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國金融時報:中美談判:「群鷹畢至」虛實之辯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5-6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8-5-6 10:30 編輯

  吳金鐸:美國貿易代表團七人來華談判,誰鷹誰鴿?誰是全面鷹派,誰是對華鷹派?中美談什麼?中國需要談什麼?

  


  2018年5月4日 06:48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吳金鐸

  近期美國貿易代表組團七人來華談判,市場解讀為「群鷹畢至」。4月30日白宮發表聲明公布了特朗普政府派往中國的貿易談判代表名單:美國財政部長斯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見文首照片)、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美國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副顧問埃弗雷特•埃森斯塔特(Everett Eissenstat)、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以及美國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

  美國會派遣全是鷹派的團隊嗎?除非特朗普政府根本不想談判或是計劃把交易談崩。顯然無論從國家利益的角度,還是務實商人「談生意」的角度都不大可能。所以談判班子必定是「鷹鴿組合」或者「紅白臉組合」。美方代表究竟誰鷹誰鴿?誰是全面鷹派,誰是對華鷹派?筆者認為,弄清楚這個問題不僅有利於理解本次談判,也有利於理解特朗普內閣對華政策特點。

  核心內閣姆努欽

  財長斯蒂文•姆努欽,畢業於耶魯大學,1985年進入高盛,曾任高盛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交易業務負責人。2002年從高盛離職,兩年後創辦對沖基金都恩資本(Dune Capital Management LP)並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是特朗普競選團隊的財務金融主席,曾經為特朗普競選團隊籌集到1.69億美元競選資金,是特朗普自籌資金數目的2.56倍,深得特朗普信任。姆努欽和特朗普一樣是「政治小白」,進入白宮之前沒有任何政治履歷,姆努欽是特朗普內閣「高盛派」唯一剩下的人,之前還有前總統經濟顧問加里.科恩。與科恩不同的是,姆努欽一直支持特朗普的執政主張並推進執行。姆努欽是特朗普稅制改革起草班子,即「稅改六君子」之一,對特朗普政府成功推進稅改功不可沒,是特朗普女婿庫納什之外最信任的內閣成員。

  姆努欽還主推美國基建計劃,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2月公布的4.4萬億美元預算計劃背後的主要推手。金融監管方面,華爾街出身的姆努欽主張修改放鬆「多得.弗蘭克」法案——大蕭條之後誕生的最全面的金融監管法案;在匯率政策上,姆努欽主張把匯率操縱定義為不公平補貼,他並不主張專門針對中國貼上匯率操縱標籤。可見姆努欽的政策主要對國內,對華政策上並不是市場所認為的大鷹派,但也並非對華鴿派,更準確的是對華偏中性。

  貿易沙皇羅伯特•萊特希澤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人羅伯特•萊特希澤,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世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特朗普身邊的「狠角色」,是強硬的貿易現實主義和貿易強硬派,外號「美國貿易沙皇」。1981年-1989年,曾在里根政府內擔任美國貿易副代表,參與過二十多個國際協議關於鋼鐵,汽車和農產品的貿易談判。其中,中文世界傳言他與1985年主導「廣場協議」有關(編者注,目前這種說法並沒有十足證據)。

  2017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正式授權萊特希澤對「中國不合理或不公平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即對華開展「301調查」,以確保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需要說明的是美國「301條款」並不僅僅只針對中國,美國發布的《2017年特別301報告》把中國和印度等11個美國貿易夥伴列入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重點觀察國家名單。里根政府時期,萊特希澤針對日本鋼鐵也動用過「301」條款。針對中國的「301」條款,主要涉及中國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重點發展的所有先進行業,包括電動汽車、高科技船舶和航空航天技術等領域徵稅。

  萊特希澤曾表示要審查美國所有的貿易協定, 2017年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表示「試圖判斷哪些符合美國的利益,哪些還有改進空間」。可見在對外貿易政策上萊特希澤錙銖較量,鐵面自私。他對WTO框架極為不滿,曾在國會上狠批WTO框架,指出WTO爭端解決機制缺乏效率,他甚至聲稱中國是WTO的「威脅」,並建議美國挑戰WTO多變貿易協調機制,以保護美國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根據媒體報道,萊特希澤在NAFTA談判中提出很多富有爭議的條款,如建議在NAFTA中設立一個5年的「日落期限」:5年期滿后如果得不到所有締約國的書面續約,條約將自動終止,這引起了墨西哥和加拿大等貿易聯盟國家的強烈不滿。今年5月1日赴華談判之前萊特希澤曾向媒體表示:「我的目標是讓中國更加開放,並不試圖改變中國的經濟制度」,「中國的制度看起來對他們很管用」。這些言論看起來更像是他的一種策略,一種尊重對方的底線和原則以減少成本換取談判利益的博弈策略。

