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中國人從何而來?人類遷移路線圖

[複製鏈接]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30 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8-30 05:36 編輯

  來源:哲學與藝術公號 作者:夫莽

  摘要: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萬2千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佔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
  2003年4月14日,美國科學家在華盛頓莊嚴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國,6個國家聯合,經過13年的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序列圖》。由IBM贊助,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行的研究「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2005年4月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承擔了遠東地區及其東南亞地區的DNA的取樣和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答案漸漸浮出水面,一張完整的人類遷移路線圖開始顯現。我們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內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60多億人口可能源自一個母親。英國牛津大學人類遺傳學家經十幾年的DNA研究發現,全世界的人口分別繁衍自36個不同的、被稱做「宗族母親」的原始女人,其中非洲有13個「宗族母親」,印度、澳大利亞、中亞有7個。而所有這些「宗族母親」又都是15萬年前到20萬年前非洲大陸上一個科學家命名為「線粒體夏娃」(Mitochondrial Eve)的女人的後代。儘管「夏娃」不是當時惟一活著的女性,然而她卻是惟一一個將血脈延續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該理論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布賴恩·西基斯(Bryan Sykes)提出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從年代久遠的古代骨骼中提取出DNA方法的遺傳學者,並建立了「牛津祖先」(Oxford Ancestors)項目。

  西基斯教授研究發現,現代歐洲人其實大多數都是遠親:97%的現代歐洲人,其實都起源於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時代的7個不同女人,這7個「宗族母親」被他稱做是「夏娃的7個女兒」,7名原始女人通過「線粒體DNA」和現代歐洲人聯繫到了一起。線粒體DNA是只通過母系一脈傳遞的遺傳基因,男性也能從母親那裡繼承線粒體DNA,但卻無法將它遺傳給自己的後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兒子,那麼她的線粒體DNA遺傳鏈將因此終止。所以,如果一個女人沒生出女兒,那她就真的斷子絕孫了。

  西基斯稱,「很顯然,在漫長的冰河時代,歐洲並非只生存著這7個女人,同一時代生活著大量的原始女性。然而她們要麼沒有長到成年,要麼沒有生下孩子,要麼生下的全是男孩,但這7個原始女人不僅活了足夠長時間,並且每人至少生了兩名女兒,從而開始了線粒體DNA遺傳鏈,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據西基斯教授稱,線粒體DNA一般很難發生改變,平均要過2萬年線粒體DNA才會發生微小的變異。他對記者道:「研究發現,大多數現代歐洲人的線粒體DNA可分為7種類型,就彷彿血型一樣。我們相信,每個線粒體DNA相同的人都是數萬年前同一個女人的後代。」

  西基斯承認,研究人員也偶爾發現有的人DNA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族母親。他開玩笑地說,或許來自外星人吧。

    民族性只是社會概念

    其實人類無種族之分

  我們在廣播電視里會聽到民族問題,但是也許這個只是一個社會概念,並不是一個科學概念。

  美國最早宣布破譯人類基因密碼的塞萊拉公司負責人萬特博士說,基因圖譜並未顯示『種族』之間有何差異。我們都是10萬年前從非洲的少數原始部落遷移和進化而來。人類只有一個種族。

  大多數科學家開始相信,區別人類種族的那些標準實際上與生物學概念幾乎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他們說,區別不同種族最常用的特徵,如皮膚和眼睛的顏色、鼻子的寬度等,是由相對而言極少數的基因控制。10萬年時間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片刻,在這短暫的人類進化史上,這些基因的變化是為了適應環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例如,赤道地區的人皮膚黝黑,是為了減少紫外線輻射的傷害;而北方地區的人皮膚白皙,是為了在較弱陽光下人體能產生較多的維他命D。

