戰後的台灣政變之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7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豐 檔案揭秘

  二戰結束后,據相關當事人披露,美國曾策劃用政變的手段,剪除蔣介石在台灣的一切勢力,從而將台灣完全置於美國控制之下。而美國人眼中執行這項計劃的最佳人選,就是具有留美背景的抗戰名將孫立人。

  此事究竟是真是假?二戰後,美國為何要將蔣介石趕下台?又為何會選中孫立人為美國的代言人?這期間,美國進行了哪些勸誘策反活動?蔣介石得知消息后,是如何以退為進試圖化解危機的?而孫立人究竟是否同意了美國的政變要求?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二戰後的台灣政變之謎(上)。

  

  

  


  蔣介石

  

  一心想把蔣介石趕下台的,不僅有美國國務院的官員,還有與台灣近在咫尺的駐日盟軍司令,號稱「現代愷撒」的麥克阿瑟。麥克阿瑟於19501月,便曾經派遣手下,駐東京盟軍總部的情報處長查爾斯•威洛比將軍訪問台灣,向蔣介石傳達了麥克阿瑟對他的「關懷」。麥克阿瑟隱晦的「勸告」蔣介石將台灣的權力交出來,離開台灣,永遠別再回到這塊土地上。

  麥克阿瑟的另一個「勸告」是,如果蔣介石果真想留在台灣的話,前提條件是不得干預台灣的行政權力,就當一個虛有其表的空頭光桿司令。如果需要,駐日盟軍總部願意派遣一位高級顧問到台灣協助蔣介石。

  蔣介石毫不意外的謝絕了麥克阿瑟的這番「好意」。於是,美國國務院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開始交織醞釀政變計劃,而且這些計劃隨時可以進入倒數讀秒狀態。而美國看中的替代蔣介石的最佳人選,就是孫立人。

  有意思的是,麥克阿瑟不顧蔣介石猜忌,曾明目張膽的派專機邀請孫立人到東京會談。

  孫立人日後在接受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所長張玉法先生的口述訪談中,坦言道:「1950211日,我剛打野外回來,松山機場有個美國軍官來見我,向我報告說麥克阿瑟將軍派專機來接我去日本,問我有沒有空。當時我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陳誠將軍是我的上司,我立刻到陳誠司令長官公館報告。他一聽完,便要我去,我只帶著一套軍便服便去日本了。到了日本也沒停留,立刻到東京第一大廈見麥克阿瑟。他問我,台灣有多少能戰之師?我說有五六個師能打。事實上這個數目是我吹噓的。」孫立人接著說:「我們討論了台灣海島的情勢,我把意見告訴他,並希望美國幫助我們反攻。他說他們也在考慮當中,也許會裝備兩個師在韓國登陸,協助我們反攻。我說這可以,但仍要回去報告長官。我在日本待了兩天半,回來后立刻將詳細情形報告陳誠。後來麥克阿瑟到韓國,我為了表示禮尚往來,也想請他來台灣,於是便向蔣先生報告。他一聽便說:『我都請不來,你怎請來?』於是我沒出面,而由蔣介石親自請麥克阿瑟到台灣來參觀。」

  

  

  孫立人

  

  不只麥克阿瑟,美國當局好幾個部門的人幾乎在同一時間不約而同動起了孫立人的腦筋。美國國務院便秘密於蔣介石下野之後第二個月展開了行動。19492月,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參事莫成德秘密抵達台灣,此行主要目的是觀察台灣島內形勢。根據莫成德在台灣期間的觀察印象,他向美國國務院呈上了一份報告,指出陳誠並不是美國可靠的合作對象,建議美國可以爭取孫立人。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看了報告之後,曾經指示莫成德與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見面商討,如果司徒也認同,便可向李宗仁總統提出由孫立人替換陳誠作為台灣主政者。

  顯然,這項建議並未落實,或者李宗仁根本無權更動蔣介石所做的人事調配,根本沒有辦法在蔣介石沒點頭的情況下,拿掉陳誠的烏紗帽,代之以孫立人。3個月後,19495月,國民黨南京政府垮台,莫成德返回美國,他向國務卿艾奇遜提出建議,由孫立人主持台灣政治,並且趁機向孫立人提出租借台灣、澎湖海空軍基地,用此條件向孫立人交換經濟援助台灣。

  換句話說,從莫成德建議國務院以孫立人取代蔣介石的心腹愛將陳誠,到19502月麥克阿瑟派專機接孫立人到日本會面,乃至19505月,美國方面都沒有放棄爭取孫立人的工作。顯然,美國當局始終在等待機會,看該如何處置蔣介石,目的在為美國謀求最大的國家利益。身在刀鋒邊緣的蔣介石,是否意識到自己距離萬丈深淵僅有一寸遠呢?

