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心七要》講記(五)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7月10日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7-12-31 1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修心七要》講記(五)
作者: 達真堪布
文章來源: 大圓滿法網站
http://www.dymf.cn/index.php?m=c ... 647&id=11114523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7月10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的主要內容是宣講菩提心,屬於菩提心的前行部分。基礎之法已經講過了,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入座修的是勝義菩提心,出座修的是世俗菩提心。今天講解如何在對境中修行。

  罪滿器情時,惡緣成覺道。

  我們學佛修行的狀態是不正確的,我們是以有求的心追求無求的真理,這是背道而馳的。很多初學者、初皈依者,祈求的是健康、聰明、平安、陞官、發財等世間的福報。

  比較好一點的,有一點點正知正念的人,求解脫、求佛果。這同樣是有所求,是為自己的:「我要解脫,我要獲得究竟佛果。我解脫了、成佛了,再也不煩惱了,再也不痛苦了,再也不會遭遇災難了。成佛後有廣大的神通,有很多特異功能,可以掌握很多人的命運,可以做人上之人,甚至可以超越他們。」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不是真正學佛人的心態。

  學佛修行是無所求的,最究竟的真諦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一無所得,沒有所得之法,照見一切——五蘊皆空。

  如上是以不正確的心態,不健康的動機學佛修行。現在有人稍微遇到了一些對境,不太如意,感覺不太好;遇到了一些惡劣的人,說了一些刺耳的語言;遇到了一些惡劣的環境等,就動搖了。知道這邊天天下雨,有山體滑波等,就心生恐懼了。原定參加法會,火車票、飛機票都定好了,現在卻找借口:「家裡有事了,單位有事了」……就是怕死。這種人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佛法還重要。

  大家先不要學修高深之法,先看看《釋迦牟尼佛傳記》。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在因地的時候,是以何種心態求法的?學佛的經歷是怎樣的?我們根本不了解釋迦牟尼佛,根本不了解本師是怎樣走過了修行之路。我們皈依時不是要下決心走他的修行之路嗎?那就先看《釋迦牟尼佛傳記》,再修行也不遲。

  遇到一點對境就退失道心了,遇到一點對境就動搖信心了,這種人原本就沒有什麼信心,他所謂的信心其實是一種新鮮感,就是一種迷信。跟著別人瞎起鬨,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學佛修行要以智慧研究、觀察。明白道理之後,在你的相續中,自然而然就會生起信心。這種信心輕易不會動搖,也不會失去的。

  有時候心裡想,末法時期有這麼多人信佛、學佛,很殊勝,也很高興。但有時候一想到這些學佛人,包括我自己,沒有真正的正知正念,一遇到事情就退失道心,就動搖信念,就覺得還不如不學佛、不修行!

  有對境是好事!這才是成就的機會!我們都知道要積累資糧,凈除罪障。所謂的坎坷、不如意之事,才是真正的積資凈障的機會。而舒舒服服,高高興興的,未必能積資凈障。

  能做不願意做的,能克服自己的習氣,才會有改變,才會有成就。而我們都是凡夫,願意做的才做,不願意做的就不做。外境有一點點不符合自己的所求,不符合自己的習慣,不符合自己的生活狀態,讓自己的身體不適應,不必說上師,連佛都不算什麼了。這時習氣顯現了,凡事自以為是。稍微有一點點不適應,稍微有一點點累了,即使還能站起來,還能跪起來,也在那偷懶。聞法機會也錯過了,清凈傳承也斷掉了……這是多大的罪過啊!想過嗎?

  有些人在山下的時候決心很大:我要參加法會!我要參加百日共修!看似很有福報,我們也很讚歎。然而到山上一看,條件也太差了!即不能洗澡!院子里、房間里不能洗澡,沒有衛生間。山腳下,幾百米外就能洗澡;幾十米外的地方,就有洗手間。但對於他來說,這就是條件不好,因此而動搖了決心。

  向對境屈服、在對境中投降之人,不會有什麼成就。即使下山離開這個道場也無所謂,因為根性差,條件不具備。佛度有緣人么!有善根,信念堅定,佛才能度化。並不是佛能夠度化所有的人,不然,在世上出現過那麼多的佛陀,眾生早就全部得度了。

  修行靠毅力,靠堅定不移的信心。心裡怯懦,總是飄忽不定,這種人不是法器,他無法接受佛法的甘露。所以有對境好!為了求法,為了修行,即便失去一切,甚至生命,也是值得的!學佛修行必須要有這樣的毅力,有這樣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啊!

