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年輕人掀"不婚獨居潮":婚姻似乎沒好處

[複製鏈接]

325

主題

332

帖子

25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素年 發表於 2018-2-14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報稱,傳統家庭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近年也開始出現了不婚、獨居的世界潮流。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二三十年前,在幾乎人人結婚的社會氛圍下,不婚獨居被認為是失敗的人生,是值得同情憐憫甚至被社會歧視的對象。但隨著經濟環境與家庭觀念轉變,不婚、獨居的生活,在大城市裡也不再那麼罕見或「不正常」了。

「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騰出一段時間與古琴相處,古琴是愉悅自己而非取悅他人的樂器。每每撫弦起樂,就能讓自己的內心靜下來,感受時間的流動,感受古人當年的意境。」

北京一家外企的財務主管羅娜(31歲)描述了她一個人的生活感受。自10年前出國念書起,羅娜就養成了獨立生活的習慣。歸國后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再加上父母慷慨支持她擁有房、車,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更有滋有味:學古琴、練瑜伽、會友逛街、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也可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羅娜性格活潑外向不乏追求者,她也不認為自己是個立場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只是逍遙自在的獨居生活讓她暫時無法對婚姻有所動心,「或是沒有遇到對的人吧」她笑道。

1987年出生的王瑞(北京一家電視台編輯)與男友相戀三年,也不願談婚論嫁。

「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我自己想要的」,性格爽朗的她戲謔:「結婚有『風險』!一紙婚書並不能保證忠誠、永久,反而是個約束,沒有束縛才覺著浪漫,也會格外珍惜。況且結婚有種種不確定性,防火防盜防小三,還要照顧到他們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離婚又會傷筋動骨,所以何必非要結婚呢?」

在這些經濟+精神獨立的中國年輕一代看來,婚姻似乎不會帶來什麼好處。在這種觀念引領下,遲婚、不婚、獨居變得越來越有市場。

2015年,中國非婚人口達到2億,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獨居戶已超5800萬人,其中20歲到39歲的年輕獨居戶接近2000萬戶。

獨居人數激增,中國媒體驚呼第四次單身潮來襲,還有報道聳人聽聞地把這次主要以未婚青年為主的單身潮將造成的影響與世界大戰相提並論。而對於樂得獨居的年輕人來說,事實與輿論渲染的嚴重性完全是兩碼事。一個人的生活更多意味著獨立、時尚與自由。

在知識群體聚集的網路問答平台知乎上,「一個人的生活」是熱點話題,獲得近百萬網友的關注,發言的熱情遠超對戀愛,婚姻,烹飪的討論。

志同道合的獨居者們分享各種的生活經驗,從長途旅行,房屋裝修,到買菜煲湯,甚至到備齊廁所紙等都給予事無巨細的熱心指導,幫助同族群的菜鳥們適應一個人生活的不便與孤獨。

學者:獨居不婚今後還將「越演越烈」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受訪時表示,中國已開始走向獨居不婚的進程,今後還將「會越演越烈」。

她解釋說,婚姻制度與喜新厭舊的人性相矛盾,而現代社會人均壽命的延長,導致現代人對傳統婚姻不再鍾情。

她認為:「現代社會,婚姻家庭的形成不像過去基於傳宗接代或者經濟互助,婚姻越來越以感情、追求浪漫愛情為基礎,婚姻於是就成了一種約束, 其他什麼都不是了。」

同時,人均預期壽命,在農業社會,包括西方工業化之前的傳統社會只有三四十歲,「很容易從一而終,夫婦感情在沒有發生變化之前,就謝世了」,而當代社會,人均預期壽命七八十歲,「固定的婚姻關係讓終身只有兩人,不許有別人,就出現了大量的厭倦、摩擦和痛苦。很多人不願作繭自縛,放棄婚姻。」

此外,女性經濟獨立也是中國不婚獨居人數走高的重要原因。

李銀河說:「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在外掙錢,女的在家相夫教子,女人不結婚就沒有生活來源,現在女性都有經濟收入來源,有選擇獨身的可能性了,過去沒有這樣可能性。」

女性情感專家蘇芩受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她說:「現在女性是除了不能自己生孩子,其他事都能做,她們自身經濟獨立,對於婚姻,已由對物質的看重轉變為對情感的更多需求。很多人不再會為沒有感情的婚姻去湊合」。

2016年騰訊關於中國人婚戀調查報告顯示,36.8%的單身女性認為不結婚也很幸福。

中國人不婚獨居的趨勢,是全世界單身浪潮下的一個反映。學者分析,單身浪潮的來臨,是人類社會已經延續幾百年的家庭解體過程的一個結果。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再到人人離家投入工業生產,食物、衣服外包的工業社會,家庭的多項傳統功能被商業所提供的便利取代,婚姻在單身者的觀念中不是必需,而僅是一種選擇。

不過,儘管不婚遲婚的隊伍越來越大,年輕一代也學習在獨處中自我提升,受訪學者仍提出,在傳統家庭觀念仍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結婚仍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李銀河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念幾千年來已內化到民族的心理。

雖然80年代以婚姻狀況衡量人生成敗的觀念現在已有巨大改變,但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家庭仍在世俗宗教中佔有重要角色,「中國沒有神的崇拜,但有祖先崇拜,大家覺得永生不朽的渠道是由下一輩繼承自己的血脈。」



她指出,在中國,即便是同性戀者,也有人與異性結婚,其中七成同婚者的目的是為了傳宗接代。

她說,在同性戀的調查中,好多男同性戀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們選擇異性結婚的理由是「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那就對不起父母。」

此外,中國家庭有催婚、逼婚的普遍現象,「剩女」一詞自2007年面世后就長期停留在話題榜等都是這一傳統觀念的延續。

面對這個現象,有人提出,傳統家庭里的責任感、忠誠、承擔、為下一代犧牲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價值觀與美德,社會應竭力呼籲維護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結構,但也有人提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變得多種多樣,不婚獨居的比率增高已是不能扭轉的趨勢,一個包容進步的社會應給予更多的寬容與理解,單身者在面對衰老和死亡時,也可能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