  

  

  麥克阿瑟

  

  美國之所以急於將蔣介石趕下台,是為了確保中國紅色政權建立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台灣島,向來被美國視為中國沿海戰略要衝,在美國人眼裡,台灣之所以從日本掌控中解放,乃是倚靠美國大兵在太平洋戰爭中各島嶼浴血犧牲所換來的。然而,美國始終忽略,早在他們投入對抗日軍的戰爭前,中國已經單獨與日軍血戰十年以上,犧牲了二三千萬軍民性命,用中國人民的鮮血,換來了台灣島的光復,拖住了日軍大部分主力在中國大陸,中國才是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犧牲最沉重,貢獻最大的的國家。

  以如此「慘勝」的代價,換來台灣島的光復,從國際法與戰後國際秩序而言,中國收復台灣都是實至名歸,無可置疑的。美國基於「冷戰」格局的戰略思考,擔心國民黨當局如果守不住台灣,無異把台灣這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重要環節,平白送給了北京,那豈不白忙活一場?

  因此,美國便乘著1949年四五月之間,南京、上海戰事相繼失利,國民黨軍丟盔棄甲,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大江南北,蔣介石政權覆滅在即的節骨眼上,在幕後全力策動一場針對蔣介石、針對台灣的政變陰謀。

  我們不妨看看1949424日,解放軍進入南京城當天,蔣家內部的函電如何說。蔣經國從溪口拍電報給在美國的宋美齡,電文稱:「美國蔣夫人,密,『匪軍』於今晨佔領首都,兒等定日內乘軍艦離此,俟到達目的地后再詳電報,對於父親之安全健康,兒自知留心,請勿遠念。並請大人保重玉體,兒經國謹稟。」

  等到上海情況危急,解放軍兵臨城下,宋美齡從美國拍發了一封電報給蔣介石,勸他趕緊往台灣「轉進」,宋美齡這封交蔣經國轉告蔣介石的電報是這麼催促的:「……余意上海恐難久守,為父之安全起見,不如早赴台灣,希轉陳考慮……」而蔣經國在接電報之後的複電表示:「……父親已離浙東海面,飛抵台灣。」6月,蔣經國致電宋美齡表示:「父擬日內遷居大溪(台北區)……」種種跡象顯示,19495~6月間,蔣介石已經打定主意落腳台灣,但仍未放棄在廣州、四川等地做最後一搏。蔣介石的行止安排,當然已被美國洞悉。逐蔣不成,殺之可也。

  

  

  宋美齡

  

  1949623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肯楠向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會議呈遞了一份建議書,主張美國應該聯合其他幾個亞洲國家,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紐西蘭等國,由這些國家象徵性地派遣少數部隊,美國派遣比較多的部隊,軍事控制台灣。在這份建議書中,肯楠主張美國應該支持孫立人加入這個即將在台灣島上成立的新政權,假使孫立人樂意合作,那麼美國將輕而易舉分化國民黨軍,這時,美國就會對蔣介石下達逐客令,通知蔣介石,如果他願意留在台灣,那麼美國將以「政治難民」的身份對待他。

  蔣介石正式下榻台北近郊大溪,美國一方面預備對這位前盟友下達逐客令,另一方面更叫人難以置信的是,開口閉口都是人權的美國,正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一項刺殺蔣介石的計劃,而負責這項刺殺計劃的人,名叫派許。派許是戰後美國十分活躍的一名特工,起先任職於美軍情報部門,1946年到1947年間,供職於麥克阿瑟在日本的盟軍總部。1948年調回美國,在剛成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擔任「軍方代表」,換言之,他是早期中情局主管軍事情報的負責人。