  能不能學佛,能不能成就,取決於你的心態。我們所說的「觀察上師,觀察弟子」,就是觀察他的心態。他的心是善還是惡?心量是大還是小?有的人心量特別小,如針眼一樣。再觀察他的意志,在對境面前獲勝之人,就是具有決心和毅力之人,才可以學佛修行。

  有對境是好事,然而,我們的心是無明的——不明真相。災難、不如意之事在他人身上發生時,就生起了恐懼。這是不明真相,因為不懂因果,沒有深信因果。個人吃飯個人飽,連這個道理也不懂嗎?如果有這種因緣,很難躲得過,若是沒有,就會安然無恙。

  十幾年前出現的非典,是一種傳染病。它出現時,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家庭,有的被傳染而亡,有的平安無事。而非同一個家庭,同一個地區的人全都死掉。若是同一個地區被傳染,誰都躲不過,那現在北京就不存在了。雖然科學有其解釋,但我認為這種解釋不究竟。

  我們再看前幾年的汶川地震。我們只說國內發生的事情,國際上發生的事情就不說了。汶川離我們很近,只有幾百公里的距離。雖然汶川地震了,但也只是部分人遇難,大部分人完好無損。同一個家庭里也是如此,大家都在一起吃飯,有些人不幸走了,有的人卻平安無事。這都是有原因的,一切源於因果,躲是躲不過的。

  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一定不會發生;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我們要學會從因地上入手,多種善根,多結善緣,這是沒有錯的。想改變果,就先改變因;因改變了,果就改變了。不改變因,就無法改變果,躲是躲不掉的。

  前幾年大家瘋傳會出現世界末日,很多人不敢在城市裡居住,就躲到廟裡去了。若是真的發生災難,不管躲到哪裡,跑到廟裡,甚至藏在阿彌陀佛的座下,也無濟於事。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

  我們都會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個道理很深,要落實很難!「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指分辨善惡,取捨善惡。

  我學佛這麼多年,尤其到漢地弘法的十年中,基本上宣講的都是大圓滿前行這些基礎的佛理。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取捨善惡難,分辨善惡更難!世間不學佛之人,失敗在不知道取捨善惡,不知道止惡行善的道理;我們這些學佛人,都知道要取捨善惡,但我們不取捨善惡,失敗在無法分辨善惡上。

  很多人都怨天尤人:「我學佛這麼多年,也念經了;心地善良,做了很多上供下施等善事,怎麼還有如此的遭遇?」這些話看似說給道友聽,實際上是說給佛聽;看似說給道友聽,實際上是說給上師聽。意思是上師說的比唱的好聽。可能心裡對佛、對上師有很多的不滿。但這是自己的問題,因為根本不知道善惡標準,根本不會分辨善惡。

  分辨善惡很重要。你認為的善未必是善,你認為的惡未必是惡,因為善惡的標準在佛法里。迄今為止,我已經給大家講過很多次大乘、小乘、顯宗、密宗共同及不共同的善惡標準,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善惡標準。

  比如,人修行有上中下三層境界。下層境界之善,到了上層境界就變成了惡。也就是說,不同修行境界有不同的善惡標準,沒有絕對的善惡,只有相對的善惡。其實,我們學佛,天天聞法、思維道理,要掌握的就是這些啊!大家對照一下自己,學佛修行這麼多年了,到現在有沒有掌握善惡的標準?我覺得很多人沒有,都是模稜兩可的狀態。

  只有掌握了善惡標準,才會分辨善惡,才有取捨善惡的能力。偉大的佛陀初次為眾弟子講法,講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都會說要止惡行善,但做起來很難。你有止惡行善的能力嗎?你能止惡行善嗎?我們即使有止惡行善的能力,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可以徹底斷除惡。到那時我們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才可以變成善——純善!

