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生活禪,開生活悟,得生活福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7-3-23 1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佛教的世紀,更是禪學的世紀。禪,並不是禪宗所獨有,也不是佛教的專利品;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人類共有的寶藏。當初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他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禪,就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是「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如果你懂得的話,可以說人間到處充滿了禪機,大自然里無一不是禪的妙用。
  
  近年來禪的發展已由東方普遍至西方,並由僧眾廣及到信眾的參修。禪對於生活在繁忙工商業社會的現代人而言,如能每日靜坐幾分鐘,甚至每隔一段時日到寺院參加禪修活動,將有助於我們獲得再出發的力量。
  
  說到禪,參禪打坐是修定的一種方便法門,但是有的人坐禪為了求神通、靈異,因此專走旁門左道;有的人坐禪是為了成佛,然而發心不夠,方法不對,因此久久見不到消息。
  
  其實,禪門裡的歷代祖師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因為成佛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過長時的修行,一旦福慧具足,自然圓成佛道。因此,坐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禪定的功夫落實在生活上,要從日常的行住坐卧、出坡作務中體會佛法,才會有禪,否則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
  
  自古以來,禪師們都非常重視生活里的勞動和服務,像黃檗禪師曾經開田、摘菜,汗流田裡,不以為苦;溈山禪師曾經摘茶、和醬、泥壁,從茶園工作到廚房,從做醬菜到水泥粉牆、挑磚砌瓦,樣樣做過;臨濟栽松、鋤地,將一棵棵樹苗種下,為了餘蔭後人;石霜禪師在米坊篩米,雙手勞動不停;雲岩作鞋,孜孜矻矻幫人補鞋;仰山牧牛、開荒,在荒原上行走跋涉;洞山鋤茶園,一鋤鋤揮下,汗流如注;雲門擔米,寺里的米糧都由他一肩肩挑起;玄沙砍柴,那握著柴刀的手,長著累累的厚繭;趙州掃地,日掃夜掃,把多少煩惱掃成堆;雪峰斫槽、蒸飯、畬田,不發一聲苦,不喊一句累,默默在毒辣的大日頭下耕耘;丹霞除草、蒔花,從一草一花中憬悟生命的義諦……此外,像道元的種菜、楊岐的司庫、百丈的務農、圓通的知眾、百靈的知浴,等等,在在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
  
  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里是離不開作務的,就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生活作務是禪者的道糧,很多禪師就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的生活里悟道。例如:香嚴智閑在鋤地耕種時開悟、洞山良價在瞥見河裡自己的倒影時開悟、夢窗國師在靠牆就寢時開悟、虛雲和尚在捧杯喝茶時開悟、永明延壽聽到柴薪落地的聲音開悟,等等。
  
  悟才是參禪入定的真正目的,禪師們悟道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與我一體,任我取用。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郁黃花皆是妙諦」。道,就是自家風光,是不假外求的,所以開悟還是要靠自己,要自己去覺悟。
  
  有學僧向趙州禪師叩問:「怎樣學道?怎樣參禪?怎樣開悟?怎樣成佛?」
  
  趙州禪師點點頭,起身說:「我沒有時間跟你講,我現在要去小便!」說完,不理會那人的驚愕,開步就走。走、走、走,走了幾步后突然停下來,回頭微笑說:「你看!像小便這麼一點小事情,還要我自己去,你能代替我嗎?」
  
  禪是不能外求的,怎樣參禪?怎樣開悟?怎樣成佛?別人都不能代替,這是每個人的自家事,要靠自己去參、自己去學。
  
  參禪求道要如何去參、如何去學才能開悟呢?當然,大徹大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只要每天都有「我知道了」、「我懂了」、「我明白了」。每天小小的覺悟,日積月累,就會豁然大悟。
  
  悟需要機緣和合,針鋒相對,才能參透消息。就好比收音機要調準頻率,照相要對好焦距,才能聲音清晰,影像鮮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0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