  這段期間,派許主管一項特殊案件,中情局的代號名之為PB-7。這個項目簡而言之便是專門行刺或者綁架不聽美國指令的外國領導人。而亞洲至少有兩名領導人是派許的鎖定人選,除了蔣介石,另一人便是周恩來。幸運的是,派許畫了好大的餅,卻從來不曾落實他的血腥計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美國官員也和派許一樣缺乏執行力。真正將刺蔣或驅蔣行動方案落到實處的,是美國國務院負責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魯斯克。

  

  

  蔣介石

  

  提起魯斯克這個名字,大家會感到很陌生,但若提到將朝鮮半島南北一分為二的三八線,大家肯定不陌生,而在地圖上划這條線的,就是魯斯克。二戰後,他對美國政府當局的若干建議與決策,對亞洲未來造成了許多無可彌補的傷害。魯斯克之所以找上孫立人,與魯斯克個人在「二戰」時期的資歷有關。戰爭年代,魯斯克以上尉預備軍官的職銜,擔任美軍中印緬戰場的參謀官。他為官有道,短短兩三年間,已經像搭乘火箭般,從上尉晉陞為上校。

  戰爭結束前,魯斯克被調回美國,短暫供職於美國政府戰爭部,正是在此期間,他參與了美國國防部與美國國務院關於朝鮮半島對日受降問題的討論,並在匆忙間臨時劃定了三八線。

  19452月,魯斯克進入美國國務院,任職於聯合國事務辦公室。其後,魯斯克以副助理國務卿及主管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的身份,大量介入美國參與朝鮮戰爭的決策。而他一貫以美國國家利益為第一優先思考點去思考一切亞洲事務,所以如何確保台灣不落入與美國國家利益背道而馳的敵人手中,成為他此時工作的重點。魯斯克認為,在1949年已經對大陸國共戰場完全失控的蔣介石,明顯無法有效防守台灣,因此,美國希望把台灣託付給一個「有辦法」阻止解放軍攻台,同時更忠於美國的傀儡政客,而蔣介石似乎並不具備美國所期待的這些「優點」。

  魯斯克以他在中印緬戰場供職的淺薄經驗,主觀認定也曾在中印緬戰場打過幾場硬仗的孫立人是中國將領中,符合上述條件,並且在領軍與治軍方面能夠力挽狂瀾,唯一能力拒解放軍攻台的戰將。魯斯克既然寄希望於孫立人,便要付諸行動。他請老戰友莫里爾將軍去台灣,設法說服孫立人接受美國太上皇的「歷史使命」。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7 02:04 | 只看該作者
  莫里爾在「二戰」時期也從事特務工作,他曾經供職於太平洋戰爭前夕的菲律賓美軍總部,在麥克阿瑟麾下服務,當過麥克阿瑟的情報官。1942年,莫里爾晉陞為準將。之後,在中印緬戰場上,與蔣介石的死對頭史迪威成為生死與共的親密戰友。朝夕相處之餘,史迪威給莫里爾灌輸了很多蔣介石能力不行的主觀思維,打心眼兒里蔑視國民黨黃埔系軍官。魯斯克找莫里爾完成史迪威此前沒有完成的心愿,也就是剷除蔣介石,無疑是最恰當不過的人選。

  

  

  孫立人

  

  然而,令魯斯克失望的是,莫里爾的說服工作失敗了。剛開始,孫立人雖然對蔣介石牢騷滿腹,但卻沒有取而代之的貳心。然而,魯斯克並沒有放棄對孫立人的說服工作。兩三個月後,魯斯克又派了另具有官方身份的兩個人,去台灣說服孫立人。他們是美國駐台灣領事館的代辦斯特朗和前任美國駐台灣總領事克倫茲。斯特朗和克倫茲甚至露骨地明示孫立人,只要他同意控制台灣國民黨當局,美國將會徹底支持孫立人,但並未得到孫立人肯定的響應。

  日後,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先後離世,孫立人重新獲得自由后,接受台灣「中央研究院」教授張玉法、朱浤源等人的口述歷史訪談時,張、朱兩位學者提問說:魯斯克是否邀請你參加美國佔領台灣后的新政權?美國人是否通知蔣介石,如其願意留在台灣,當以政治避難者身份相待?