  哪有那麼簡單!僅僅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不只是一輩子的功夫。我不太清楚你們,但我知道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除非你比佛還厲害。

  我看到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感到很慚愧,也覺得很可憐。慚愧的是自己,可憐的是眾生。我獨自一人時經常流淚,那是慚愧的淚。我七歲出家到現在,學佛這麼多年,用佛法衡量自己的時候,感覺自己仍然一無是處,就象廁所里的蟲子一樣,又愚痴又骯髒。雖然今生今世我遇到了如佛陀般的上師,但卻沒有珍惜(師哽咽),白白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我在上師座下聆聽教法十多年,到現在還是一介凡夫,所以心裡很慚愧。儘管如此,還是不精進,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和煩惱在作怪。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為在我的相續中,習氣和煩惱非常頑固了,儘管想要降伏習氣,去除煩惱,真正精進起來,能夠最終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雖然明白這些道理,但很難做到。

  同時也可憐眾生,尤其可憐這些學佛人。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了不起,認為已經掌握了很多佛理,基本上跟佛差不多了。很多人迷茫地追求一些東西,自認為所作的一切都是很正確的,根本就沒有以佛法來衡量,而是以分別念去判斷、去行持的,非常可憐。

  學佛人也沒有依法修行,沒有以佛法衡量自己,卻以佛法造業,就更可憐了!我今天跟大家講的都是心裡話,都在拿佛法來造業!若是這樣,還不如不學佛法,不走這些形式,不應該裝模作樣。

  如果有了善惡標準,才會分辨善惡,才有取捨善惡的能力,這都是有過程的,要持之以恆,要下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時候會想,末法時期的修行人,能持之以恆地學修嗎?能堅持到底嗎?能克服一切的坎坷和磨難嗎?能成就嗎?不能。

  都明白了吧?取捨善惡難,分辨善惡更難。首先要掌握善惡的標準,不同層次,不同境界有不同的善惡標準。正是因為我們不懂善惡因果,沒有深信善惡因果,所以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若真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如理如法的取捨善惡。把行一切善,斷一切惡作為目標,窮盡一生努力實踐,這樣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你行善了,斷惡了,內心自然就快樂了,就不會遭受痛苦了。

  要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比如悲慘的遭遇、不如意之事,都是因為自己的業,因為曾經種過這種惡因,今生才會有這些惡果:今天有人來罵你,是因為你曾經罵過他;今天有人來傷害你,是因為你曾經傷害過他。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不造不受,不會有絲毫的錯亂。

  發生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不是無緣無故的。有人罵你,討厭你,受委屈了,受傷害了,是你曾經造的業,跟此人結了惡緣,今生今世才有這樣的惡果。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人身上,不要怨天尤人。

  這些對境是大成就者們成就的助緣,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若是有人來害他,他內心會很快樂。《入行論》里講,修行人每聽到乞討的聲音,心裡就會生起歡喜,比阿羅漢入定時所產生的喜悅還要強烈。而我們聽到有人乞討,會想盡一切辦法躲起來,躲不過去,就生討厭之心。

  對於凡夫來說,他人討要東西或討要點錢沒有關係,但如果索要的是你的眼珠、手腳,那你肯定會憤怒:「我的眼睛給你,我怎麼辦?」而佛在因地的時候,對於過份的要求,不但不厭煩,甚至舍掉自己的眼珠或手腳來滿足他人的需求。

  對於修行人來說,這是一種快樂,也是成就的助緣。有人來乞討是好事,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珍貴難得的布施機會和供養機會,所以心裡很歡喜,也會快樂地去做。

  有的修行人在聽到他人罵自己,或傷害自己的時候,會很開心,很快樂,因為修安忍的機會來了。成就最大的助因,是修安忍波羅蜜;若身邊全是善緣,怎麼修安忍波羅蜜?而修行人可以通過這種對境來磨練自己,鍛煉自己。我們的心是需要鍛煉的,我們的心態是需要訓練的,沒有對境,怎麼鍛煉、訓練?畢竟這種機會很難得。

  很多學佛修行人,有時想逃避,想自己一個人跑到山洞或森林裡修行,誰也不見,不要任何人干擾。這樣一來,沒有了對境,怎麼鍛煉自己的心態,怎麼修行啊?