  彼得•納瓦羅:非主流極端經濟學者

  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30餘年,非主流經濟學家。納瓦羅是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擁護者,自由貿易反對者,鼓吹「中國威脅論」。

  其作品《反響思考戰勝經濟周期》、《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股票》一度獲得市場追捧。他曾在《解構中國價格》一書中稱中國產品由「補貼,低估匯率,假冒和盜版」形成,還出書告誡與中國經濟往來風險很高。

  他自稱擁護特朗普強調的「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貿易協定,但政策上又是自相矛盾的貿易保守主義者。他還說「自始至終堅信雙邊貿易逆差的重要性」,然而筆者認為他對中美逆差的深層次原因卻一知半解,不得要領。

  搖擺主義羅斯

  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是個「中國通」。他曾於20世紀90年在中國廣東投資了汽車零部件廠(與日本合資),2005年他的國際紡織集團在浙江嘉興投資1億美元,還曾援助過汶川地震的災后重建。

  因為與中國生意往來密切曾經一度在對華態度上偏鴿派。他是美國鋼鐵貿易的受害者,曾收購了幾個瀕臨破產的美國鋼鐵公司,進行債務重組之後打包賣給了印度鋼鐵巨頭米塔爾鋼鐵,所得是現金與股票各一半。因其它國家(包括中國)鋼鐵出口價格低廉,米塔爾鋼鐵的股價因經營不善近年來大幅縮水,羅斯損失慘重。

  因為這一經歷,再加上曾經被特朗普公開批評對華政策軟弱,他的對華態度逐漸走向鷹派。他最擅長的是企業破產重組,曾深度參與了很多美國衰落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紡織等等,主張對美國鋼鐵和鋁材產品進口徵收高額關稅或者實行配額制度,是「232」條款推行者,也是中興通訊一案的主導者。針對中美貿易他有以下主要觀點:中國對鋼鐵等行業高度補貼,造成了大量的過剩產能,衝擊了全球市場。他認為美國貿易逆差兩個根本來源:一個是中國,行業上主要是汽車。中國的貿易順差造成中國國內貨幣供應量過剩,針對這一觀點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曾進行過公開批判,認為羅斯這種經濟學上的無知很可能會對美國造成災難。

  羅斯還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因為貿易糾紛不再購買美國大豆,因為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非常高,要替代不容易,替代成本很高。認為中國不敢拋售美國國債,因為他們無法承受拋售導致的價格下跌。羅斯一直研究中國的五年規劃,所以對《中國製造2025》已有關注,也是遏制《中國製造2025》的主要倡導者。

  初級分析師出身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影子鷹派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普林斯頓政治和經濟專業,但未取得學位。曾在里根政府任職於白宮管理及預算局,幫助制定經濟政策,是供給學派的擁護者。

  他涉足經濟是從擔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初級經濟分析師開始的。1987年至1994年期間擔任華爾街投行貝爾斯登(The Bear Stern Companies)的首席經濟學家。次貸危機爆發前,他曾堅決否認美國可能陷入經濟危機。他曾經所在的貝爾斯登投行在次貸危機期間倒閉。2001年以來,曾在美國CNBC電視台主持「庫德洛報告」(The Kudlow Report)。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庫德洛曾在稅收和關稅及其他問題上向特朗普提供意見,最初他是支持自由貿易的,這點與特朗普的主張有出入,不過整體上但他對特朗普的經濟決議基本支持。科恩辭職之後即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對內支持稅改,對中國態度偏鷹派,他認為中國「不按規矩做事已經很久了」,主張在貿易方面進行強硬回應。但4月初庫德洛曾表示:「美方對中方開出的關稅清單可能並不會執行,一系列的行動可能僅僅是讓中國就貿易慣例進行談判的一種策略」,由於他並非貿易方面的專家,對中國知之甚少,可以推斷他對的華貿易態度只是特朗普的翻版,可稱為「影子鷹派」。

  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

  美國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曾任美國中部農業州「艾奧瓦州」州長,該州號稱「美國糧倉」。

  中國與艾奧瓦州貿易聯繫緊密,是艾奧瓦州第二大產品出口國。作為州長的布蘭斯塔德對農產品貿易非常熟悉,此次作為中美貿易談判一大員,也是特朗普政府農業貿易戰的一張牌。布蘭斯塔德擁護自由貿易,但更重視增加出口,雖然與特朗普反自由貿易的主張有背,但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這一點上高度一致。布蘭斯塔德對華人友好,與中國政商關係密切,相對鴿派。今年以來的中美貿易爭端,中國的反擊策略目前主要涉及到農產品如生豬,高粱等,未來也可能涉及面擴大到玉米和大豆。對美國而言,農產品區也是特朗普的「票倉」,對中期選舉至關重要。

  中美談什麼?

