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易經研討(44)

作者:shen fuen  於 2014-3-17 02: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緣|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關鍵詞:易經, 周易

易經研討(44)

shen fuen 

《周易》與治國
天命意識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運籌帷幄,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當諸葛亮用計火燒司馬懿父子,眼看司馬大軍就要覆滅時,忽然下了一場大雨,救活了司馬父子。於是他就認為這是司馬父子「命不該絕」,只能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見所謂的「天命」意識,就是認為命運是由老天,冥冥之中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所決定的。「天命」意識在中國從古至今影響深遠。早在殷周時期,「受命於天」就被鐫刻在鐘鼎之上乃至先民心中。儒家先聖孔子晚而喜《易》,因此有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嘆,有了「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和「 樂天知命」的思想。道家則從「天道自然」出發,如莊子就主張「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以平和的心態去安然接受天命。
《周易》以乾為天,離為德,巽為風為命。
《姤·大象傳》「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巽·大象傳》「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鼎·大象傳》「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巽為命」出現於《周易》爻辭中的還有:
訟卦九四「復即命渝」,九四為互體巽卦之中。
否卦九四「有命無咎」,九四為互體巽卦之中。
此外還有革卦九四「有孚改命」。

文王對「天命」思想的重大突破,就是君子可以通過主觀努力,來順天應時,改朝換代,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孔子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商湯在討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致天之伐」(《尚書·湯誓》)。武王討伐商紂時也說:「惟恭行天之罰」(《尚書·牧誓》)。伐商成功,武王在慶典又說:「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史記·周本紀》) 

正統意識

君王要立宗廟,作禮樂崇德,「以享於帝,立廟」--渙卦,「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君王治國要「命告四方」、「申命行事」,明確地告訴百姓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

封疆意識
建國封侯是周王朝的一個基本國體。「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師卦,就是指武王伐紂勝利后,開國分封諸侯,共立七十一國。《尚書·武成》載:「列爵惟王,分土為三,建官惟賢。」即按公、侯、伯、子、男五等排列爵位,按等級封任親比為諸侯。《比》卦「地上有水」,水地親比,猶如君王用親比建萬國,用小人等於自毀。王侯互信,則國泰民安。

德治意識
德治意識是《周易》的精華所在。是文王、周公治國經驗和基本原則的匯總。
君王要「自昭明德」--晉卦,「以繼明照於四方」--離卦。
君王要「施祿及下」--夬卦。
君王要「治歷明時」--革卦,「以茂對時育萬物」--無妄卦。
君王要「容民畜眾」--師卦,「勞民勸相」--井卦,要「省方觀民設教」--觀卦,要「捋多益寡,稱物平施」--謙卦,要「辯上下,定民志」--履卦。
君王要重視教育「以懿文德」小畜卦,要「振民育德」--蠱卦,「遏惡揚善」--大有,要「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臨卦。

刑法意識
君王要運用法律、命令治理國家,刑法是君王維護和鞏固政權的手段,要「以制數度,議德行」--節卦。法令、刑法要具有嚴肅性、權威性、強制性,「驚遠而懼邇也」--震卦,使遠近都懼怕,這樣就可以守宗廟,保社稷。
執法者要「明罰敕法」--噬嗑卦,「刑罰清而民服」。周時的刑罰有:墨、劓、剕、宮、大辟,還有「五過」、「五罰」之法。《噬嗑》卦說的就是刑罰之事。「履校」,腳鐐。「何校」,木枷。「噬膚」,墨刑,在臉上剌字。「滅鼻」,劓刑。「噬乾肉」,還有宮刑。
執法者要秉公執法,在斷獄時,不能只聽一面之辭「以明庶政,無敢折獄」--賁卦。要「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旅卦,明察案情,慎重用刑,判決要果斷,不要久拖不決。要「赦過宥罪」--解卦,對犯有罪行的人,應該赦免的就赦免。刑法也要體現「生生之德」,對於犯有死罪的犯人,也不要馬上處決,可以「議獄緩死」--中孚卦。在緩期期間要進行充分地論證、評議,如發現審判有誤,尚可糾正。就是非殺不可,也要先教后殺,「不教而殺謂之虐」。另外,周朝可以用金贖罪。《尚書·呂刑》載:「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是說對應處以刑罪還有疑問,可以罰黃銅三千六百兩赦免其罪。噬嗑卦爻辭「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噬乾肉,得黃矢,貞厲,無咎」,說的就是對犯有刑罪的,如有「金矢」、「黃矢」,都可以贖罪,而且「吉」、「無咎」。

財政意識
財政是國之命脈,《禮記·王制》載:「國無九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君王「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卦。國庫財富來自對老百姓的稅賦。《周易》認為「括囊、屯膏」,「損下益上」,斂財「無咎」。然而,在國庫財富的使用上應該是「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益之用凶事」是用於救災。然而修洛邑為都城,符合「設險以守其國」。其基本原則就是要「益下」,要為老百姓服務,做到「雖有凶旱水澇,民無菜色」。

石頭按:從文王演周易開始,三千多年來,中國歷代君王有幾個懷有德治意識?周公輔國,漢文景之治,隋文帝開國,唐貞觀之治,算上宋孝宗乾淳之治,明孝宗弘治中興等,還是寥寥無幾。有霸氣的君王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清康熙等雖有過,也有功;而昏君,暴君則不勝枚舉,至今想來實為華夏百姓之悲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4-3-17 02:47
做總結了?
回復 shen fuen 2014-3-17 02:49
徐福男兒: 做總結了?
還有
回復 青島如煙 2014-3-17 12:16
一般人把易經當成算命打卦的工具,其實易經在整個中國封建帝王時代都是帝王們治國安邦的最核心的哲學和謀略法則(道)。
可惜的是,統治者並不會真正利用已經治國安民。。。。。。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4: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