  所以,在十年前,我雖然不太會說漢語,但那時我就跟大家講過:「沒有對境修一百年,不如在對境當中修一剎那。」那麼,在對境中怎樣修行?保持正知正念,要轉變心態,改變對事物的原有態度,改變對事物的原有看法。若我們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和真理,就是覺悟;若是我們在對境中能戰勝自己,就是超越。

  很多時候山下的在家人,會對山上的修行環境產生一種無限的嚮往,想像那裡肯定是人間凈土,是佛菩薩的道場,全是清凈的、圓滿的,全是美好的、快樂的。然而,一旦來到山上,看到這些人跟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還差:某人學佛好多年了,怎麼還這樣呢?某個出家人出家好多年了,怎麼還是這副德性呢?就覺得這裡不是什麼清凈的道場和清凈的凈土,還是去尋找另外一個凈土吧。

  其實,這種人到哪裡都一樣,即使阿彌陀佛對你格外慈悲,親自把你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睜開眼睛一看,還是那個學佛很多年,不怎麼樣的居士;依然是那個出家很多年,卻還是那副德行的出家人。其實這都是你自己心的顯現,即使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樣。這種人到哪裡都不會有清凈的剎土。

  心凈則土凈,當你心清凈的時候,當下就是凈土;當你心不清凈,有染污的時候,到哪裡都是塵土。不清凈的地方,跟你差不多,都是與你相同——經常和別人計較的人,都是跟你一樣喜歡在背後說別人是非的人。而見不到觀音菩薩,見不到大勢至菩薩。你面前的顯現與你的心相應,所以應反觀自心,有問題都是自己心裡的問題,不清凈、不圓滿的都是自己的心。

  沒有對境無法修行,沒有眾生無法成就。有人似乎覺得,遠離眾生就能成就。沒有眾生如何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波羅蜜多,哪一個離開眾生都無法修行。離開眾生怎麼布施?離開眾生怎麼持戒?離開眾生怎麼安忍?何時才能得到禪定?若你的心態訓練好了,怎樣都行了才可以。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沙發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7-12-31 15:14 | 只看該作者
 前幾天舉辦了初級班禪修營,只講了一些身口意的要點,以後還會有很多內容,我們會按次第傳授給大家。這裡有有想禪和無想禪,所依或對境,有清凈和不清凈的,都是要修鍊的,一旦修到位了怎麼都行。

  順境中能做到如如不動,逆境中也能做到如如不動。無論是快樂的時候,還是痛苦的時候,都能做到心如如不動,這叫禪定。而我們現在在順境中能夠把握,在逆境中卻無法把握。有的人在順境中也無法把握,稍微有一點點的順暢,就得意的不得了,這叫得意忘形。

  我在十年前講過這樣一句話:「在逆境中轉變心態不難,在順境中轉變心態很難。」真的很難啊!

  比如,突然看到盼望已久,很想見的一個人,心就動了,很難控制自己,便與這個人異常親近,得意忘形,對治力就喪失了,正知正念就消失了。又如,盼望發財,想得到更高的利潤,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有一天突然發財了,看到帳號上有很多錢,就高興地約上很多朋友,去吃喝玩樂,盡情享受。很多人都這樣,包括學佛人也是如此。

  學佛人中也有很多盼望發財的,連做夢都想發財,但很少有真正發財的。我覺得不發財很好。若是沒有真正看破放下,發財就是陷阱,陷入其中很難自拔!