  孫立人的答覆十分特別,他說:「我根本沒見過他,也不認識他,更沒有任何接觸……。」

  朱浤源教授的問題更是一針見血單刀直入,問孫立人:「在陶百川的書中也提到,美國國務院的肯楠和莫成德二人認為,美國政府需要一個幹練篤實的人,不必聽蔣介石的指揮,亦不必聽從李宗仁聯合政府之命令,而專為台灣謀福利……美國國務院如此做,也許和麥克阿瑟早已有所聯繫。您的看法如何?」

  孫立人便答道:「他們或許是善意的,但我從沒這樣希望。」這句答覆說明確實有一批批美國官員絡繹不絕的找到孫立人,企圖遊說他在美國扶持下,建立一個親美的新政權。

  由於美國方面一再向孫立人明示暗示,但始終得不到孫立人發自內心的配合意願,美國駐台灣領事館的代辦斯特朗到19505月終於對策動孫立人兵變倒蔣感到徹底失望,同時也對孫立人是否是合適的「親美傀儡」感到嚴重懷疑。況且,如果要推倒蔣介石政權,孫立人的先決條件是先得解決掉100多名忠於蔣介石的軍事將領與核心骨幹,他嚴重質疑孫立人是否有這等本事,做到徹底掃除蔣系勢力。因此,斯特朗向華盛頓報告說:孫立人個人有沒有意願已經不重要,重點是孫立人有沒有能力達到美國的目標。

  

  

  孫立人與麥克阿瑟

  

  當時,即便孫立人不願意發動政變,華盛頓仍然卡著蔣介石的脖子,白宮的態度非常明確,除非蔣介石知難而退,主動離開台灣,否則不但美國援助遙遙無期,美國第七艦隊更不可能介入台海,更不會試圖阻攔解放軍渡海攻台。助理國務卿魯斯克建議白宮索性直接告訴蔣介石,限期離開台灣,把軍政大權交給孫立人,聯合國將託管台灣,白宮隨後便會宣布以第七艦隊協防颱灣。如果此計再不得逞,美國便準備對蔣介石下手。

  但是,就在1950年春季,蔣介石警覺到情勢對他極為不利,情報顯示孫立人與美國人之間有不同尋常的勾搭,或將演變成一場悲劇性災難,甚至危及蔣氏父子性命。蔣介石被迫打出從不曾使用的一張王牌,利用剛從美國回到他身邊的妻子宋美齡的影響力,發動孔宋兩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宋子文,緊急伸出援手。

  蔣介石怎麼會想到讓宋子文出山幫助自己呢?蔣介石得知美國的計劃后,是如何以退為進試圖化解危機的?而孫立人究竟是否同意了美國的政變要求呢?

  

  

  

  

  


  蔣介石

  

  原來,宋子文是孫立人早年在上海稅警總團任職團長的老東家,稅警總團隸屬於財政部,是宋子文擔任財政部長時代,為查緝逃漏稅而設置的直屬財政部的武裝部隊。因為宋子文是留美系統,成立稅警總團,選用的幹部也幾乎清一色是留美學生,稅警總團使用的槍械火炮,也全是歐美進口的高檔貨。算起來,宋子文對孫立人有提攜栽培之恩,單憑孫立人清華學校、美國普渡大學、弗吉尼亞軍校這些洋學堂的學歷,想要在以日本士官學校、保定、黃埔等軍校為主流的國民黨軍隊當中謀得一官半職,根本比登天還難。淞滬戰役孫立人身受迫擊炮13片彈片擊傷,險些丟了性命,宋子文特地出錢送他到香港醫治,撿回了一條命。所以,宋子文對孫立人不僅有提攜之義,更有救命之恩。

  所以,假使孫立人想為一己私利,做出什麼大逆不道不利於蔣介石的事情,或者被美國人誘惑,對蔣介石痛下殺手的話,孫立人誰的賬都不買,唯獨宋子文的賬他不敢不買,宋子文是唯一可以在關鍵時刻救蔣介石一命,阻止孫立人做出傻事的不二人選。這就好比1936年西安事變,宋美齡也是央求宋子文出馬。儘管蔣介石與宋子文這個大舅哥曾數度發生內部恩怨,但在緊要節骨眼上,宋子文還是會為妹妹妹夫拔刀相助的。

