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理學家:只有一部分人能夠在創傷后變得更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KnowYourself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受傷,當我們談起「創傷」、「被傷害」這些詞時,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它給個體發展帶來的各種不良的影響。

  然而,有一部分人卻在經歷過長期的羞辱或虐待,或者突發的絕症、至親離世、戰爭、恐怖襲擊等創傷事件后,從中獲得了積極的個人成長。他們有力量度過了那些負面事件,經歷創傷之後獲得了成長。他們在和具有高度挑戰性的生命境遇抗爭之後,經歷了積極的心理變化:在創傷后,個體發展出了比原先更高的適應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識。

  

  創傷本身,並不帶來成長

  約有35-75%的人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后獲得了成長。可見,並不是所有經歷過創傷的人都能獲得成長,創傷並不是促進成長的真正原因。研究者們發現,其實,促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們嘗試與創傷抗爭、最終倖存下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決定了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長。儘管我們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地、系統性地嘗試給創傷賦予意義,或者從中尋找創傷的好處,但當我們做出努力時,這種成長是真實存在的。

  

  創傷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 自我的改變

  不知道經受過創傷的你,是否曾經這樣想過:「再壞的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壞了。連面對這樣的困難時我都能夠處理好,還有什麼事情是我不能應對的呢?」在憑藉努力度過創傷后,我們都會發現:自己比想象中更加強大。

  2. 與他人關係的改變

  研究發現,一部分被父母忽視、虐待過的孩子,會對家庭以外給予了自己愛的人(朋友、老師、戀人)等,有著更多的珍惜和感恩之心。這種珍惜會讓他們擁有更緊密的關係。同時,我們也會因為自己體會過痛苦,而對他人的痛苦更加敏感,我們因此變成一個更有關懷的人。這一點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關係。

  此外,創傷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找到曾經被忽視的社會支持系統。受到創傷時,我們願意自我暴露的程度會比以前更多,這種自我暴露則能夠使我們尋找到合適的社會支持,當得到了回應是,我們會明白當自己處於困難中時是可以依靠他人的,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

  3. 人生哲學的改變

  除了對自己和他人看法的改變,和創傷抗爭的過程還會改變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在被查出癌症的女性身上,表現出了這樣的變化:她們開始對人生的優先順序進行調整,對自己該重視什麼有了新的判斷,比如,會更欣賞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享受生活。

  從長期來看,與創傷鬥爭的過程最終增強了人們的精神信仰,使他們人生的意義感增強。他們會獲得情感上的釋然,並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比如,相信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事情都會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而這並沒有什麼。

  前面我們提到,並不是所有經歷過創傷的人都能獲得這些「成長」。

  那麼,

  怎樣才能在受傷后獲得這樣積極的成長呢?

  1.更積極地理解負面情緒

  用一種更積極的方式去理解產生負性情緒的事件,不要等到對情緒做出反應,而是在產生和接收情緒的當時,就對情緒進行重新解釋。更積極地理解負面情緒,進行認知重評,是讓我們感到強大、能夠控制和管理艱難情境的最有效策略。

  這個過程包括:當我們遇到一件讓自己感受到負面情緒的事件時,先試著識別自己的負面情緒,給他們打標籤,比如「我開始有憤怒的情緒了」或者「我感到非常焦慮」。然後,系統地重新分析這件事對我們個人產生的影響,以新的、樂觀的方式去敘述和評價創傷,分析它對我們現在和今後的人生的積極意義。

  2.接受這一切

  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是能夠促進創傷后成長的一項重要策略。相反,如果採用防禦性應對,對自己所經歷過的被傷害事件表現出否認、憤怒,則不利於個體積極的成長。

  3.認識到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那些報告負面事件和痛苦掙扎(快樂感較少)的個體,人生的意義感更強,他們需要意義感,才得以在逆境中維持信念,相信自己是在獲得更長遠的、更宏大的人生獎賞。

  研究也證明,如果一個人的意義感比較強,他們可能會更好地獲得創傷后成長。在針對脊髓損傷的人群、喪失孩子的父母的研究中都發現,如果個體具有較強的意義感(覺得世界是有意義的,正面和負面的經歷都是有意義的,並且願意去追求意義,認為具有挑戰性的情形也值得為之投入),那麼他們就會更好地獲得創傷性成長。

  其實我們每個受過傷害的人都深知自己的不幸,我們也從未忘掉那些過去,過去不是用來忘掉的——那些讓我們「忘掉過去,就能忘掉傷痛」的勸告永遠是軟弱無力的。相反,只有那些選擇深刻地記住它們,理解它們的人,選擇認真地活下去,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平靜和力量。

  比起宿命,我們要更相信自己。

  以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