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現在的宇宙物質多於反物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24 2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的宇宙中物質多於反物質

  根據大爆炸理論和粒子物理理論,宇宙起源於大約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誕生之初,能量轉化為同樣多的正物質與反物質,這兩種物質相遇會發生劇烈爆炸,轉化為能量,並歸於湮滅。可是目前宇宙中的天體均為正物質,沒有發現反物質天體。

  為什麼現在的宇宙間充滿了正物質而非反物質呢?這是物理學領域最大的謎團之一。英國《自然》雜誌8月12日報道說,在近日於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第38屆高能物理國際會議(ICHEP)上,日本科學家們給出了一個解釋:中微子這種亞原子粒子在物質形態和反物質形態的表現不同。不過,他們也表示,還需要收集更多數據才能對此解釋進行確認。

  中微子究竟為「何方神聖」

  在粒子物理學里,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以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自從20世紀70年代標準模型建立后,一直久經考驗而屹立不倒。但上個世紀90年代,有一種粒子公然藐視其規則,它就是中微子。根據理論,中微子不具有質量,但實際情況是,1998年,物理學家利用日本一個礦內的超級神岡探測器,發現中微子具有質量——儘管不足電子的十億分之一。

  參與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NuMI離軸中微子實驗(NOVA)的物理學家基斯·馬特拉稱,從那時開始,世界各地的中微子實驗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而且科學家們也慢慢意識到,他們或許可以以這一粒子為突破口獲得新的發現和解釋。「它們是標準模型中的缺口。」

  中微子有3種: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中微子不帶電,質量極小。根據量子力學,不同的中微子之間可以相互轉換,我們稱之為中微子振蕩。

  正反中微子行為有別

  在現在的宇宙中,物質明顯比反物質多,物理學家們觀察了一些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如K介子和B介子的行為差異,但並不足以解釋物質為何會超越反物質,取得支配地位。

  一個答案可能是超重粒子在宇宙誕生初期,採用不對稱的形式衰變產生了更多的物質。有科學家認為,中微子一種超重的「親戚」可能是「幕後推手」。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現在表現得不一樣,那麼,其更古老的對應物也應該存在同樣的不平衡,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

  為了測試這一想法,日本從東海到神岡的中微子實驗(T2K)的研究人員探究了物質和反物質中微子行進時,在三種「味」之間振蕩的差異。他們從位於日本東海海邊的質子加速器研究中心發射出一束μ子中微子,到295公里遠的超級神岡探測器(這個地下鐵罐裝滿了5萬噸水)。研究人員計算出了在此過程中,有多少電子中微子出現——這是μ子中微子在整個旅程中變形成另一種中微子的信號。隨後,他們使用一束介子反中微子,重複了這一實驗。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岩本幸之助(音譯)在出席ICHEP時表示,兩束中微子的表現略有不同。

  該研究團隊認為,如果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沒有差異,那麼,他們將在探測器內發現24個電子中微子和7個電子反中微子(因為反物質更難生成和探測),但結果他們發現了32個中微子和4個反中微子。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物理學家、T2K實驗成員姜常金(音譯)說:「這表明,物質和反物質的振蕩方式並不一樣。」

  還需更多數據驗證

  儘管T2K和NovA實驗提供的初步結果都表明了同樣的觀點,但迄今為止的觀察可能只是概率事件,如果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表現一模一樣的話,科學家們也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2西格瑪)看見這樣的結果。

  因此,科學家們需要更多數據對這一信號進行驗證,T2K本輪實驗將運行到2021年,屆時它將獲得目前5倍多的數據,但該研究團隊將需要大約13倍的數據,才能將統計置信度提升到3西格瑪——大多數物理學家願意接受數據合理但不能完全確定的門檻。

  為了收集更多必需的數據,T2K團隊提出將實驗延續到2025年。不過,與此同時,他們也打算通過與NovA合作,從而加快搜集數據的速度。目前,參與NovA實驗的科學家們已從費米國家實驗室發射一束中微子到810公里之外的位於明尼蘇達州北部的一座礦井下,並將於2017年發射反中微子束。這兩個團隊已經同意攜手對數據進行分析,到2020年,得到的數據的統計置信度有望達到3西格瑪。

  研究人員表示,要想達到宣布某些數據為「一項發現」所需要的統計置信度5西格瑪,可能需要新一代的中微子實驗,目前全球各地正在計劃這些中微子實驗。

  儘管如此,這一發現激發了科學家們對於物理學界的「香餑餑」——中微子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他們認為,這種無所不在而又飄忽不定的粒子可能是解決多個物理學謎團的「鑰匙」。

  ·END·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