  紐約曼哈頓北區總醫院院長佛理曼說:「如果你一定要問人的外表不同反映出多少基因組的差異,我的回答是:不到0.01%,這隻占基因總圖譜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亞特蘭大艾摩利大學醫學院分子遺傳學教授華萊士說:「不幸的是,人類特別關注外表細節的差異,誇大所謂『種族』差別的意義,似乎我們整個社會的結構都建築在視覺的基礎上。」

  科學家們認為,與極少量基因決定人的膚色和外表相反,人的智力、藝術天賦和社交能力等卻由人類8萬個基因中數千甚至數萬個基因所決定,而且是以複雜而相互關聯的方式起作用。科學家們還發現,生活在同一地區的人,某方面基因的差別之大可達90%,而因生活地區不同而產生的基因差別只佔10%。有些基因,例如控制免疫系統的基因,在人與人之間差別極大,可是這種差別與種族沒有任何關係。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印度裔生物學博士安南德建議,在研究人種時,與其去考慮種族不同,不如從臨床的角度去尋找某一種群體易染上何種疾病,例如印度人形成血栓的幾率較高,這也許是因為印度的文化和人們的生活習慣增加了引起心臟疾病的危險。所以,在考慮人種時,應從生物學的角度,全面考慮他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而不是強調他屬於哪個種族。

  但也有少數生物學家對此持有異議。猶他大學人口遺傳學家羅格斯就認為,種族劃分是有意義的。他說:「我們也許相信種族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表面上,但差異確實存在。種族分類對於研究人類的起源和遷移過程有很大幫助。」

    我們的祖先如何來到中國

  科學家意想不到的是漢人和藏人本出同源,分子人類學家根據研究DNA得到了這一結論。而且,漢人與藏人的關係比苗人、越人的關係都要更接近。漢人和藏人的分開不過是5000年前的事情。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於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漢藏同源的證據。他發現漢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變。而且宿兵通過對Y染色體主成分進行分析,發現藏族的突變頻率與漢人最接近,這意味著在藏緬語系的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他們分化的年代約在5000年前。

  M122突變大約發生在三四萬年前,那時中國陸地上的許多山脈被積雪常年覆蓋。棕色人種早於黃色人種在黃河、長江流域活動,在東南亞的緬甸一帶,黃種人的部落已經取得一定勢力,棕色人不斷沿海岸線退縮,或者躲進山區。「當中國陸地上的冰川不斷消融時,一支帶著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李輝說,目前發現關於南亞語先民進入中國后的分化路線有3條,共有兩個入口,一個是在雲南,一個是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著雲貴高原西側向北跋涉,他們最終在距今1萬年前的時候到達了河套地區,黃河中上游的盆地。「這裡應該是中華文明的真正起源地。」漢藏語系的祖先也被後人稱之為先羌,他們也就是漢族與藏族人的祖先。

  這一支南亞人在出發時頭顱還很圓,帶有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徵。但在他們行進過程中,人體形態發生變化。而到了高原之後,不再受瘧疾影響,加上缺氧,存活下來的人基因變化了,臉都變得很長,線條、稜角變得剛硬,如同刀削。留在河谷地區的羌人應該是遷移過程中留下的。他們保留了游牧的習性。

  經過這1萬多年的遷徙,這樣一直到5000~6000年前,人體內部的DNA又開始不安分了,那時,由於粟谷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文化開始在這個地區發展。人口的增長使群體必須擴增新的居住地。漢藏語系的兩個語族開始分野。

  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漢族特有的兩個基因突變)。他們帶著這個突變向東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來。他們掌握了農業文明,開始以農耕為生。這個群體就是華族,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漢人的前身。李輝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分子人類學,他熱衷收集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各個民族分支的DNA樣本,足跡遍及中國南部的城鎮與村落。「M117是漢人身上很古老的一個遺傳突變。」李輝說。

  另一個亞群被稱為藏緬語族群體。他們或是戰敗、或是尋找食物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居住下來。(藏族)在遷徙的過程中,這個群體就像細胞在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彝、景頗。至今,這些民族的送魂歌中都要把亡靈送回北方。「藏族在形成中吸取了中亞的許多因素。」