  

  

  宋子文

  

  宋美齡風塵僕僕趕到台灣,回到丈夫身邊不到兩個月,即以丈夫的名義,給宋子文寫了一封信,信中有句關鍵性的話語:「國難日亟,希兄移玉台灣,共濟艱危,為盼!」盛情難卻,宋子文曾於19503月專程短暫訪台數日。宋子文到台灣做短暫逗留,雖然對台灣島內的政治狀況沒有太大影響,但卻對蔣介石和孫立人的關係起到了一定的潤滑作用,至少讓孫立人浮躁不安的心得到平撫。

  蔣介石憑藉著宋子文與孫立人舊僚屬關係的影響力,在島內形成人情壓力,暫時迫使孫立人不敢魯莽行事。同時,在蔣介石的要求下,已經決心到美國當寓公不過問政事的民國政府前財政部長孔祥熙,則奉蔣介石的請託,專程從美國去了一趟日本東京,名義上是提供若干中國情報給盟軍總部,實則是為蔣介石活動兼打探消息。

  美國駐東京盟軍總部的情報處長查爾斯•威洛比將軍,很想知道來自於中國的情報,於是與孔祥熙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談。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剛從美國打探消息歸來的董顯光也聞風而至,從美國返回台灣的途中,專程趕到東京,與孔祥熙共同參加這場由查爾斯•威洛比主持的秘密會談。

  那麼,董顯光為何去美國呢?

  

  

  董顯光

  

  國民黨宣傳部門負責人董顯光這次的歐美之行,實際上是蔣介石讓他到歐美各國求助。但是,董顯光的美國之行並不令人愉快。19491228日,董顯光在美國見到了美國西太平洋海軍司令白吉爾上將,在某個場合中,白吉爾當著董顯光的面,向國民黨當局派駐美國的武官皮宗敢抱怨: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為什麼沒有充分的權力?為什麼還有人干預他的工作?白吉爾也曾向董顯光表達了同樣的遺憾。皮宗敢知道董顯光的身份和地位,便向他透露,如果要改善和美國的關係,可能解鈴尚須系鈴人,要蔣介石給孫立人充分的權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7 02:04 | 只看該作者

  在董顯光尚未啟程到美國之前,美國當局同樣通過白吉爾上將,告訴那時代表國民黨當局赴美洽商恢復軍事援助的保密局局長鄭介民:蔣介石如果要恢復美國援助,必須任命一位新的台灣省主席。白吉爾還提出一個附帶條件:國民黨當局必須和美國顧問真誠合作,否則美國不會再與國民黨方面合作。

  因此,情勢很明朗,美國希望台灣新的領導班子,不能再像蔣介石那樣是個桀驁不馴的人,否則美國即將撤回對這個領導班子的支持。美國之所以如此強硬,是因為國民黨當局已經沒有什麼籌碼可以與美國討價還價。

  在美國沒有得到什麼好消息的董顯光只好返回台灣,途中得到孔祥熙去日本的消息,便改變行程也來到日本,參加了這次秘密會談。

  董、孔二人趁著會談的中場休息時間,交換了對台灣時局及蔣介石處境的訊息與看法。董顯光把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孔祥熙,董、孔二人均為蔣介石面臨美國將欲除之而後快的危急處境,感到極度憂慮。幸運的是,蔣介石的巧妙安排,再加上命運之神對他的眷顧,讓董、孔二人分別從不同方向,為蔣介石一一解開眼前千鈞一髮的嚴峻危機。

  

  

  孔祥熙

  

  董、孔二人和盟軍駐東京總部情報處長查爾斯•威洛比的秘密會晤是在1950年的610日結束的,之後董顯光趕回台北向蔣介石復命,孔祥熙則折返美國,希望能從美國政界當中,尋求解救蔣介石滅頂危機的任何可能方案。

