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蒙古鐵騎為何征服不了日本和越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30 0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宋史》記載,崖山海戰,十萬民眾隨宋末帝投海自盡。 南宋鼎盛時,全國總人口八千餘萬、迫近一億大關。

  

  蒙古人進來時,這個龐大族群被描述為任人切剁的「土豆」,全國各處都有張弘范(跟隨蒙古軍隊滅宋的漢人帶路黨)。

  而另一方面,在這場東方歷史「華夷之變」中,中國的一些「東洋鄰國」卻未被「殃及魚池」,甚至有著不俗的表現。

  13世紀下半葉,蒙古大軍在平定中國之後,對日本發動過兩次征服戰役。 第一次交戰是在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蒙古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面對第一次「蒙古遠征軍來襲」,日本舉國參戰,武士和民兵都投入戰爭中,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擅長騎射的蒙古兵在擅長肉搏戰的日本人面前遭到重創, 頑強的日本民兵成功地阻止了蒙古軍的推進。由武士組成的日本重騎兵隊尤為英勇,他們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著箭雨列陣衝擊敵人,與敵軍貼身近戰,使蒙古人的弓箭優勢失效。蒙古軍折損大半后無力繼續守住陣地,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鮮的路上,蒙古的艦隊遭風暴襲擊。

  第一次伐日雖然失敗,但是忽必烈不肯輕易罷休,尤其完全征服了中國、得到東方最富饒的大陸后,不免得隴望蜀、再起盜心,於是對日本發動第二次海戰。此戰忽必烈投入的參戰人員是第一次戰的十倍,但是依然沒有撈到半點便宜,最後再次被夥同「神風」的日本武士和民兵打敗。

  兩次伐日皆敗,蒙古人在東洋第一次遇到了勇氣不遜於自己的對手。遭到13世紀世界最強大的軍團侵襲,但日本卻沒有像宋那樣一敗塗地,而是最終擊潰了侵略者。除了地理優勢外,同仇敵愾不出叛將、全民皆兵鐵血抗敵也是要因之一。

  

  (圖)蒙古攻打日本「神風」戰艦現蹤海底

  相似的情況在越南也曾呈現。

  在征服歐亞大陸過程中,蒙古軍三度征伐安南,1258年初元朝大將兀良哈台一度攻陷安南都城升龍(河內),1285年脫歡再占升龍。但是,越南人在陳朝宗室、「興道大王」陳國峻的帶領下,奮起反抗,他們人人手臂上刺著「殺韃」二字,奪回升龍。隨即全境反攻,殺退來犯之敵。

  忽必烈大怒,此時他正在組織戰船進攻日本,遭遇「神風」。蒙古軍不敗神話竟然被島國日本、小小越南打破,於是他停止進攻日本,再派脫歡率10萬大軍攻安南。陳國峻以「游擊戰」切斷元軍的水路補給,利用漲潮而進攻,退潮則退走,並實施「木樁戰術」創造了以弱敵強、以小勝大的戰爭奇迹——俘獲元軍400餘艘戰船,生擒主將烏馬兒。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中國大陸和莫斯科公國都被蒙古帝國吞併。然而,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卻在小小越南那裡吃了敗仗。忽必烈死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敢侵略安南。

  

  (圖) 蒙古鐵騎的重裝備

  同一地域,相近文化,卻沒有促成完全一樣的抗戰結果,這是為什麼?

  在古代,越南比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還要近——或為中國的藩屬國,或為中國一部分。兩國的文化有不少大同小異之處,越南的主體文化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深影響。然而,同一地域,相近文化,卻沒有促成完全一樣的民風。縱觀歷史上兩國民間的表現,越南、日本民風明顯比中國彪悍。

  眾所周知,推崇「尚德抑武」的儒家文化是偏軟的。而雖然受到兩千年儒家文化影響,但日本、越南仍然長期保有「強悍、尚武、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傳統。那麼,這種民風傳統是怎麼形成和保留的?

  這就與他們的生存環境和獨存的文化背景有關。

  從生存環境而言,日本和越南雖然不是「草原部落」,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生存廝殺爭鬥激烈程度不亞於草原部落。

  由於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戰爭頻繁,內外紛爭不斷,這些國家的歷史烽煙不斷,幾乎就是一部充滿戰爭的歷史,也因此造就不少名垂青史的戰鬥英雄。對於歷史上勇猛善戰的英雄人物,他們特別崇敬。由此形成了特有的「武士文化」、「戰鬥文化」。

  譬如抗蒙「興道大王」陳國峻,就被譽為民族英雄,越南南北處處有「興道大王」廟宇祭祀,香火千百年來不斷。越南人對英雄人物的頂禮膜拜以及英雄文化的傳統氛圍,由此可見一斑。

  

  (圖)安南國是越南的古稱

  現代越南歷史學家曾說:「越南民族的傳統,歷來是全民皆兵。在田裡幹活的農民,一旦需要扛起槍就能上戰場進行戰鬥。」生活中,他們是知禮謙和的普通百姓,而在戰場上,他們絕對是可怕而難纏的鬥士。

  舉國抗戰、全民皆兵——日本和越南這些特點,與「草原部落」騎兵的特點差不多。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民風,就相當於東洋的「草原部落」。

  回顧這段歷史,之所以在偏軟的「儒家文化圈」中,日本、越南的民族精神沒有被「軟化」、得以保持「彪悍民風」,一是因為「儒家文化」對他們上層影響大,對底層民間影響小;二是因為整個國家形勢所迫、「實用主義」大過「中土主義」。

  獨特的地勢加鐵血的武士英雄文化,使得日本、越南等國在蒙古大軍鐵騎下,得以「獨善其身」。所以,他們愈加崇尚武士文化英雄文化,以「彪悍、善戰」民風為榮,直至成為惡劣生存環境下的生存本能……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6-8-30 14:10 | 只看該作者
蒙古軍中絕大多數是北方漢人,越南不是沒被征服而是用詔安的方式征服的。日本當時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很多小國,元軍佔領了一半九州島后風浪斷絕後援,6萬前宋軍藉機加入土著,迫使3萬北方元軍回撤朝鮮,如果當時沒有大風,日本將會提前300年被統一,而不是等到明朝中後期被福建海匪統一。元軍沒有攻取的是爪哇島,詔安的宋國海軍對實在太熱太遠沒什麼可搶的地方不感興趣,只留下一支很小的部隊在蘇門答臘沿海,其餘都去富裕地方搶劫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5: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