  華夏族擴張很厲害,他們向四面掠奪土地和糧食,羌族這時候不再被他們認做是同類,稱其為「西戎」,當然也包括東部的廣泛地區,但這一地區已經被「三苗」佔領,這是和漢藏同一祖先而更早遷移到此的族類,部族的爭鬥產生了民族英雄,「黃帝」就是這樣的人物。而後,華族和東夷、南蠻在夏商階段一直在爭鬥中。「楚人是荊蠻的後代,從荊蠻裡面分化出三苗,所以,現在分子遺傳學可以看出,很多湖北人DNA和苗人的關係接近,勝過與漢人的關係。」李輝說。

  第二條路線是珠江流域。百越先於漢藏進入兩廣地區,穿越南嶺的變為北越,也就是後來越國的祖先,南方的越人自秦漢以來一直往廣西山區遷移,南宋時候又發生遷移,後來形成侗族。所以,現在浙江一帶越人的語言和侗族語言有相同之處。而吳國人則有不同的起源,吳越兩國根本不同源,統一使用華語后才接近。歷史學的猜測再次失敗。

  吳國人從何而來呢,當初南亞先民從雲貴高原西側進入中國后,一支人群與漢藏民族分開而行,他們沿著長江往下走,這個人群在洞庭一帶形成了苗瑤語系。「吳人就是苗瑤人東進和南下的漢人同化后形成的,所以他們遺傳結構的變化多而複雜。」

  在渭河流域華夏族逐漸磨礪出一支驍勇善戰的「」秦人「」,他們盤踞在關中,積聚著統一中國的實力,秦漢時期,四分五裂的中國被統一,從語言、文字到貨幣、計量單位等文化層面上,漢族的整體意識真正形成。加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之後漢族就沒有再出現分化。而且,各地的漢族基本沒有帶上外來的成分。他們通過先進生產力而不斷地擴張,佔據了大部分土地。「歷史學家說的漢人擴張中不斷融合當地人是不對的,當地人基本被驅逐了,福建人是最好的證明根據分子人類學分析,他們基本上是北方漢人的後代,語言上保留古代漢語尤其多。」李輝說。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其實中國在利用DNA分析自己祖先的遷徙路線上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華夏56個民族和東亞東南亞各民族都是由南亞語系的先民分化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都帶有M122的突變。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30 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人類基因圖譜——世界人口基因組分佈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瑞貝卡·坎恩破譯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的線粒體DNA,發現現代女性的線粒體DNA都來自一位婦女,她大約生活在15萬年-20萬年前的非洲。

  隨後,分子人類學家再次成功破譯了男性遺傳密碼的Y染色體。通過研究,他們得出結論,現代男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部非洲。

  「DNA中的遺傳密碼讓亞當、夏娃離開了神話世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他們成了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人的祖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輝說。

  李輝解釋說。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黃種人就是帶著這個古老的突變開始向世界擴散。除了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具有這個位點的突變。

  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整個海平面比現在低120米左右,許多海床裸露在地面。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或許是頻繁發生類似於現在的盧安達種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開始走出非洲。

  「又過了幾千幾萬年,現代人在Y染色體基因突變M168基礎上又出現了2個突變類型,M130和M89.前者發生在8萬年前,後者發生在4萬5千年前,人類已通過北非進入了歐亞大陸。」李輝說,最早出來的是棕色人。他們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邊走著。公元5萬年前,他們已佔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之後的幾萬年裡,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之後可能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

  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但他們的擴散速度很快。他們只用了棕色人1/5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柯越海取樣的1萬2千個中國人的樣本中有11311個樣本在M89的位點上發生突變。而這個突變標記在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並且一直在這裡做了很長久的活動,之後他們將要進入中國,分化出現在的漢族。