  董顯光回台北之後,當然一五一十向蔣介石彙報了美國及日本一路上所有珍貴情報,蔣介石這半生經歷過3次下野及無數次政治鬥爭的風浪,他非常擅長以進為退之道,他也明白,是到了該向麥克阿瑟表明以進為退心跡的時刻了。5個月前,也就是19501月,麥克阿瑟曾經派查爾斯•威洛比專程到台灣,「勸告」蔣介石將台灣的權力交出后離開台灣。當時蔣介石拒絕了麥克阿瑟這蠻橫的要求,但是,此刻的蔣介石卻一改5個月前毫無轉圜餘地的頑強立場,命令國民黨軍方派駐在東京盟軍總部代表何世禮,會晤了查爾斯•威洛比。何世禮告訴查爾斯•威洛比,委員長已經改變心意,他願意在必要時候交出台灣的軍政大權,但條件是決不交給孫立人。

  蔣介石為何在態度上有如此180度大轉彎,當然有其策略運用上的著想。蔣介石已經從董顯光等人的當面彙報中,得知美國方面的天大秘密,那就是準備取他性命,或者想趕他滾出台灣。在台灣群龍無首之下,美國再派兵登陸,全面接收台灣成為他們的軍事基地。這是美國人的如意算盤。但是,蔣介石也看出這個彌天陰謀的設計,存在著許多的漏洞和破綻。政出多門是最大的問題。美國情報機關、軍方、麥克阿瑟的盟軍總部、國務院乃至杜魯門的白宮幕僚,幾個方面都在搞陰謀詭計,雖然都是為了「確保美國在台灣的國家利益」,但卻各行其政。既然美國方面是政出多門,何不幹脆來一個釜底抽薪之計,用麥克阿瑟的力量去抵消或者離間美國其他部門的力量呢?

  

  

  

  然而,蔣介石似乎太看輕美國人的真本事了,搞政變,美國並不是生手,他們已經熟門熟路,而且已經箭在弦上。況且,政變的決策權,主要掌握在白宮和國務院那一小撮人手上,而不是在東京的麥克阿瑟的手上。表面上,美國是好幾個部門分別研究除蔣或殺蔣的方案,以確保台灣掌握在美國人手裡,但是,根本不是政出多門的問題,而是幾路並舉殊途同歸的「集體創作」。從華盛頓傳遞給孫立人的一封密函,可以看出蔣介石已經被推到刀鋒邊緣了。

  19502月,已經退役的美國海軍上將柯克以美國國際通訊社記者的身份,入境台灣。二戰時柯克擔任過第七艦隊司令,曾是太平洋西岸最有權力的美國將領之一。這次表面上他是奉美國政府之命專門與蔣介石磋商兩國海軍合作事宜,但背地裡卻負有美國政府的最高機密任務,那就是配合美國國務院的「除蔣計劃」,向孫立人傳遞密信。

  早在美國陸軍上將馬歇爾於國共戰爭初期來華調停失敗后,美國對國民黨當局的軍事援助就開始逐步減少直至全面停供。而蔣介石正是在國共戰場全面失利,加上美國停止援助后,才被迫於19491月下台。直至19503月蔣介石在台灣宣布「復職」,美國仍然拒不提供蔣介石當局一槍一彈。

  有意思的是,這次肩負秘密使命的柯克竟然扮演起了雪中送炭的角色,他運用與中央情報局的密切關係,以中情局外圍公司「紐約商務國際公司」的名義,為瀕臨彈盡援絕的國民黨軍隊,進口了一小批軍火武器,解決了國民黨軍隊的油彈匱乏危機。說白了,柯克這次來台灣,竟然一肩擔起了三個角色,一個是官方使者,一個是秘密信使,還有一個是軍火商的掮客。

  因為解決了國民黨軍隊的燃眉之急,所以蔣介石將柯克稱之為「中國最良之友人」。但是,蔣介石只注意到柯克送來了這份大禮,卻忽視了柯克夾帶了另一份「大禮」,這份「大禮」便是要讓蔣介石上西天的催命符。

  

  

  柯克

  