  近期美國財長努欽表示將與中國進行貿易對話,討論四方面內容:貿易不均衡、知識產權、合資技術和合資企業。就談判內容來講並沒有超預期的地方,正如財長努欽所說「這些是特朗普總統去年一直關注的問題」。

  中美貿易逆差是本次談判放在首位的主題。特朗普今年3月曾經發推特要求中國拿出方案,令美國貿易逆差減少1000億美元。這遭到中國反對。難以想象的是一直反對中美貿易保護的美國,又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貿易保護。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增加3752億美元。而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為2758億美元,雙方統計相差994億美元左右。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指出,造成這種數字上的差異主要因為轉口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統計偏差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約為380億美元。若以此為粗略標準算上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以及美國要求的縮減逆差幅度(約為中國對美國逆差總額的1/4),最壞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貿易逆差談判的規模大約在594-843億美元之間。其次,2016中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15年以來均為負值,2016年甚至高達-9.6%,我國外貿依存度實在下降的。再次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但對日本和歐盟貿易逆差,如果按照美國的邏輯,中國似乎應該同時與日本和歐盟展開貿易逆差討伐。

  知識產權方面的談判,關係到「301條款」。白宮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涉嫌侵犯知識產權方面的調查。該調查旨在「確認中國政府有關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的法律、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有歧視性,且給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特朗普政府主要針對中國製造2025。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公布文件顯示,美國將針對以下四個方面的行為進行調查:一是中國政府是否利用部分工具控制或干預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運營,以便將技術和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企業;二是中國政府是否剝奪了美企和中企在進行與發放許可證及進行其他技術相關的談判時制定具備市場基礎的條款的權利,是否削弱了美企對其中國技術的控制力;三是在中企通過收購美企獲得尖端技術及知識產權並進行十分重要的大規模技術轉讓時,中國政府是否有失公平地促進了系統性投資;四是中國政府是否進行或支持了未經授權入侵美國商業計算機網路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商業機密的行為,這一行為是否又損害了美企,或為中企提供了競爭優勢。另外,其他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也或將包括在調查之中。美國知識產權委員會2017年報告認為美國每年因中國侵犯知識產權損失高達3000-6000億美元。美國應該看到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進步,如中國著作權、商標、專利侵權案件的平均判賠額與判賠支持率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專利權申請國,中國專利權申請數量穩步增長。但專利數量和增速並不代表所有,中國在半導體、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與美國差距仍大。但不管怎麼樣,任何一個后發國家的進步是不可逆的。

  合資技術和合資企業方面,美國認為很多關鍵行業中國仍然限制外國公司的市場准入,儘管中方做了承諾,但很多方面可北京並沒有踐行。中國政府今年承諾了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並積極付諸實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宣布了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了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6項措施,今年內爭取開通「滬倫通」等。近期中國銀保監會承諾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等措施;中國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措施,都是針對外資企業的開放措施。政策頒布之後,立即有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商業銀行與保險機構申請落地中國,與此同時第一家外資支付機構,英國World First獲得中國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世界徵信業務巨頭,總部位於愛爾蘭的益博睿公司,開始在中國申請徵信業務許可,這都是中國金融開放的實際行動。

  中國需要什麼?

  中國在這次談判中需要爭取的是中國發展與轉型的時間,中國更應該聚焦國內經濟結構改革。距離2020年收入翻番計劃的完成已經不遠,中國在應付好中美貿易爭端的同時,不應該打亂原有的發展計劃,更不應該因貿易戰耽誤中國的轉型與發展進程。中國與美國相比科技實力和發展質量還相差甚遠,封閉就意味著落後,還需要向科技實力雄厚的歐美學習,同時也更應該深耕國內自主研發,切實深入推進國內經濟改革。總體上,市場對這次貿易談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預計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並不是一個或者兩個回合的談判就結束,一兩個回合結束的貿易戰代價必定是高昂的。中國應該做好貿易戰談判的持久戰,預計談判也將由政府層面向企業層面具體展開。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