  我們再來看4個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

  C-M130棕種人基因

  K-M9是黃種人基因

  P-M45是白種人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M130棕種人基因,漢族人無論是南方漢人還是北方漢人,Y染色體中都沒有這兩種基因。

  而北方民族蒙古人,突厥人,滿族人,朝鮮人和日本人都有D-YAP和M130。

  其中K-M9是黃種人基因,是中國人的主體類型。P-M45是白種人基因。

  C—M130是棕種人基因,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線大概就是沿著海岸出發,從阿拉伯半島—伊朗—印度—中南半島,此後,這批C—M130的子孫分為兩支系,NO.1支系向北進入西伯利亞,並最終進入了北美地區;NO.2支系向南進入澳大利亞,並擴散到整個太平洋諸島。

  今天C—M130的後代主要分佈在印度南部、北亞東部、日本、北美西部、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在東亞地區,外蒙地區比例非常高,達到58%,還有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布里亞特人、比例都在60%以上,這些人群的類型(包括北美地區)都是C3—M217;M130的其他類型還有,日本的阿伊努人90%以上是C1—M8,另外,現代日本人(6.5%)、朝鮮人、滿州人、阿穆爾人中,也有一定數量的C1。C2—M38,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嶼,C4、C5主要分佈在南印度地區,在當地民族中能達到20%。在漢族人中幾乎沒有C-M130基因的分佈。

  D—YAP又被稱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C—M130幾乎同時走出非洲。現在D—YAP類型主要分佈在印度安答曼群島的安達曼人(100%)、藏族(58%)、土家族、彝族、瑤族、日本(34.7%)、朝鮮、滿州人、緬甸人、克欽人。在漢族人中,D—YAP在漢族人群中幾乎沒有發現。Y染色體變異數量多少並不能用人口數量來衡量,很多人口眾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個小人群由於某種原因迅速壯大而來的,如歷史上曾建立了強大帝國(典型的是漢人、阿拉伯人),近代的高技術革命和殖民(如英格蘭人、西班牙人),這些人群的同源性強,Y染色體的變異類型並不特別豐富,相反,一些非常古老的小民族,其Y染色體變異類型卻十分豐富。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原來的漢族融合而成的理論是錯誤的,漢族的基因構成恰恰是一個非常單一純粹的民族,K—M9基因是最重要的一個支系,亞歐大陸上,除了西亞地區和西伯利亞,世界島上絕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孫構成,今天漢族人中,96%的人都是K—M9類型。(看來我們和日本人和朝鮮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類型,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ON—M214,另一個是P—M45。前者(ON—M214)主要分佈在東亞、東南亞、北亞東部、部分太平洋島嶼(以上都是O—M175子類型)和烏拉爾山兩側、北歐北部、東歐北部和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以上都是N—M231子類型)。中國人主體類型就是O—M175。族人中的4%的P-M45白種人基因,最有可能的來源的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種。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祖先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

  初中教科書的權威教育是,分佈在中國的現代人是由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進化而來。這個說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的多地區起源說,認為在歐、亞、非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猿人進化而來。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卻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沒有都進化成為現代人。只有東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在查閱中國現有化石的年代以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這個斷層從大約10萬年前至4萬年前,沒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經推測,生活於東亞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時期,由於惡劣的氣候而絕滅。取而代之的是從非洲不遠萬里遷徙而來的現代人種。

  但仍有科學家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國科學家意識到DNA遺傳密碼的重要性。在那些雙螺旋的DNA鏈條上交織著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小球,A、T、C、G.它們掌管著整個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史。

  按科學上的解釋,每一個小球就是一個核苷酸單位。所謂基因就是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連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它有很強的功能性,控制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比如人類的高血壓就有幾百個基因在控制。它們的序列不能隨便更換。變換了,就要影響身體狀況。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一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它們的改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是這些遺傳突變記載了人類遷徙的歷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佑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一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一種簡短的重複,比如TGTGT鄄GTG,其重複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一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複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複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佑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柯越海說,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萬2千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佔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