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做義工是否也是在修行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8-3-6 1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耀行法師

  《楞嚴經》中說: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佳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經中說一切眾生錯亂修行不能成佛的關鍵問題所在,是因為不知真妄兩種根本。如同錯把沙子放在鍋里煮,即使煮到海枯石爛,鍋里的沙子也不可能變成米飯佳肴。所以,要修行證得解脫,必然要明白這兩種根本,才不至於走錯路。

  生死的根本——妄心

  妄想心即《楞嚴經》佛說二種根本中之「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眾生之所以流浪生死的根本,問題就因為錯將攀緣心——第六意識,當做自己的真實本心,就好比用沙煮飯,縱經百千劫常為熱沙。

  正是由眾生迷真而起妄,錯認妄識為真心。而本有的真心,不能去悟解。天然性定,無從修證。《楞嚴經》中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由此可知這個「識心」是妄想,是修行的冤賊。《楞伽》認為「妄想無性」,《楞嚴》則說「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圓覺經》雲「六塵緣影」。

  此妄識心以攀緣為性,由第六意識為主的心識活動來體現。因為前七識雖同起同為妄想心,但第七末那識微細難了,眾生日用中未曾識得;而前五又羸弱難察,只對現前五種塵境而起五識,一旦對境有分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覺察生起,就已經是第六意識的作用了,所以前五識眾生也是很難察覺。在前七識之中,唯以此第六意識最為粗顯、最為活躍,活動範圍最為廣泛。

  人們對於事物好壞的分別、對過去的追憶與對未來的幻想,及喜怒哀樂一切的情緒變化也不出其範圍。於是眾生便把這目前能思能想的意識,理所當然地當成了自己的真心、靈魂、精神的主宰,牢牢得抓住不放,以為這就是「我」。

  然而這是個絕對錯誤的想法,因為第六意識虛妄無體,唯是依靠根塵而有。正所謂「塵為根之影,識為塵之影」,當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時就會產生法塵影子,此法塵影子落射在意根上,意根對法塵本來無事。但一旦意根激活法塵生起意識,就會有種種的分別取著,故說識是塵之影。

  由此可知,此識元是分別,依因托緣而起,自然是虛妄無體的。然眾生因不識此識之廬山真面目,將之執為「我」,故依之起惑造業以致輪轉生死。此處即是據此識最為活躍及緣慮性最強,如經中所說的攀緣心,是造業主體的角度,而說以其為主、心識活動為妄想心。

  之前我們列舉種種修行誤區,根本原因所在皆因為用此妄想心來修,煮沙為飯。妄想心雖有種種的勝用,但既然名為妄想心,就絕對不是真心,必然是以生滅為本,以此心起修是永遠無法成就不生不滅、無出無入的首楞嚴自性本定。因此說明妄想識非心,絕對是勢在必行。也唯有將此妄心破盡無餘,我們才會舍妄認真。

  所以《楞嚴經》中,阿難請示成佛大定,如來即為破識顯根:識心五種勝善功能,猶屬生死妄想,必須舍之;當知愛欲為禪定之障,故以多聞誤墮為緣,發起大眾;識心乃生死之根,故以見相發心為詰,探悉病源。以「無處、非心、無體」來說明妄想心當體虛妄,絕非是自性本具、不生不滅的妙明真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6: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