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自尊心與優越感

作者:chico  於 2013-2-22 13: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學文章|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4評論

 三、自尊心與優越感

生:我有一些事情,到現在還不能完全釋懷,想起來還會隱隱作痛!如何才能達到完全的自在?

師:說說看是什麼事?

生:我回憶上大學時,曾追求一個女孩子,結果當場被拒絕,心裡很難受,現在想起來還很痛!

師:痛在哪裡?

生:心裡!

師:我意思是,它傷到什麼?

生:傷到我的自尊心!

師:自尊心是什應?

生:我覺得自己很好,被拒絕,表示我比別人差,人家不喜歡我,很沒意思!

師:為什麼一定要被喜歡才可以?被拒絕就喪氣?為什麼一定要比別人強?比別人差,就沒意思?

生:大概是優越感吧!我從小到大,品學兼優,又上國立大學,怎麼被看不上呢!

師:現在你以佛法的立場,重新檢視當時的自己,有什麼不同?

生:以佛法來說,自尊心與優越感都是我執、我慢的表現。

師:那麼,要怎麼看待整件事?

生: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不需要驕傲,也不用自卑!

師:你現在可以接納別人的拒絕了嗎?

生:不預設「自尊」與「優越」,用平常心來看待,就心平氣和些了!

師:這就是了!

生:還有一件事情,也讓我耿耿於懷!

師:什麼事?

生:我曾經跟一位自稱開悟的老師修行,別人都開悟證果了,我學了幾年,卻什麼也沒有悟到,覺得很自卑,很氣餒!

師:為什麼沒有開悟證果,就要自卑?

生:在那個團體裡,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後來就離開了。很吊詭的是:那些被印證開悟證果的同修,有些被取消印證,有些否認自己曾開悟證果!

師:那你的自卑感就消失了嗎?

生:可是當時確實受到傷害,影響後來身心長期處在低潮!

師:後來,是怎麼走過來的?

生:我跟一位居士學習阿含經、瑜珈師地論,對三法印有了正見,明白依照三十七道品修行,因緣成熟,水到自然渠成,不必期待,也就不再管什麼時候開悟證果了!

師:那麼你現在看清楚,自卑是怎麼生起了嗎?

生:和別人比較而生起的!

師:優越感和自卑感其實是一體兩面。心有高下之見,才會有優越感和自卑感。其實一切都是緣起,隨著因緣條件的不同,而有或優秀或拙劣的表現!聰明美貌是因緣生,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裡面沒有「我。人人各有因緣,強加比較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在大自然中,大樹和小草,花朵和土石,各有其各存在的空間,也各有其妙趣,相互輝映,添增大自然的豐彩,何必生比較心呢?

生:我懂了!

四、莫名的低潮

 

生:我有時候會覺得心情很低潮,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什麼都不想做,意興闌珊,這是怎麼回事?

師:雖然你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你放鬆、接納當下的一切,該休息就休息,讓思緒沈澱下來,你會逐漸看到原因的。

生: 有時候,我會強打精神,找點事情來做,振奮一下,等到回復正常以後,就忘了剛才的低潮了。

師:如果你想看清自己的內在,放鬆和休息是必要的,轉移注意力可能會忽視內在的呼喚。一些沒有被滿足的願望和期待,不被承認的憂心和陰影,如果沒有面對它、看清它,仍然會在內心深處發酵,干擾我們的心,消耗活力,隔一段時間又形成另一次莫名的低潮。所以這是一個警訊,急著逃離它,做別的事,沒有解除內在的心結,仍不會有寂靜、安祥和喜悅;即使是樂受,也是帶有焦躁、興奮的成份。

生:  那麼,現在我該怎麼做?

師:  下次出現低潮的時候,自己先放鬆,聽聽內在的聲音,然後打電話給我!

        〔數週後〕

生:   我有點看到我為什麼心情低潮了!

師:   有什麼發現呢?

生:   我在心情苦悶時,想起來要放鬆、自我觀察。剛開始時,不但感覺一片渾沌,而且連觀察的動力也沒有。很奇怪,等到心空了下來,逐漸看到積壓已久的不甘心和傷心正深藏心中。我發現我並不如自己所以為的那樣平靜,我的工作不如意,婚姻也不順利,我想藉著學佛讓自己看開一點,實並沒有真正放下。我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在意這些挫敗,我不甘心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卻得不到我要的。我傷心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受了那麼多委屈,結果還是沒用!

師:    如果你想哭,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生:    我現在覺得舒坦一些,不再那麼鬱悶了! 

師:     問自己,你真正要的是什麼?工作和婚姻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

生:     我學佛以後,認為工作和婚姻只是世間法,只是不得不去做的責任;往生淨土、明心見性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現在看來,這種觀點似乎有問題,但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師:  其中的破綻在世間和出世間二分法的對立思考模式!要是能如實見到工作和婚姻的真相,就是見法性。在工作和婚姻的過程之中淨化自心,以覺悟的心看待工作和婚姻中的人、事、物這些因緣環境,這是人間淨土的實際修行。並不是離開當下的因緣,另外去找個「明心見性」,這就是佛法不離世間的中道。

生:  那麼,工作有成就,婚姻美滿,也是學佛的人可以追求的嗎?

師:  學佛的人,只是以清淨心來工作,以慈悲心來經營婚姻,並不預設「成就」和「美滿」為目標。心中「無所住」,「無所得」,才能化解內在僵化的目標認知。因為這些目標是因緣所生法,是由福德、智慧、慈悲、方便等善法來成熟,在過程中的每個當下都是覺知的、流暢的、靈活而有創意的。生命本身就是成就和圓滿的展現,在的成就和圓滿只是內在福德、智慧、慈悲、方便的顯現而已!如果你真的看到這點,還有什麼不甘心和傷心的?

生: 那就是說,不管失敗、挫折或成功、順利,都要接納當下的因緣,然後努力去創造清淨的因緣,而清淨的善果是不求而得的,是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事情嗎?

師: 這正是走出低潮的正確道路!


抄自,黃國達《在森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豬扒戒 2013-2-22 13:30
講得好,學習了,謝謝。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2-23 01:09
淡一點,什麼都沒有了,也什麼都有了。
回復 小皮狗 2013-2-23 02:49
優越感和自卑感是沒有自信的兩極表現。
回復 淡水 2013-2-23 12:01
這樣的文應該常看。這些年,一直在追求這個「淡」字,追求內心的清凈,功力還太淺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6:55

返回頂部