  在蔣介石夫婦為柯克將軍舉辦的盛大歡迎儀式過後,柯克除了領受蔣介石答應的每年付給他75萬美金的豐厚酬金,以犒賞柯克從美國弄到了久旱逢甘霖似的軍火補充,蔣介石更期待柯克以後每年都能像這樣繼續「合作無間」,台灣對他的犒賞也自當源源不絕的奉上。柯克也不客氣地提出他的要求,這要求也是美國開後門補充台灣少數軍火的條件,那就是任命美國屬意的孫立人統領國民黨軍隊。蔣介石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兩個月內先後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台灣防衛司令。然而台灣政界都知道,兵權實際上仍操縱在蔣介石手上,孫立人不過空有虛名。

  除了向蔣介石施壓,賦予孫立人軍權外,柯克還將美國政府的密信送到了孫立人手中。這封密信,加上柯克海軍上將的重量級身份,美國老闆的用意自然是要給孫立人吃下定心丸,讓孫立人充分信任美國,華盛頓是有誠意支持他倒蔣的,只要一切準備妥當,便在華盛頓預定的目標時間發動。

  3個多月後,也就是19506月初,經常東京和台北兩頭跑的柯克,回到美國華盛頓,他帶著孫立人的密函,直接交給了國務院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魯斯克,也就是前邊我們提到過的那位和孫立人「二戰」時期同在中印緬邊區共事過,並且劃下了朝鮮半島三八線的人。魯斯克三番兩次派人勸誘孫立人配合美國搞政變,但孫立人都顧左右而言他,不答應。搞得魯斯克有點失望,但他沒想到,美國派柯克上將出馬這招卻成功了,孫立人終於有了回應。

  那麼,孫立人究竟是怎麼回應的呢?

  

  

  孫立人陪雷德福將軍參觀台軍演習

  

  魯斯克日後聲稱,他接到孫立人的密函之後,為了保護孫立人的安全,生怕泄密,索性把孫立人托柯克帶回美國的那封信,一把火給燒了,而信函的內容全記在了自己的腦子裡。魯斯克把孫立人信中的說法,報告了他的上司國務卿艾奇遜,希望由艾奇遜去向總統杜魯門作彙報。

  令人納悶的是,魯斯克的這套說辭缺乏文本證據,正如他所言,那封孫立人密信已經被他一把火給燒了,目的是「孫立人的安全,生怕泄密」,關鍵就在於魯斯克如此說辭,反而陷孫立人於不義之地,反而提供了一個灰色空間,讓美國在政變流產之後,可以把所有的政治責任都一股腦兒推卸給孫立人,讓孫立人一個人背黑鍋,扛責任,魯斯克和美國的政客們則可完全置身事外。

  美國人並沒有把寶完全壓在孫立人一個人身上。這之後,魯斯克又設法找到了民國政府前駐美國大使胡適,在紐約廣場大酒店和胡適碰面晤談,試探請胡適出面組織一批自由派的中國精英分子,取代蔣介石政權的可能性。胡適當面拒絕了魯斯克的建議。

  然而,天真的胡適事後竟把與魯斯克會晤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向顧維鈞、宋子文等人做了忠實的敘述,以證明自己的清白與置身事外。如此種種,日後均被蔣介石間接知曉,蔣氏父子從此也與胡適結下芥蒂。

  魯斯克會晤胡適的同時,台灣的孫立人自然也處在隨時「被迫待命」的狀態,雖然日後孫立人在接受近代史學者訪問時,矢口否認他有任何不軌圖謀或舉措,否認他與美國人合謀搞政變。孫立人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那句,美國官員「也許是善意的,但我從沒這樣希望」,至少透露了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儘管孫立人本人並沒有承諾要和美國人裡應外合搞政變,但美方政變計劃的相關信息確實是傳達給他了,否則孫立人如何判斷製造政變陰謀的美國官員是否為「善意」呢?第二層意義,美國想在台灣搞政變的信息傳遞給孫立人知道后,孫立人並不想配合美方的陰謀。換言之,縱使美國官員再三勸誘,依舊被孫立人拒絕了!這是孫立人的單方面說辭。

  但是,蔣氏父子如何解讀呢?他們相信孫立人的忠誠嗎?從孫立人此後的境遇,我們已經得到了答案。

  1955年孫立人被除去一切軍職,並遭到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1988年台灣所謂監察院認定孫立人沒有叛亂意圖。199011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中寓所,享年89歲。

  

  選編自現代出版社《蔣介石心傳》 作者:王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6: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