  現在的有錢有勢之人,沒有真正死心踏地修行的,都是走形式,求福報。所以我不希望你們這樣,不希望你們都變成錢財的奴才,不發財更好。

  有的人發了一點點財——生意好了一點,賺了一點錢;有的人算不上發財,不過是多發了幾千塊錢工資,至多甚至是發了幾萬塊錢獎金,就高興的手舞足蹈。給這個朋友打電話,給那個朋友打電話;給這個親戚打電話,給那個親戚打電話。發財、有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集人大吃大喝一頓,這就是凡夫的心理。

  還有的人說:「我要是發財就好了,上師加持我,讓我中獎吧!如果中了一千萬,我捐五百萬。」中了一千萬捐五百萬,也不多啊!不過真能捐五百萬也很了不起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到那時也許你連一百萬也拿不出來。那時就你會想:「一千萬可以辦個公司,或辦個企業,若是捐五百萬給寺院,剩下五百萬就不夠用了。」世人就是這樣。

  所以我跟這些人講,不要總想發財。有的人說什麼「我是為上師三寶賺錢。」我說過,不必為上師三寶賺錢,上師三寶不會缺錢的。上師三寶的事業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事業,是一切眾生福德的顯現。如果眾生有這個福德,上師三寶的事業會很好;如果眾生沒有福德,即使再努力也很難達成心愿。所以上師三寶不指望你賺錢,也不依靠你發財。

  有些人就是找借口說說而已。當他真正發財了,很難兌現承諾。人在順境中很難轉變心態,很難把握自己原本的狀態,那時往往會犯錯誤。我們要做到,無論處在順境逆境中,無論快樂痛苦時都能把握自己,這才算是具有禪定。這樣,心才能在覺悟的狀態中做到如如不動,心不動搖是真正的禪定。智慧也是如此,真具有了智慧之後,才不再需要眾生。

  為什麼這樣說?看清了一切事物的真相、真理就是智慧。能從眾生錯綜複雜的善緣、惡緣等各種因緣中看清善惡因果規律,看清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叫智慧,叫妙觀察智。有了智慧就不再迷茫了。若是離開了眾生,怎樣圓滿智慧啊?所以修行成就不能離開眾生。

  積累資糧、凈除罪障,同樣不能離開對境。否則怎麼積資凈障啊?業力現前了,有了對境,才可以轉變業力;有這些對境,有這些眾生,有錯綜複雜的關係,才可以積累資糧,才可以磨鍊自己。所以,離開了眾生我們一無是處,離開對境我們無法成就。

  若是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明眾生的因緣,不明事物的真相,修成的只是傻子、獃子。所以有對境好,做為修行人,在對境中要與眾生結善緣,要去幫助眾生。

  我們要積累資糧,得到利益,「暫時利他乃竅訣」。利益眾生,幫助他人是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在這方面我自身做得很差,很多居士和出家人都比我強,我是個自私與貪婪之人,你們比我有愛心,比我付出更多。

  大家都忙裡忙外的為寺院工作,真的很好。學佛的人應該具有這種精神,這也是佛的事業,也是利益眾生的一種方法。

  弘法才能利生,因為只有佛法才能解除眾生的心理問題,只有佛法才能破除眾生的無明煩惱。一切煩惱的根是無明,要破除眾生的無明,弘法很重要。想利益眾生就要弘法,弘揚正法才能利益眾生。

  社會上有很多人做慈善事業,給他人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即使有很大的本事,給每個人發一套別墅,雖然解決了生活上的問題,但是心靈上的問題更多了。物質條件好了,不但沒有解決煩惱,心裡的痛苦反而更大了。所以佛發願成佛,成佛後傳法度眾生。

  眾生唯缺智慧,所謂的解決問題就是解決心的問題。心有問題時看哪個都是問題;心無問題時,看哪個都不是問題。

  有位居士不懂太多的佛理,學佛時間不長,跟我彙報時說,他不學佛,沒有遇到正法時,什麼都不行——工作不行,生活不行,孩子不行。同事看不起他,領導看不慣他;同事不喜歡他,領導也罵他。可以說是單位的眼中釘。在家裡也不如意,家人也輕視他,孩子不聽話,學習也不好。他學佛之後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一切都隨之改變了,——工作好了,領導好了,都很支持他,關係融洽了。生活條件也好了,家人對他的態度也變了,孩子聽話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他為此而很高興。

  我跟他說,改變心態就能改變命運,當你心態改變了,一切的一切都會改變。因為這都是自己心的顯現,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當你的心態轉變了,業力消除了,一切自然會變好。

  心改變了,一切都會改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